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71黑鸟行动-远东篇(2020修订版)

Lockheed SR-71 Operations In The Far East(2020 revision)

第五章 后卫行动和之后的任务

上个世纪60年代初,肯尼迪政府对越南不断升级的冲突采取了“灵活应对”战略,使得战略空军司令部开始研究其战略轰炸机在那场战争中的战术潜力。通过在同温层堡垒内侧的两个挂点上安装复合挂架,除了在弹舱里挂载27枚炸弹以外还可以在外面挂载24枚(750磅M117),这样几乎就让B-52F的载弹量翻了一倍。

随着南越局势的恶化,美军发起了滚雷行动,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在1965年2月部署改装过后的B-52F至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这种飞机用于在北越对南越的美军做出恐怖性攻击后而进行的反击,行动代号弧光。

1965年4月15日,美军派出大量战斗轰炸机对黑夫人山(Black Virgin Mountain)的越共营地进行了一次不成功的轰炸。很快,越战军事支援司令部的司令威廉.威斯特摩兰将军请求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允许将B-52用于南越战斗的战术支援。

1965年6月18日,30架B-52从关岛起飞,进行了12小时长达5500英里的往返飞行,轰炸西贡东北平阳滨吉(Ben Cat)特殊区域内的目标。

随着弧光起落架次的增加,在美国,这些轰炸机展开了“大肚子”改装(详见《战斗中的B-52同温层堡垒1955-73》)。1965年12月至1967年9月间,82架B-52D为了能够执行地面引导的轰炸任务而配备了新的雷达接收器,同样还有炸弹挂架的改装,后者将15枚总重27000磅的炸弹变成了108枚总重60000磅的炸弹。

1966年4月1日,28BW和454BW联队将飞机部署至关岛并且开始执行弧光任务。除了“大肚子”弹舱所增加了火力以外,他们平均每个月起落架次数量也从450个增加至600个。此外还建立了7座战斗天点雷达站,第一座于1966年3月在边和建成,这个雷达站和B-52新的雷达接收器一起工作,有助于提高轰炸精度。

1966年4月27日,B-52第一次轰炸了北越,命中了木甲小道的目标----这是胡志明小道补给网路的关键道路。随着地面战斗的恶化,B-52的起落架次也增加了,仅1967年2月就超过了800个。同时,由于B-52驻扎的数量,关岛的后勤也接近了极限。因此更多的轰炸机被部署到泰国梭桃邑的乌塔堡基地。一年后,麦克纳马拉批准B-52每月的出击架次数增加至1200个,最后达到了1800个架次。

1968年11月1日,约翰逊总统声明停止针对北越的滚雷行动,B-52轰炸的目标此时转移至突击队猎杀行动里,以便阻挡经老挝涌入南越的人员、装备和油料。

尼克松在1968年11月当选总统后11个月,国防部长梅尔文.莱尔德(Melvin Laird)将B-52每月的出击次数减少至1400个架次。2年后减少至1000个架次,而且很多飞机和机组都返回了美国。

后卫I行动中,一架SR-71在北越上空50000英尺(15240米)高度飞行时用地形跟拍相机拍摄到的B-52轰炸机编队。

SR-71拍摄到的B-52轰炸机编队

然而,在1972年,敌人在老挝小道上的活动证明新一轮进攻即将开始,威斯特摩兰德将军的继任者克莱顿.艾布拉姆斯(Creighton Abrams)将军和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海军上将(太平洋舰队司令)要求更多的弧光起落架次,以阻挡正在增长中的威胁。2月8日,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每月的起落架次提高至1200个,而且下令29架B-52部署至关岛。在1972年3月30日发起的攻势里,敌人攻击了广都(Quang To)、昆嵩、波来古、平隆(Binh Long)的南越设施,使得尼克松总统下令恢复对北越的轰炸----这个政策自1968年11月之后就被取消了。

