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 云
三、机载武器系统 1
在军用航空界曾经有过的一句著名的话-"导弹的性能比飞机的性能更加重要",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战斗机的"负载"-机载武器系统在其作战效能的实现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事实上,改进战斗机的火控与航电系统通常只有两个目的,一是增强平台在现代战争的电磁环境下的信息获取能力,第二就是获得与这种信息获取能力相配的攻防能力,两者必须相辅相成才能充分发挥"平台-负载"综合体的能力。不过战斗机使用机载武器系统的限制条件不仅有战斗机的信息获取能力,还有其本身的一些特性,比如外挂的布置、可承受外挂武器的重量、外挂接口等等。
歼八II有七个外挂架(机腹中央1个、每侧机翼下3个),而歼八I只有5个(每侧机翼下只有2个)。根据公开报道,歼八IIM的最大载弹量为3,000千克,对应计算条件是机内满油、两机翼最外侧挂架各挂一个800升的副油箱。之所以使用这种计算方法估计是考虑到歼八IIM没有空中加油能力,因此在考虑其应当具有一定的作战半径的条件下计算载弹量。所以如果歼八IIM能够实现空中加油能力的话,无疑将允许飞机在起飞时携带更多的弹药,从而提高飞机作战效能。
在进行防空作战时,歼八IIM携带两枚霹雳-9格斗导弹、1个1,400升副油箱(机腹中心线挂架)、两个800升副油箱,采用高空出航-高空攻击-高空返航飞行剖面时作战半径为1,000千米,若采用高-低-高飞行剖面则为900千米。
执行空中拦截作战任务时,歼八IIM携带两枚R-27P1中距导弹,副油箱携带情况与防空作战时相同,采用高-低-高飞行剖面的作战半径为600千米。
执行近距对地支援任务时,歼八IIM可以挂载8枚250千克炸弹、两个800升副油箱,采用低-低-高飞行剖面时作战半径为350千米。
执行反舰作战任务时,歼八IIM可以携带1枚Kh-31A和两个800升副油箱,作战半径为500千米。
下面将从机载固定武器和外挂武器系统两方面对歼八IIM的机载武器系统进行介绍。
机载固定武器:
机载固定武器包含航炮和电子战系统。歼八IIM的航炮与歼八II一样,为国产23-3型双管23毫米加斯特炮("加斯特"是一种提高射速的原理,是指两门平行炮管,以其中一门的后坐带动另一门的复进以提高射速,这种体制为前苏联所广泛采用。如米格-21系列战斗机等),位于前起落架后方的机身下,其上部有弹舱,备弹量为200发。该炮常温下发射速度3 000-3 400发/分,炮重约51千克,可以进行前置跟踪射击、热线快速射击和CCIP对地攻击,身管长度1,000毫米,内刻有10根膛线,弹丸初速715米/秒左右,最大使用射程为1,600米,使用寿命为4,000发,弹种有穿甲燃烧弹、爆炸燃烧弹等。根据公开出版的《世界机载武器手册》,该炮生产厂家为昆仑机械厂。
歼八IIM电子战系统是在歼八II基础上改进的,包含雷达告警器(RWR)、综合有源干扰设备、无源干扰投放器等。其中RWR天线位于左右机翼前缘和垂直尾翼上方,能够进行全方位威胁信号告警并自动区分威胁等级、显示威胁电磁辐射的型别、方位、工作方式并引导无源干扰设备对于处在跟踪状态的敌方雷达进行干扰;综合有源干扰设备可以对包括10吉赫兹和15吉赫兹的常规雷达(I/J波段)、捷变频(FM)雷达以及PD雷达进行阻塞、瞄准、拖距、拖速等干扰,并且可以通过座舱指示灯告知飞行员工作状态和干扰效果,该设备同样也能够控制无源干扰系统的适时投放。从现代战斗机作战的电磁环境来看,歼八IIM的RWR的可反应频段似乎太窄,很难应付现代防空网的挑战。国外产品如苏-25TM的RWR,覆盖频段范围达到1.2-18吉赫兹。
无源干扰系统是国内广泛使用的941-4的改进型,在歼八IIM机身25-26框左右侧下方各有一个,能够同时投放红外和箔条干扰弹,根据沈飞在98年珠海航展公开的资料,其雷达干扰弹可以覆盖15、10、6和3吉赫兹四个波段,至于红外干扰弹(俗称"热焰弹"),由于中、远红外波段制导技术发展较晚,所以其红外干扰弹覆盖范围应该是3-5微米的传统近红外波段。两种干扰弹在飞机上以一定的数量比(通常时1:2)进行配置,并具有点射、齐射等多种发射方式。
外挂武器系统:
外挂武器按对空、对面分类,其中空对空导弹都要通过挂梁联接挂架与导弹。
空空导弹:
歼八IIM可使用的中距空空导弹有俄罗斯RVV-AE(即R-77,西方命名为AA-12"蝰蛇"/Adder)和R-27P1(西方命名为AA-10A"白杨"/Alamo)中距导弹,均挂于机翼下中间挂架位置。前者是主动雷达末制导,是歼八IIM实现其多目标作战能力的必备武器,但是歼八IIM目前没有正式装备该弹,只是其火控系统允许该机扩充使用该导弹。最近已有外电报道称中国已经从俄罗斯以R-129/R-77E为代号引进该导弹装备苏-27SK战斗机;后者则是半主动雷达制导,且早已与苏-27SK一起引进。
