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一号----越战中的一次CIA渗透行动

The Quiet One ---- CIA’s covert Vietnam War Operation

前言

本文是好友双垂尾骑士的翻译作品,原文作者:Ken Conboy & James Morrison,刊登在《AirForces Monthly》杂志1998年4月号——《The Quiet One ---- CIA’s covert Vietnam War Operation》,节选自《Shadow War》。PK-king补充了目录、注释以及部分台湾方面的资料。本文所述仅代表原文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经过双垂尾骑士授权在本站刊登,谢绝转载。

亲爱的读者们,如果您觉得我们的这篇文章还不错,可以给我们点小钱钱来鼓励我们制作更多的好文章。用手机支付宝或者微信红包扫下面对应的二维码就可以。如果对扫码不放心,可以付款到我们的支付宝账号:[email protected],金额随意,没有限制。打赏后可以给站长的email发个邮件,本文如果有更新或者修订,可以给您一个邮件通知。有什么建议也可以发邮件过来。

目录/Catalog

渗透中国大陆

至1971年,中华民国空军精锐的34RS“黑蝙蝠”中队已经在美国于亚洲空中行动的最前沿秘密地战斗了十多年。它的参与反映出华盛顿和台北国府之间特殊的关系,美国希望用非正式的机组来执行秘密任务,国民政府希望在美国保护伞的后方骚扰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果就是在34RS中队不同寻常的结构和任务下获得共同利益。飞行员隶属于台湾的国民党空军,但飞机的隶属----以及最终使用的掌控----归美国政府。

60年代初,该中队的活动主要集中于向中国大陆派遣渗透小队,到了1964年,大陆本土防空力量的不断加强导致他们的焦点转移到罗宾任务上,这种任务的主旨就是沿中国海岸线巡逻,收集大陆共产党政府的雷达及防空覆盖范围的电子情报数据。

“黑蝙蝠”中队队徽,由当时中队的刘敬贤中尉和孙大陆中尉设计。

70年代初,该中队接受了至今为止最敏感的任务指派(PK注:台湾方面称为“奇龍計劃”),北京政府正在罗布泊(Lop Nor)沙漠试验核武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非常希望收集这些核爆的相关数据。一次,它雇用了一支美国登山小队,于喜马拉雅山的印度一侧搭建了一个传感器,另一次,中情局把一名科学家空运至老挝边境处的一个游击队营地,去收集水和大气样本,因为那里靠近中国。

然而,遥远的罗布泊还是让华盛顿对其几乎一无所知,结果,美国技术员研发了一种远程传感器,可以从低空飞行的飞机上投放,加上被加固的顶部,它可以被埋入沙漠中。这样,罗布泊周围的一串传感器就可以为那些对中国可望不可及的人提供数据细节。

华盛顿有了传感器,问题是怎么送进罗布泊。因为距离太远,所以决定用一架加装油箱的C-130来执行任务,34RS中队提供机组。由于国民党空军当时还没有C-130,因此,中队长率领着一支分遣队于1970年初前往美国,接受换装训练。

他们来到内华达州美国空军秘密的51区,经验丰富的国军机组立刻就适应了新机,为了准备长时间飞行,机组们于夜间在太平洋周边展开漫长的夜间飞行。一旦决定了他们能够执行任务,就立刻返回台湾。

那时,中国沿海已经组织起了强大的防御,使得前线的入侵无异于自杀。为了从后方寻找入口,机组们到泰国的达欺基地落脚。从泰国向北飞,他们可以不被发觉地进入中国。按照计划,这些传感器将被投放至罗布泊,机组们无误地重复着这些步骤。

补充台湾方面资料对“奇龙计划”的简介:“民国58年(1969年)5月17日17时11分,机长孙培震率飞行官黄文騄、杨黎书,领航官何祚明、廖湟楹、冯海涛,通信官史东庆,电子官陈琦山,刘恩故,机工长易佑能,空投士刘贵生、贵兴德等12员,驾驶C-130E型机,由泰国塔克里(Takhli RTAFB,即本文翻译的达欺空军基地)起飞,高度16,000尺,由中、印及缅边境进入大陆地区,超低空飞行抵达目标区马鬃山,沿原航线返航,次日6时10分安降泰国清迈机场,任务顺利成功。”

