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入侵者1974-96

A-6 Intruder Units 1974-96

第三章 海军陆战队

越战结束时,美国海军陆战队拥有6支全天候攻击机[VMA(AW)]中队,它们分别驻扎在3个地点,北卡罗莱纳州的切里点(Cherry Point)是MAW-2联队和陆战队唯一一支A-6作战换装训练单位----VMAT(AW)-202中队的驻地,后者拥有12架A-6A和2架用于投弹手/领航员训练的TC-4C。另外还有3支一线单位,分别是VMA(AW)-121、VMA(AW)-224、VMA(AW)-332中队,各装备12架A-6A,第一架A-6E于1974年抵达作战换装训练中队,之后便越来越多。

MAW-3联队覆盖了太平洋地区,旗下有驻加州埃尔托罗(El Toro)的VMA(AW)-242中队,而MAW-1联队拥有被前进部署至日本岩国(Iwakuni)的VMA(AW)-533中队。第7支中队,VMA(AW)-225在经过了3年半的越南作战后于1972年6月解散。

VMA(AW)-224中队在1971至72年间登上珊瑚海号参与了越战,20年后,他们又参加了沙漠风暴行动。这架A-6E WK10(BuNo 154151)摄于1977年9月,1978年2月1日在法龙站坠毁,当时此机在执行夜间轰炸任务期间撞地----其中一名机组成员身亡。

当VMA(AW)-533中队于1975年11月回到切里点之前,陆战队的入侵者机群都保持不变。他们采用了一个新的轮换部署方案,被称为部队部署项目(UDP),以此来覆盖远东地区,从美国本土向岩国派出F-4、A-4、A-6中队,进行为期6个月的轮流驻防,一般在MAG-12大队旗下服役。第一支参与UDP项目的入侵者单位是VMA(AW)-224中队,在VMA(AW)-533中队离开的时候,他们没有带装备就出发了。"孟加拉虎"们接手了VA-52中队留给他们的11架A-6E,后者刚随小鹰号完成了一次西太平洋部署。

被部署到远东的陆战队中队大量地被用于支援驻冲绳(Okinawa)的陆战1师,而北朝鲜是他们的主要目标。预料之中的是很多工作都是在冲绳和韩国完成的,但中队也经常造访其它地方,比如菲律宾的古比点(Cubi Point),甚至澳大利亚。从1975年开始至1992年A-6 UDP项目结束,陆战队A-6中队至少有28次被派往日本,飞机由换防部队在当地交接,以减少跨太平洋的飞行次数。其它一些细微的改变就是从70年代末至UDP项目结束,VMA(AW)-121中队转移至埃尔托罗,在1977至78年间加入在那里的VMA(AW)-242中队。后者被称为"蝙蝠",是陆战队最后一支A-6A中队,他们于1977年开始换装A-6E。2年后,第一批陆战队的A-6E TRAM被交付给VMA(AW)-533中队,并于1980年4月前往岩国进行轮换部署。

加州切里点是陆战队入侵者机群多年的驻地,拥有3支一线中队和一支作战换装训练单位[VMAT(AW)-202中队],这架早期型的A-6E隶属于VMA(AW)-332"波尔卡圆点"中队(这个名字要追溯到使用F4U的时代),后来改名为"月光",然而,作为一支入侵者中队,他们却没有参加过一场战斗,最后在1993年换装F/A-18D大黄蜂。

陆战队入侵者的起步

在雷曼担任海军部长时,入侵者机群的数量在膨胀,使得陆战队向舰载机联队派出了2支中队----东西海岸各一支。当然,这不是陆战队的A-6首次登上航母出海[VMA(AW)-224中队就在1971至72年间随珊瑚海号参与越战,而且70年代期间,EA-6A也在几艘航母上服役],可从某些方面来看,把这些飞机派上航母还是不同寻常的。

首先上舰的是"夜鹰"中队,他们在1983年末换走了CVW-17联队旗下的VA-85中队,于1984年4月至10月随萨拉托加号前往地中海巡航,他们装备了10架A-6E和4架KA-6D。加油机对于VMA(AW)-533中队来说是很罕见的,因为他们是第二支也是最后一支呆加油机部署的陆战队A-6单位,前一支是越战期间的VMA(AW)-224中队。

