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八IIM战斗机全面述评

风  云

上一篇返回下一篇


二、火控系统与航电设备


    对于20世纪90年代的战斗机而言,火控和航电系统在其综合作战能力的实现上起着最关键的作用,它基于这个时代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这种进步使得现代战斗机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和感知范围空前扩大,从而促成了小型化、大攻击范围的新一代机载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使现代战斗机每次出航的杀伤能力成倍提高;同时传统战斗机最为重视的飞行性能也随着气动布局的发展进一步改善,但是基于先进电子技术的飞行控制系统和发动机控制系统已经成为提升战斗机飞行性能的最关键要素之一。因此很明显,现代战斗机的作战效能评价合理的优先次序就应该是火控系统与航电、机载武器系统、飞行性能。


加工工艺有待提高(photo:威猛)

歼八IIM的火控系统:
    根据公开报道,在歼八II上最初使用的是"拦射火控系统",该系统主要瞄准部件仍然是老式的"射瞄-8甲"光学瞄准具,该瞄准具的特点是上缘呈弧线形。系统只有简单的对空对地功能,其中对空功能理论上允许使用霹雳-4甲导弹在3000米以上飞行高度、18千米范围内进行迎头拦射攻击,没有任何必要的辅助功能,系统主要组件均安装在飞机前机身左侧的火控设备舱内。
    根据公开出版的《世界机载显示器手册》介绍,歼八II后来使用的是洛阳光电技术研究所(即613所)的13号系列平视显示火控系统(JHK-13/13A/13E),外形特征是双层玻璃且上缘为折线形。该系统是在竞争中战胜了国外产品而加装到歼八II上的,装在歼七及上进行试飞,随着歼八II的定型而定型,并如一)中所述的在80年代末正式加装到了歼八II改进飞机上。该手册介绍表明系统共有13种工作方式,含比较完善的对空、对地功能和多种辅助功能,比如"拦射-跟踪自动转换"、"空对地连续计算命中点"(CCIP)、"空对地连续计算投放点"(CCRP)、"空对地延时投放连续计算命中点"(DCCIP)、"数据传输导引"、"自检"(自检率可达70%,故障可以定位到插板)、"导航"等,其中,CCRP的操作方式是当HUD(平视显示器)上的预定投弹位置与目标位置重合后投弹,适合攻击固定目标;而CCIP则将投弹弹着点与飞行路线同时在HUD上显示,当目标与瞄准点重合后,计算机计算出最佳时刻自动投弹,适合于攻击运动目标。该手册介绍JHK-13E的改进之处是可以与惯性导航系统(INS)交联进行远程导航,增加了大圆/自动导航程序和"选择航线导航"的工作状态,并增加了ARINC429总线接口。