R-77E被认为是与美国AIM-120并列的第四代中距导弹,由著名的Vempel(国内翻译为"温佩尔"/"服役旗"/"三角旗")设计局于1982年开始研制,1992年研制成功并投入装备,比美国AMRAAM AIM-120A晚将近1年。该导弹的最大特点是采用格栅尾翼,这种尾翼能够提供很大的升力,有利于提高导弹机动性。同时其需要的控制力矩很小,从而降低了舵机和电池的尺寸。美国目前在研的小型灵巧炸弹(SSB)也采用了这种尾翼。R-77E与同类的AIM-120A/B/C(不包括C5及其以后的P3IP3、P3IP4等型别,下同)、"米卡"、"天剑"-2(Tien Chien-2/TC-2)、Derby/"礼帽"的基本数据比较见下表:
R-77E | AIM-120 | MICA | TC-2 | Derby | |
动力射程(Km) | 90 | 80(a) | 65 | 92.6(b) | 75-95 |
最大攻击距离(Km)(即迎头最大射程) | 70 | 65 | 50 | 65 | 63(c) |
尾追最大射程(Km) | 32 | ||||
迎头有效射程(Km) | 48 | ||||
尾追有效射程(Km) | 14 | ||||
最大使用高度(Km) | 29 | 20 | 23 | ||
最大速度(马赫数) | 4 | 4 | |||
制导方式 | 惯性/指令+主动雷达 | 惯性/指令+主动雷达 | 惯性/指令+主动雷达 | 惯性+主动雷达 | 惯性+主动雷达 |
导引头波段 | J(d) | I(e) | J | ||
引信 | 主动激光 | 多普勒(f) | 主动雷达 | ||
主动段最大距离(Km)(对5平方米目标) | 18 | 16 | 15 | 16-20 | |
最大综合过载(g) | 40 | 30(g) | 35 | >50 | |
离轴发射角(度) | +/-80 | +/-25(h) | +/-45 | ||
最大跟踪角速度(度/秒) | 30 | 60 | |||
战斗部重量(Kg) | 18 | 20 | 10 | 22 | 20 |
战斗部类型 | 环杆破片 | 杆状破片(i) | 破片 | 破片 | 连续杆 |
发射重量(Kg) | 175 | 158 | 110 | 183 | 118 |
长度(mm) | 3600 | 3650 | 3100 | 3620 | |
直径(mm) | 200 | 178 | 160 | ||
前翼展(mm) | 730 | 627(j) | 730 | ||
后翼展(mm) | 460 | 526 | 410 |
注释:
a):2001年开始投产的C5换装了Plus5火箭发动机,射程更大;
b):系改进后宣布的数据,原来的数据是74.1Km;
c):条件是7 620米高度,M0.9迎头攻击;
d):采用单脉冲+脉冲多普勒(MP+PD)方式工作,指令数据链最大作用距离50千米;
e):自动选择HPRE捕捉远距离目标,MPRF进行下射,还可以进行干扰源寻的,其中干扰源寻的在中段就可以使用;
f):智能引信,可以选择攻击脆弱点
g):系出口的B型弹数据,C型机动性参考数据为40g;
h):系出口的B型弹数据(包括跟踪角速度数据),美国自身装备的离轴角改进到+/-70度;
i):1999年开始投产的C4开始使用新型弹头;
j):C型前后翼展都是450毫米。
可见,R-77E具有仅次于Derby的机动性,这使它可以攻击以12g过载机动的目标;而有关报道表明AIM-120此数据为10-11g;同时R-77E拥有最远的动力射程和最大攻击距离,但是由于超视距空空导弹末段以惯性飞行,因此为了能够不被对方战斗机轻易摆脱,导弹在末段必须保持有足够的剩余能量。所以,这些导弹的最大攻击距离通常都比其实际攻击距离要大得多(这从AIM-120的数据可以看出来),所以R-77E的最大迎头攻击距离应在55千米左右,领先于AIM-120。歼八IIM如果携带R-77E进行超视距攻击或拦截作战的话,应当争取在尽可能高的速度下发射导弹并中继导引,以使R-77E的射程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
尽管R-77E在机动性和射程上占有优势,但它在导引头技术水平上与AIM-120有明显差距,尽管一般认为其导引头的作用距离更大。该导弹的导引头是莫斯科研究所与俄罗斯Istok电子公司联合开发的9B-1348E型,长度600毫米,重达16千克,采用传统的机械式陀螺而不是光纤陀螺,这使得其作战准备时间相对较长;而且由于没有采用可重新编程的存储器,它无法象AIM-120那样通过软件实现升级,其数据处理能力也落后于AIM-120。因此,面对台湾从美国购买的第一阶段AIM-120C(它主要是在A的基础上采用可编程电子对抗措施、升级软件等),笔者认为R-77E在使用中应当注意充分利用其射程优势进行"先敌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