风 云
一、歼八IIM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历程
历史渊源
要想真正了解歼八IIM的诞生的历史渊源,就不能不说歼八和"文化大革命"。
1964年10月,为了解决歼七飞机的缺陷,中国展开了新型歼击机研制论证工作,该型飞机就是后来的歼八。它虽然要使用比较多的新材料、新成品,但是其气动布局基本上是对歼七飞机的继承,因此歼八研制进展比较快,1967年初该型飞机即开始发全图;但是其气动上的问题不是没有的--由于歼八的飞行速度高于歼七,而飞机机身长度又大大增加,这就使得飞机大马赫数飞行时方向安定性的保持以及机翼翼面的颤振抑制成为飞机设计中的关键。
在1969年这个火热的"文化大革命"年代的7月5日,首架(01号)歼八飞机试飞成功,1970年6月开始在阎良开始进行科研试飞,着重检查其不带外挂的飞机战术技术指标,在进行第71架次的某项目试飞期间,发现飞机在马赫数达到0.86时,飞机产生了剧烈的跨音速振动,于是这个问题作为歼八的关键问题摆在了设计它的工程师们面前。
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干扰和冲击,这个严重问题其被发现之后的6年里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致使歼八长期处于停飞状态,大大延误了其研制历程,而这个时期恰好是航空强国开始把大量技术应用于新型作战飞机研制的高潮时期,这样,中国与世界航空强国的差距被大大拉大了,我国后来的航空工业发展战略,将不得不为此作出补偿。
1976年5月,歼八终于重新开始在阎良试飞,1978年6月开始集中力量攻克跨音速振动问题,顾诵芬总师3次亲自乘座歼教六飞机跟踪拍摄歼八的振动状态,终于找到了根本解决方法,为歼八的进一步试飞工作带来了希望。
但是,由于歼八相对于歼七采用40多种新材料、20多项新工艺、200项新成品(成品总数为393项),每一个改进项目都必须进行实际试飞检测,而每一项设计指标也必须飞出来,因此试飞任务仍然繁重,到1978年年6月,歼八已经完成280多架次的科研试飞,攻克了跨音速振动、发动机空中停车、垂直尾翼抖动以及尾尖撕裂等7项重大试飞难题。到1979年,已经试飞1,025个起落,663飞行小时,1980年3月8日,被历史耽误的歼八终于通过设计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
发展历程
此时,与航空发达国家进一步拉大的差距以及北方苏联以米格-23为代表的新型飞机的装备成为中国空军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歼八由于历史的耽误,在其装备部队的时候,虽然其飞行性能基本达到了米格-23的水平(而且,由于其气动外形简洁,其零升阻力在同代战斗机中间是最小的),但是在火控系统等方面有明显差距,与西方已经开始装备的第3代战斗机相比各方面差距就更大,要改变这种局面,可以用新技术、新思想对歼八进行大的改进,也可以停止歼八的进一步发展,设计研制新一代战斗机。对此,中国选择了一条稳妥的道路-既对歼八进行大改发展出新的型号系列作为过渡,同时又开展新一代战斗机的相关技术研究工作。
于是,在歼八还没有定型的1979年9月,空军就正式提出了歼八大改的思想,主要内容是针对歼八I的机头进气布局限制机载火控雷达性能的缺陷,提出把歼八I改成两侧进气。次年9月,国家批准了新改型的战术技术要求,并将新型号命名为歼八II。
批号0101的歼八II,现在沈飞航空馆,右图是近照(photo:威猛)
批号0102的歼八II,现在北京航博(photo:木刀)
作为对"文化大革命"消极影响的一种补救,歼八II的研制被赋予了两项主要任务:一是以米格-23为作战对象,要求歼八II的综合性能超过它;二是针对第3代战斗机的发展,突出其中距拦射和中低空机动能力,以避免我国航空技术水平的差距再次进一步拉大。这两项任务的实现都要求歼八II在较短的时间内研制成功。
1983年5月,沈飞发完歼八II全图,同年开始制造其工装和零件,1984年3月01架进入总装,5月飞机完成了主要测试,6月12日,歼八II在沈阳首飞成功。经过将近4年的科研试飞,歼八II在1988年10月15日正式定型(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是中国航空史上著名的"三机定型"年,另外两种是歼教七和歼七III,由此不难看出文革对于中国航空工业影响的深远),1990年该机开始正式装备部队。
由于技术能力的限制,歼八II并没有能够实现中距拦射能力。根据公开出版的《中国航空报》的说法,在80年代末,国内相继研制出新型大气数据计算机、新型火控雷达、平显火控系统、通讯/导航/数据传输系统等,于是601所开始对歼八II飞机进行改进设计,在其定型状态上加装、换装了火控雷达等7项新设备,在这个过程中,歼八II遗留的超视距作战能力问题的攻关取得了明显成果,终于,在1995年,具有超视距攻击能力(同时还有较强对地攻击能力)的歼八II改进飞机研制成功,使中国战斗机首次实现了超视距作战能力,也使歼八II实现了当年的另一个设计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早已想将歼八II打入国际市场的沈飞迫不及待地在同年10月10日到14日的北京国际航展中首次对外公开了歼八II出口型战斗机的一些"照片"和资料,并将其出口型号名称由原来歼八IIB的发展编号改称为歼八IIM。
1996年3月31日,歼八IIM首架原型机在沈阳试飞成功,同年便参加了首届中国珠海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并进行了飞行表演;1998年该机再次参加珠海航展,此时该机已经比较成熟,于是在这届航展上,沈飞比较详细的公开了其战术技术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