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战争的幻影(南非空军)

Bush War Mirage

改进表现

作战襟翼的采用显著提高了幻影F.1在中速范围内的机动表现,在大约300节(555千米/小时)的速度下,这种飞机可以保持和0.9马赫速度下相同盘旋率。在速度范围外,加速性能也更好,这使得幻影F.1比幻影Ⅲ更加优秀。但和以色列的幼狮及幻影Ⅲ相比,加速和盘旋率并没有很明显的变化。然而,幻影F.1的驾驶和降落都更加简单。座舱在设计上相比其它机体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而且是新的,一些都能使用。

从一架幻影F.1AZ座舱里拍摄的照片,前往安哥拉执行一次轰炸任务,背景上是宽多河。在翼下炸弹和翼尖导弹的上方,僚机正在向着作战队形靠近。

幻影F.1CZ上的龙舌兰IV雷达也难以操作,就像幻影ⅢCZ上的龙舌兰II雷达一样,令人失望的是,移动目标指示器(MTI)从未正确的运转过。

一开始,幻影F.1AZ的维护性也是个问题,从法国获得零配件需要等待相当长的时间。飞机的减速板结合同样有问题,因为非洲周围的天气比欧洲更热,一般被运来的零件在组合上都有问题。

巨大的雷达罩里是龙舌兰IV雷达,南非空军第3中队采用了空优蓝迷彩涂装,和前者的棕褐色涂装反差巨大。

在座舱里

我对这种飞机的第一印象来自于驾驶着幻影F.1AZ 224号机从瓦特克鲁夫基地起飞的经历。它响应得很好,操纵起来简单轻便,和幻影Ⅲ不一样,你从松开刹车的那一刻起就可以感到一切都在掌握中。座舱很小,而飞行员的周围视野很好,控制起来也很平稳。移动地图让导航简单化,为你提供的准备流程也很明了。和幻影Ⅲ相比,改进最明显的就是油料系数。和大仰角、高速、进场视野差的幻影Ⅲ比起来,幻影F.1的降落就是“小菜一碟”。第一印象是非常深刻的,而且今天回想起来都对幻影F.1记忆犹新。

我的第一次空中加油飞行是和第24中队展开的,他们把掠夺者攻击机改成了加油机。据我的飞行日志上记载,在2次飞行中空中加油的成功率是7/9和5/6,显示出飞机的可操纵性,而且即便在低速下也一样很好。在后来的服役生涯里,我和比利.科利尔(Billy Collier)在空中加油中获得了20/20的满分----但记忆或许也有一点误差!然而,一但你克服了套入锥套时控制过度的倾向后,一切都非常顺畅了。

幻影F.1AZ和CZ的唯一区别就是在机鼻,更小的艾达雷达测距整流罩在飞行员头部的上方。下面有一个凸起的激光照射窗口,激光测距可以使得在对地攻击过程中获得相当高的投弹精度。

我记得在告诉中队成员加油技术和过程的时候说过,你必须要透过加油锥套观察,而不是盯着它。同样,你必须要按照正确的速度来接近。爱德华.埃弗雷(Ed Every)听进了我的每句话,而且经常这么做。遗憾的是,他没有听到简报一开始的那部分,我说你必须在加速靠近前呆在加油锥套后方10英尺(3米左右)的位置上。爱德华在后方100英尺(30米)处持续加速,朝着锥套冲上去,从加油机的后方掠过,没有套上,而锥套则从右机身一直滑落到尾部。只需要1至2秒钟,尤其是在带着加油锥套的时候,很容易弄伤飞机的蒙皮。

幻影F.1AZ关键的“心脏”是导航和轰炸计算机之间的联系。这2种关键的设备都要进行逆向工程研究,这样才能够知道法国人设计的工作原理,还有其敏感的传输方式是如何去工作的。在研究期间,CZ型上相同的设备能持续工作的时间比AZ型上的更长,另外战术导航系统也经常失效,也许都是因为无法及时散热而导致的。虽然两种飞机上都安装了空调系统,但因为AZ型上后来又增加了一些系统,使得空调的制冷效率降低了。

南非空军空袭过后被安哥拉人丢弃的BTR60装甲车,注意周围的丛林是多么地茂密。

非洲的丛林战争

非洲23年漫长的“丛林战争”可以用2个词来概括----政府太烂。一战结束后,西南非被委托给南非同治。到了60年代初,反殖民浪潮席卷了非洲大陆,西南非人民感觉受到了真正的委屈,并开始武装斗争。倚仗安哥拉作为靠山,西南非人民组织解放运动拉开了在西南非的反游击战序幕。这场战斗得到了苏联和古巴的踊跃支援,它们各有自己的意图,而完全不管当地人民的死活。

丛林战争局势图。

这张表格可以看出安哥拉人在1987年10月至1988年2月奎托夸纳瓦莱战役间的损失。

“革命”是根据一些诸如毛泽东这类共产主义信仰专家的经验而发展出的4个经典层面----组织、恐怖、游击和机动战争。高潮部分就是在东南安哥拉的奎托夸纳瓦莱(Cuito Cuanavale)/隆巴河边长达7个月的常规战争。这时,西南非人民解放组织已经得到了苏联顾问的支持,还有5万古巴人加入,手里有各种复杂的苏联军事装备。对手是南非国防军和乔纳斯.萨维姆比(Jonas Savimbi)的反共产主义安哥拉民族完全独立联盟(UNITA)运动。

武装冲突在1966年开始,“革命”战争的目的是给政府施加压力,并侵蚀民意,直到政府向解放运动妥协,就像美国民众在越战后期的表现一样。然而,在南非,南非国防军和革命武装打起了持久战,西南非人民组织在1983至84年间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中几乎被消灭殆尽。苏联深陷阿富汗泥潭,试图借助古巴的菲德尔.卡斯特罗政权向南非施加压力。在1988年于隆巴河地带展开的常规战斗中,南非人击溃了敌人的联军。这次胜利让交战双方都接受了联合国安理会第435号决议,开始谈判并结束了武装冲突。

这份备忘录在1988年4月19日被发给作者,显示出南非国防军在战争最后7个月间的损失。可以和上方敌军的损失拿来做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