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空军F-16“战隼”换装记

F-16 Service In Taiwan

二、“进入全天候战斗的新纪元”

1995年3月15日,第一批F-16种子教官开始在毕业于空军官校正62期的郝光明中校率领下前往美国。驻嘉义水上基地的台空军第455联队下属的第4飞行大队在1995年6月全部退役了旗下的F-5E/F“中正号”战斗机,并开始派出空、地勤种子教官人员前往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卢克空军基地(Luke AFB)接受换装训练。

第4大队最后选定的种子飞行员人数达到了100人。这也是迄今为止台空军最大规模的赴外换装行动,所以入选的种子教官都是以具有资深经验的F-5E/F飞行员为主。领队的是两位资深“中正号”飞行员,分别是毕业于空军官校正58期的王正霄上校和正59期的章宜城上校。

接受台军方电视台“莒光园地”节目采访的章宜城上校。

初到美国,这些谙熟于传统机械-液压操纵系统的F-5E/F飞行员们很快就被F-16“战隼”出众的性能和全新电传操纵系统所折服,但全新的课程也给这些“门外汉”带来了莫大的压力:“美国人第一天就发了一堆书给我们,叠起来有2公尺厚,我傻了半天才回神!”时任第4大队23中队少校飞行员的于杰如此回忆当时的赴美第一课。

1996年7月,第一批F-16A/B战斗机开始交付台湾空军。不过这批飞机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内返回台湾岛内,而是在卢克基地内被编入了新成立的第21训练中队。第21中队全部由台湾空军人员组成,专门负责新进飞行员及地勤人员的培训工作。但为了避免政治上的麻烦,全体人员一律身穿没有军衔及徽章标志的制服执行公务,外出时则一律穿着便服。

1996年7月25日交机典礼上的台空军代表团。左2为总司令黄显荣上将,左3为时任空军总部情报署署长,自号“大鹏”的冯世宽少将(1981年任第46假想敌中队队长,1988年任第5大队长,1994年任台南第443联队长,2003年升空军二级上将,任副参谋总长。退休后曾先后出任汉翔公司董事长和蔡英文内阁的第一任“国防部长”)。左4为时任空军总部作战署长的王止戈少将。冯世宽和王止戈少将均为空官48期毕业生

第一架交付的6801号F-16B在德州沃斯堡试飞实况

1996年7月25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位于得克萨斯州沃斯堡的工厂内举办了一个简短但不失隆重的交付仪式,宣布正式交付编号为6801的第一架双座F-16B战斗机。在仪式上,时任台空军总司令黄显荣上将(空官40期毕业,曾长期在清泉岗基地驾驶F-104G“星战士”战斗轰炸机)宣布说:“空军终于进入了全天候战斗的新纪元!”

1997年3月20日,第一批完成换装训练的F-16A/B种子飞行员开始返回台湾,为正式接收飞机做准备。1997年4月4日,机号6609的F-16A(驾驶员拉斯提•米切尔中校)以及机号6810的F-16B(前座驾驶员迈克•哈森少校,后座成员为台空军郝光明中校)率先以长距离空中加油的方式飞返台湾。6609和6810号机首先于4日从德州沃斯堡起飞,经9次空中加油后,飞抵夏威夷希卡姆空军基地,全程8小时50分钟。随后在夏威夷休整5天后,于4月9日再次启程,经6次空中加油后历时8小时20分钟飞抵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最后一段行程于4月14日开始,从安德森基地启程经4次空中加油,历时4小时40分,最终在时任第455联队长李贵发少将(空官正51期毕业)的注视下平安抵达嘉义空军基地。这也是台湾空军人员迄今为止所参加的航程最远,耗时最长的长途飞行。

1997年4月14日第一批F-16抵达嘉义基地实况

郝光明中校(居中)与两位美国飞行员合影

时任台空军总部政战主任的孙国安中将(空官42期毕业,也曾长期在清泉岗第3大队服役,拥有超过3000小时的F-104最高安全飞行时间记录)回忆接机当天的感受:“飞机飞回来的那一天,天气不好,但大家一直默默在等。当F-16触地的那一刹那,我真的好感动。许多空、地勤人员实在忍不住当场流下了眼泪,因为等这一刻等了快20年!”

6609号返回台湾时空中加油实况

公开展出的6810号F-16B,摄于1997年

成军20周年纪念仪式上展出的6609号F-1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