    13号火控的具体工作状态由主控制板和侧面控制板选择,由于没有与之综合的SMS(外挂管理系统),在其控制板上必须手动选择响应武器。系统的存储容量接近11号系统的两倍,并采用英特尔8086作为处理器。理论上,该火控系统与飞机上直径达到700毫米的208雷达结合可以实现超视距作战能力,该雷达当时搜索距离可达60千米,跟踪距离可达30千米,俯仰角范围-14度-+26度之间,最大水平搜索区可达正负60度,距离分辨能力高于1,000米,方位分辨能力高于4度,最大跟踪角速度大于25度/秒,并带有边扫描边跟踪(TWS)分机、连续波(CW)分机、捷变分机和自检分机。但是,根据《中国航空报》上1995年才实现歼八II的中距拦射能力的报道,208雷达与JHK-13最初的结合并没有使歼八II实现超视距作战能力,尽管从理论上来说系统具有了使用半主动雷达制导中距导弹的能力。 
    歼八IIM的火控系统主要由平显火控系统、多功能显示器、大气数据计算机、"甲虫-8II"/FG-8雷达系统、惯性/全球定位组合导航系统和敌我识别系统组成并通过ARINC429机载数据总线进行综合,其技术水平比早期的歼八II要先进一个档次。平显火控系统采用了国内最新型的平视显示器(HUD)以及运算能力提高一个数量级的火控计算机,多功能显示器(MFD)、只有大气数据计算机则仍然沿用歼八II上的的产品(根据《当代中国的航空工业》,该计算机由161厂-太原航空仪表厂生产)。座舱左上方的单色MFD可以用来显示雷达图像,其周边键可以用来显示不同的武器并进行攻击操作。HUD和MFD的信号均由机上视频记录系统进行记录。
    火控系统的操作采用了成熟的第3代战斗机使用的"双杆操纵"(HOTAS)设计,其直接用于操纵和空战的关键性开关均安装在飞行员便于操纵的驾驶杆和油门杆上,使飞行员在空战中基本上双手不离杆就能够完成武器和攻击方式选择、武器发射与投放等工作,从而缩短了攻击时间,提高了攻击成功的效率。由于我国早已公布掌握这项技术,所以在其它飞机上也很容易进行同样的改进。
    根据航展资料,歼八IIM的导航系统是西安618所研制的563BG导航系统,包含有INS和GPS(全球定位系统),目前GPS使用的是美国GPS卫星星座信号,导航精度为200米,预计以后也可以象俄罗斯战斗机那样使用俄罗斯GLONASS星座信号或者我国自己的卫星导航信号,根据北京国防电子展览会上的信息,可以肯定如果采用差分技术,其精度将可以达到10米左右。此外,机上还有包含数传/导航系统等在内的无线电导航系统,它们既可以作为INS/GPS的备分,也可以自主完成近距导航任务。
    歼八IIM火控系统中最重要的是带有寄生敌我识别天线的"甲虫-8II"/FG-8型PDR(脉冲多普勒雷达),该雷达是米格-29M上使用的N-010"甲虫"的适应改进产品(米格-29K和最新型米格-29SMT-2等也使用该型雷达),由俄罗斯著名Phazotron雷达联合集团(又称"相位电子雷达集团")生产,它采用平板缝隙阵列天线,工作在X波段(这是美国称呼,按照北约标准则是I波段,该波段频率范围是8-10吉赫兹;类似的标准差异如JL-7雷达,按照美国/北约标准其波段分别为Ku波段和J波段,此波段频率范围为10-20吉赫兹),系统总重量250千克,平均功率1千瓦,峰值功率5千瓦,平均故障间隔时间120小时,对3平方米雷达反射面积的目标搜索距离为74千米(对应5平方米则为84千米),跟踪距离大于50千米,后半球搜索距离为40千米。搜索俯仰角范围为-40度-+58度,方位角范围为-90度-+90度,分别为歼八II的2.45倍和1.5倍。FG-8雷达是一种全波形雷达,即同时具有高、中、低3种脉冲重复频率(即HPRF、MPRF和LPRF),这与台湾"幻影"2000-5EI装备的RDY雷达类似。通常,HPRF在100-3000千赫兹之间,其特点是探测时距离严重模糊但速度精确度高,适合于迎头下视工作,但是当载机降低高度时,其下视性能急剧下降且尾随性能差;MPRF在8-16千赫兹之间,特点是距离、速度探测都有一定的模糊,适合于迎头、尾追攻击(尤其是尾随性能特别突出),具有良好的全方向、全高度适应性能,可以独立使用,但是信号处理复杂(因此大多数国家在研制机载PDR时都是首先攻克MPRF技术);LPRF在250-4000赫兹之间,特点是探测距离不模糊,但速度严重模糊,适合于精密测距和地图测绘与对地攻击,但是其下视检测概率比较低。
    由于各个PRF有自己的优点,因此可以将它们结合使用:LPRF通常用于空对面和空对空上视、MPRF用于空对空迎头和尾追探测、而HPRF则用于迎头工作(由于此时工作在无杂波区域,其作用距离比较远),这样实现了优势互补,可以赋予作战飞机完善的战场适应能力。因此,现代先进机载PDR都同时采用了3种脉冲重复频率,如APG-68、RDY、JL10A等。而F-16A/B使用的APG-66早期型号是采用MPRF+LPRF工作,其信息探测的战场适应性能不如歼八IIM的FG-8雷达。


歼8II早期装备的雷达 射雷8(photo:afwing.com)


FG-8含有11种工作方式,具体是:

空对空方式有3种:
1)边扫描边搜索(RWS):按照角坐标和距离跟踪被发现的目标(对于雷达显示器而言,"角坐标-距离"的目标显示方式被称为"B型显示");
2)边扫描边跟踪(TWS):能够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显示其中2个,并可引导2枚主动雷达末制导导弹同时攻击2个目标,这使歼八IIM可以使用响相应武器进行超视距多目标攻击。但需要注意的是在TWS工作状态下,雷达的工作距离通常都要小于最大搜索作距离,比如F-14A的AN/AWG-9雷达对于5平方米反射面积的最大搜索距离为213千米(使用PDS-脉冲多普勒搜索方式),但是在TWS状态其作用距离为167千米;F/A-18的AN/APG-65雷达最大搜索距离为110千米左右,在TWS状态下作用距离则小于75千米;
3)空战机动方式(ACM):用于在机动中截获目标,它又包含有以下几种方式:
3-a)垂直截获扫描(VSL):用于在本机进行侧滚之类机动或者目标灵活机动时在大俯仰角、小方位角(窄波束)的垂直扇形中扫描并快速刷新目标信息(比如每2秒扫描一次);
3-b)瞄准线工作方式:雷达在一个很小的方位角内对目标进行扫描截获,截获后立刻转入自动跟踪;此方式还可以对地攻击,此时雷达可测量地面目标与载机之间的距离;
3-c)最佳扫描方式:这种方式的详细情况缺乏说明,参照西方先进雷达的工作方式,可以确定这种方式就是平显截获方式,其工作原理是雷达在等于平显全视场的方位角和俯仰角组成的范围内进行扫描,在一定的距离内锁定首先进入波束范围内的目标并显示在HUD上,当目标继续靠近一定距离时,还可以进入机炮导向方式并在HUD上显示机炮瞄准点;