1975年11月,一支VMA(AW)-242中队的四机编队正飞行于加州海岸上空。"蝙蝠"中队是加州埃尔托罗MAW-3联队旗下的第一支入侵者单位,而且已经经受了越南战火的考验。

吉姆.克拉克(Jim Clark)中校是一名海军飞行官,也是一名陆战队的中队长,而且手下还有2名具备额外航母操作经验的海军A-6机组。他们是CVW-17联队传统的中型攻击机单位,此外还包括了2支A-7中队和2支F-14中队,舰上的陆战队力量还得到了VMAQ-2中队Y分遣队的加强,这是陆战队的EA-6B第二次登上航母前往地中海。回到了切里点后,""夜鹰"中队继续被排除在UDP项目之外,以便他们于接下来的1985年能够随CVW-3联队登上约翰.肯尼迪号。这次,VMA(AW)-533中队是这支"全格鲁曼联队"旗下的2支入侵者中队之一,使得CVW-3成为雷曼时代首支出海部署的"双A-6中队"联队。VMA(AW)-533中队的搭档是VA-75中队,他们各装备13架飞机,"周日打孔器"中队拥有4架KA-6D,而"夜鹰"中队全是清一色的A-6E TRAM。

在准备工作的晚些时候,VA-66中队的一支六机分遣队也加入进来,专门提升他们的哈姆防空压制能力----但此时入侵者还不具备,这些海盗II和能够使用哈姆导弹的VAQ-140中队驻扎在一起,此次巡航被证明是一次标准的地中海部署,途中停靠了大量港口,但同样也损失了2架"夜鹰"中队的飞机及机组。1988至89年间,VMA(AW)-533中队将再度跟随同一联队回到地中海,在这次巡航期间,VF-32中队的雄猫击落了2架利比亚的米格-23。"夜鹰"中队于1989年2月回到美国,结束了陆战队历史上最具航母操作经验的A-6中队的部署。这同样是"全格鲁曼联队"最后一次进入地中海,返回美国后,肯尼迪号上的CVW-3联队又换回了A-7(前CVW-7联队旗下的VA-46和VA-72中队,这同样是当时美国海军最后的2支海盗II中队)。

越战后,第一支上舰的陆战队入侵者中队是VMA(AW)-533中队,他们在1986年随CVW-17联队登上萨拉托加号,2年后又随CVW-3联队登上肯尼迪号,和VA-75中队一起加入这支"全格鲁曼联队"。在这张摄于1988年3月弗吉尼亚州外海准备阶段的照片里,A-6E AC546(BuNo 161678)正在滑出肯尼迪号的降落区。他们接下来将随CVW-3联队完成最后一次出海部署,该中队在这次巡航之前或期间把战术编号改成4XX系列。

在西海岸,"绿骑士"VMA(AW)-121中队加入了CVW-2联队,于1985年登上游骑兵号,并在旗下驻留了超过3年的时间。此间,该舰数次前往西太平洋短期部署,测试"浪涌"概念,他们将保持高度戒备状态,准备在任何时候前去部署。这与美国海军通常的战备等级相反,后者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正弦波曲线。CVW-2也是一支"全格鲁曼联队",VA-145是旗下的另一支入侵者中队,而且没有轻型攻击机单位。到了1987年9月,2支A-6中队的起落架次占了全联队的26%,而整个联队有82架飞机,其中22架A-6E(没有KA-6D)。

在这3年的时间里(从1986年8月至1989年8月),CVW-2联队和游骑兵号航母被4次派往西太平洋、北太平洋或印度洋,这些都是为期2至3个月的"浪涌"巡航,另外2次是正常的6个月巡航。"浪涌"的理念是标新立异的,而且从理论上说,准备过程将被显著缩短,事实上,这给人员和装备都带来了很大压力,而且所有人在这段时期里都维持着他们最高的战备状态。就是在其中一次"浪涌"巡航期间,"绿骑士"中队采用了"蓝水"方法,只有在航母周围飞行的人才能真正理解。

1987年3月9日,游骑兵号和CVW-2联队正在夏威夷西部的中太平洋展开夜间飞行,海上的浪很大,导致甲板摇摆得很厉害,使得着舰信号官(LSO)必须使用手动操作目视着舰辅助设备(Manually Operated Visual Landing Aid)来引导飞行员目视降落,而不是普通的菲涅尔助降镜。有了手动操作目视着舰辅助设备,着舰信号官可以手动控制"肉球",告诉进场的飞机自己的垂直进场角度是多少。