随着局势在3条战线上持续恶化,B-52G也首次参与了部署,使得战区里战略轰炸机的数量增加至133架,平均每月的起落架次高达2250个。

在后卫I(自由列车)行动里,B-52进行了5次轰炸----第一次在4月9日,目标为荣市附近铁路货运站的油料储存设施。接下来是4月12日的自由黎明行动里轰炸拜尚机场,4天后的自由门廊B行动里,B-52轰炸了海防周围的各种油料储存设施。然后是4月21日的自由船长行动,轰炸了咸龙的货物转运点和清化的仓库区域,2天后的频风行动再次轰炸了21日的那些目标。后卫I行动是B-52首次进入防卫森严的河内-海防地区。

战略空军司令部要求增加SR-71的起落架次,目的是为了在新的攻势里拍摄用于轰炸损伤评估(BDA)的照片。5月8日,随着战事的升级,尼克松总统下令前往北越港口的水道都应该被布上水雷。第二天,在口袋金钱行动里,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无人机和SR-71应该每天都去海防、鸿基、锦普、同海、广溪、荣市和清化的港口拍照,来为美国海军的布雷识别航运水道。

行动开始后一周,参谋长联席会议将SR-71的高分辨率雷达指定为可接受的传感器,这是参谋长联席会议首次明确指示高分辨率雷达应覆盖预定的情报目标,这样的做法标志着这项技术已经正式成熟。

6月,参谋长联席会议要求SR-71去拍摄北越港口与中国边境之间交通和后勤补给线的照片。这段时间,作为战略空军司令部“战斗苹果”情报收集行动的一部分,SR-71还使用成熟的电子侦察(EMR)系统来采集电子情报,同样参与的还有U-2和RC-135平台。

地面的局势在恶化,更多的B-52被部署到这一地区,而且至6月末,战区里已经集中了200架这种8发重型轰炸机,平均每个月的起落架次高达3100个,它们对阻挡北越的进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972年4月21日,空军后勤司令部(AFLC),和SR-71的高级系统项目办公室(ASPO)联合起来,开始对性能侦察雷达(CAPRE)的原型进行飞行测试。这种雷达有Loral公司生产,比起早期固特异的GA-531雷达性能有了质的提高,之后进入SR-71机群服役。在美国国内进行了12次评估测试飞行,搭载雷达的原型机(975号机)成功在1972年7月15日由空军后勤司令部完成改装,8月11日,作为秋季轮流换防的一部分,鲍伯.鲍威尔和伽瑞.科尔曼驾驶975号机前往嘉手纳。飞机上搭载着新雷达,准备第一次接受实战的考验。

第二天,首次任务在15:45发起机组是鲍伯.坎宁安(Bob Cunningham)少校和乔治.摩根(George ‘GT’ Morgan)少校。到了11月,新的雷达显示其比早期型的性能更好,而且,战略空军司令部据此要求性能侦察雷达的任务应该由这支分遣队来担任,直到这种雷达被量产并服役。

总共有5支性能测试雷达单位和战略空军司令部挂钩,而且最后一支单位计划在1973年5月完成交付。然而,在空军后勤司令部的认证中,这种新雷达的失效率高达23%,绝大多数都要归咎于耐热环氧树脂导致雷达天线失灵。在装备量产型的单位部署到嘉手纳以前,战略空军司令部坚持要在比尔基地完成10次成功的飞行。结果,第一架装备性能侦察测试雷达的量产机直到1973年6月5日才交付9SRW联队,因此错过了6月光热行动的飞机换防。

1972年10月末,作为预期的休战,克松总统下令停止轰炸20°线以北的目标。为了避免和谈陷入僵局或者破裂,他同样还命令参谋长联席会议对河内和海防制定新的轰炸计划。1972年12月13日,北越人退出了巴黎和谈(在整个漫长的谈判期间,北越人利用时间来重整受到重创的军力)。2天后,尼克松下令后卫II行动开始,起初计划用B-52在夜间轰炸3天,但这次行动一共持续了11天,主要目的是切断他们的武器和弹药补给源,以此消除北越发动战争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