空对地方式有8种:
1)真实波束地图测绘(MAP):采用LPRF工作,提供低分辨率地形信息;
2)多普勒锐化地图测绘(DBS):提供中等分辨率地形图象;
3)合成孔径地图测绘(SAR):可提供高分辨率地形图象,这是FG-8的特色之一,相比之下,西方APG-65、APG-66、APG-67、APG-68和我国JL-10A等都没有这种功能,但前4者分别具有67:1,8:1、40:1和64:1的DBS地图测绘能力(比值越大,表明分辨率越高,其中APG-65的数据考虑了其地图扩展能力)。而根据公开出版的《航空周刊》的报道,JL10A在1994也分别在1994年和1997年分别实现了8:1和32:1的DBS成像能力。
4)地图冻结与扩展:可以将得到的地面目标图象进行冻结或者放大,前者允许歼八IIM采用低空跃升拉起-锁定的战术,后者则可以实现更加精确目标瞄准;
5)空对地斜测距(AGR);
6)海面搜索方式(SEA):可以随海情自动调节消除杂波,并对海上单个目标进行精确跟踪,这使歼八IIM可以以空对舰导弹对海上目标进行攻击;
7)地面移动目标指示(GMTI):在APG-65/66/67/68以及"幻影"2000-9上改进的RDY雷达也都有这项功能,对于通常的PDR而言,由于地面移动目标速度相对于战斗机自身速度非常慢,因此在数据处理中往往会把它们与其它各种信号一起滤除,但是GMT采用更加精确的滤波技术,可以将诸如车辆之类缓慢移动目标的回波从其它信号中间剥离出来,从而允许战斗机这种点目标进行攻击。在海湾战争中,美国E-8就是依靠这种能力来监控伊拉克的车队运动情况,而F-16战斗机也正是运用这种能力对伊拉克车队成功地进行了多次猎杀;
8)精密速度更新(PVU):采用多普勒方式测定载机本身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可以用于对地武器投放计算和对INS实施飞行中的校正。

除此之外,FG-8还采用了频率捷变(FM)技术来抑制敌方电子干扰。


    总体来看,FG-8雷达的性能已经超过F-16A/B上的APG-66,略低于F-16C/D上的APG-68,而整个火控系统已经完全达到早期第3代战斗机水平,使歼八IIM具有了使用合适的武器进行超视距多目标对空作战和精确对地攻击的能力。歼八IIM这种以新一代战斗机电子设备的改进来提高作战效能的改进方式实际上也是各国在飞机改进中间走的一条相通的路子。
由于FG-8和新型火控系统的采用显著地提升了歼八IIM的作战效能,因此预计中国空军自己也会装备歼八IIM,而根据外电报道,中国已经从俄罗斯进口了100套"甲虫-8II"雷达用于改进歼八II。


夜航的歼八II

机载电源系统:
    由于采用了大量新型电子设备,飞机维持作战能力对于电源功率的要求增加,因此,歼八IIM换装了两台各15kW的俄罗斯PGD-40-2K型液压恒频发电机,使飞机总的电源功率接近F-16A/B的水平(40kW)。实际上,对于现代战斗机而言,只要飞机是在同一等级,那么电源功率的大小的差异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它们的航电技术水平和使用能力的差异;反过来说,如果知道飞机的电源功率而不清楚飞机的航电水平,那么只要参考同级飞机的电源功率和航电系统,就能够获得对该飞机航电系统一些大概的判断。
    这里有一些现代飞机的主电源功率数据,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F-16C/D:1*60kW;"幻影"-2000:2*20kW; "幻影"2000-5:2*25kW;米格-29:1*30kW(此外还有1台12kW的起动发电机);"狂风":2*40/60kW;F-15:2*40/50kW;F-15E:2*75kW等(由这些数据我们也不难看出重型和轻/中型战斗机的一些区别)。

上一篇返回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