21:00左右,降落还在进行中,F-14和绝大多数入侵者已经着舰了,接下来是"绿骑士"的A-6E NE 405(BuNo 155679)由兰德尔.麦克纳利(Randall 'Atlas' McNally)上尉和他的投弹手/领航员弗兰克.沃尔科特(Frank Wolcott)上尉驾驶,第一次进场时,航母甲板突然向上翘起来,结果撞断了这架入侵者的左侧主起落架,同样还导致了"脱钩(bolter)",尾钩没有钩住四条阻拦索里的任何一条。受损的A-6回到天上,此时的情况相当紧急,因为起落架没法收起来,所以导致寻找备降地点也变得不可能。接下来的决定就是把还有余油的飞机----E-2、S-3和一架EA-6B派到夏威夷或中途岛(后者在500英里开外),然后用阻拦网让这架入侵者降落。当时的风速是30节,飞机外挂了3个副油箱和主翼内侧挂点上的多联装复合挂架(MER)。

1983年11月的法龙站,VMA(AW)-121中队正在滑行中的A-6E CAINS VK08(BuNo 151591)在中线挂点上挂载了一串Mk82蛇眼。机身的表面腐蚀严重,此机也是另一架从A-6B升级而来的E型机体,最后于1994年退役。VMA(AW)-121中队曾在1986年上过舰,和VA-145中队一起加入CVW-2联队,并登上了游骑兵号。"绿骑士"于该联队旗下一直呆到1989年9月,期间随游骑兵号完成了2次北太平洋和2次西太平洋/印度洋部署。

起到关键作用的是联队的高级着舰信号官约翰.罗奇(John Roach)中校,'Bug'是他众所周知的外号,在越战时期曾是一名F-8十字军战士飞行员,而且被认为是整个海军最优秀的"船桨",如果不是,那也是其中之一。他这时在飞F-14,1969年12月,一架无人驾驶的F-8把米拉马站的一座机库撞起火了,而他则奋力把水手们从机库里救出来,此后就声名远扬了。他非常冷静且镇定自诺,罗奇向麦克纳利解释了他的想法,以及如何驾驶一架受损的飞机撞上摇摆中的甲板上的那道阻拦网。事实上,一切都像平常一样,这架入侵者于21:25撞上阻拦网,最后被修好了。这次事件的录影在互联网上被疯一样地传播,至今被欧塞纳的海军着舰信号官学校当作"正确撞上阻拦网"的教学范例。

麦克纳利后来离开了陆战队,在达美航空飞客机,同样成为了海军预备役入侵者单位VA-304中队的一名飞行员。1994年4月5日,麦克纳利在阿拉梅达附近和投弹手/领航员布莱恩.麦克马洪(Brain McMahon)少校一同坠机身亡。传奇的'Bug'罗奇于1991年10月2日驾驶一架VF-126中队的A-4E时遇到发动机故障,跳伞失败后摔死在圣迭戈(San Diego)附近。

离开CVW-2联队时,"绿骑士"已经是一支备受尊敬的中队,但他们继续使用入侵者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因为他们将会是陆战队首支换装F/A-18D的全天候攻击机中队,该预定方案后来被所有陆战队的A-6中队所采用。大黄蜂D原本是海军单座大黄蜂C的双座教练型,但陆战队拆掉了后座的操纵杆,将其改造为海军飞行官的座舱,他们将履行投弹手/领航员的职责,从1990年起,该中队开始把手里的格鲁曼飞机退役掉,宣告了陆战队入侵者结束的开始。2016年,他们成为了陆战队的首支F-35B中队,并于第二年加入UDP项目,被派驻到岩国基地。

从1990年起,陆战队的入侵者中队开始换装F/A-18D,这张照片----摄于同年7月----显示埃尔托罗的MAG-11大队接收了第一批F/A-18D[VMFA(AW)-121中队],此外还有一架VMA(AW)-242中队的A-6E,后者于1991年末换装双座大黄蜂。这里,带队的是一架VMGR-352中队的KC-130,旁边是VMFP-3中队的RF-4B和VMFA-531、VMFA-314、VMFAT-101中队的大黄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