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蝙蝠",老鹰和野樱桃

"Black Bats"v, Eagles and Wild Cherries

委任台湾

RB-69A抵达台湾新竹(Hsinchu)空军基地的准备工作始于1957年。这座机场位于首都台北西南部,那里已经驻扎有B-17、A-26和P4Y等用于秘密行动的飞机。中情局为该项目指定了代号 STPOLLY,而中华民国空军将其命名为"苍鹰(Goshawk)"。

新竹的美军团队约有30人,包括一名分遣队队指挥官和一支由海军辅助通信中心(NACC)掩护的民间承包商组成的队伍。尽管海军辅助通信中心的人员参加了训练和试飞,但他们从未参加过实战任务。随着首批两架RB-69A于1957年12月抵达,它们的美国空军标识被替换为国军的青天白日。1958年1月,这些飞机被分配到中华民国空军34RS中队,绰号"黑蝙蝠"。与该中队长期执行任务的A-26和B-17一起,34RS中队很快就拥有了四架 RB-69A、三支机组共46名军官和空勤人员、76名地勤以及83名平民。一架租赁的C-46和一架C-47用于支援,而一架TA-26 则用作仪表教练机。

苍鹰项目:在台湾服役期间,一架罕见的没有编号但涂有国军青天白日标识的RB-69A。请注意,此机采用"转场"配置,机翼下方和翼尖均挂载了副油箱。

很快,从共产主义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防空网络收集信号情报就成了美国人的首要任务。一次任务机组通常由11或12名机组组成。驾驶舱里的机组通常在美国接受培训,标准的两名“前线”飞行员通常会加上第三名。三名领航员确保该机型夜间低空飞行所需的精度,一名领航员通过传统的航位推算法监测进度,另一名领航员则位于机鼻的有机玻璃机舱内观察地面特征并监视敌人的活动。第三名领航员监测机载导航设备,其中包括各种形式的雷达多普勒自动导航(RADAN)。

早期的地形跟踪雷达(TFR)在新竹的RB-69A上进行了测试,但并未得到充分开发,因此未能成功。它被称为APQ-56,使用早期的侧视地面测绘雷达,安装在两个26英尺长、24英寸直径的管状天线上,水平固定在机翼后缘和尾翼之间的机身两侧。精确度仅为300英尺,在RB-69A执行任务时,如果飞行高度更低,它通常会失效。在飞机后部,一名电子操作员使用他的系统III设备监控中国大陆的甚高频/超高频防空和地面管制语音通信。将传输记录到AMPEX卷盘磁带录音机上,然后转录以供分析。

1961年,一架涂有国军标志的RB-69的机组在从新竹飞往中国大陆执行另一次秘密任务之前接受最后指示。

为了收集敌方雷达的情报,RB-69配备了APR-9探测系统和脉冲分析仪(包括APA-74和QRC-15测向仪)。固定摄像机定期拍摄雷达示波器和频率脉冲分析仪显示屏,以供日后检查。随着技术进步,更新、更好的系统(包括改进的ALQ-28接收器)被开发出来,RB-69的电子设备也在不断更新。

另一名操作员(定期向台湾报告进展情况)搜索更高频率的电子信号并控制飞机的噪声干扰器,以对抗敌方雷达。后来的自卫系统配备了APS-54雷达告警接收器(RWR),其中包括一个投射错误位置的信号发生器,以及各种波段干扰器,还使用了干扰箔条,最初是按照命令通过机身窗户手动投掷放的,后者被新竹的美国和台湾工作人员开发的自动化系统取代。然而,所有这些设备都显著增加了RB-69的重量。通常,至少有一名(通常是两名)装载员"在后面"兼任观察员,通过机身上部和侧面的有机玻璃气泡向外观察。

这些低空夜间飞行本身就就已经够危险了,此外还得担心新竹当地的共产党特工报告RB-69A的动向。为了迷惑解放军空军的防御,两架飞机经常同时起飞,而一些任务是从韩国群山(西北约840英里)基地发起的。更糟糕的是,在台湾海峡各地作业的共产党渔船队经常报告台湾上空及周边的空中和海上动向。进入中国大陆领空后,还需要应对海岸观察员、内陆雷达、探照灯、高射炮和战斗机。

1960年左右,两架"黑蝙蝠"中队的P4Y2私掠船准备从新竹执行一次罕见的昼间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