介入越战

随着第二次C-130任务被划除----间谍卫星能力的增强已经不再需要地面传感器了----但罗布泊的任务再次强化了该中队的能力。也就是这些特殊的能力----加上他们非正式的身份----使得他们成了中情局新式德.哈维兰DHC-6双水獭项目的理想人选。

第一眼望去,DHC-6看起来并不是那种能执行秘密任务的飞机,它轻而易举地就占据了民用机市场,而且被一些小航空公司用于飞短程航线,最多搭载20名乘客。但比起座位数,中情局更看好它优异的短距离起降(STOL)性能,使得双水獭能够在丛林的简易跑道上起降。此外,中情局将其中一架改成特利丹C型远程导航系统(LORAN)原型机,使其远程导航精度在26英尺(8米)范围内。带着这些秘密任务,34RS中队的9名成员于1971年初前往51区,进行为期3个月的DHC-6换装训练。机组们从未被告知真正的任务是什么,他们脑子里想的还是渗透中国大陆。

越战期间部分空军基地位置图备。

5月,这支分遣队回到台湾,同时抵达的还有一架安装了远程导航系统的双水獭和中情局旗下掩护机构----美国航空的一名教官。经过了飞行前的功能测试,他们飞往老挝南部的一座代号为PS44(Pakse Site 44)的游击队基地,那里位于巴色(Pakse)镇以北16英里(26千米)处,完全是一个孤立的世界。照一名中情局高官的话说:

“PS44周围的地形看起来就像是切去了顶端的冰淇淋,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向顶端。地面是岩石,上面只有一层薄薄的泥土。一下雨,那里就变成了亚利桑那州的样子。”

由于地理位置带来的有限安全感,中情局把PS44变成了老挝境内最敏感的基地。这里已经驻扎了一支由中情局支援的老挝突击队,一个简单的住所----称为“旅馆”----被搭建起来,为国军机组提供住宿。此外还搭建了一个机库,用于容纳双水獭。

中国人立刻开始工作,为了熟悉周围的新环境,他们起初被派去执行昼间空投补给的任务,分遣队的领队余庄文(Chuang-wen Yu)说:“我们在老挝全境执行任务,有时靠近北越边境,那里的山很美,让我想起了广西的老家。这些任务都很简单,和大陆的渗透以及罗宾任务相比,老挝的飞行不值得一提。”

更大的挑战是在地平线上,由于C型远程导航系统带来的高精度优势,中情局希望把双水獭和老挝突击队结合起来,一开始,这些任务由美国航空的机组在老挝境内执行,比如,6月25日,一架美国机组驾驶的DHC-6为一次奠边府附近的黄昏穿插行动提供空中通信中继,这处峡谷位于北越腹地。这架双水獭带着一名中情局的指挥官在天上兜圈,另外2架美国航空的直升机则去运送突击队。当地面火力击伤了其中一架直升机后,这架双水獭打开机上所有的灯光,帮助受损的直升机紧急降落于琅勃拉邦(Luang Prabang)。

没过多久,中情局计划向北越“锅柄”更深处再发起一次突击。这次,突击队将带着81mm迫击炮和改进的白磷弹从双水獭上跳伞空降。和之前的任务不一样,这次穿插是在北越境内深处,让突击队靠近他们的目标----一座地空导弹阵地。为了在飞机被击落时否认成员的身份,于是选由国军机组来执行。

经过数周的训练,任务趋近成熟,他们的主管汤姆.普尔(Tom Poole)回忆道:“我们到泰国彭世洛(Phitsanulok)进行了夜间跳伞,回到老挝后继续训练。我们在这任务上花了很多钱,但从未被执行过,也没有给出任何理由。”

导弹阵地突击行动的取消并没有结束国军双水獭机组对越战的介入,在1971年剩下的日子里,国军机组轮流前往PS44基地驻扎一个月。第二年年初又迎来了第二架双水獭,这架飞机上安装了精密的APQ-115地形跟踪雷达,和F-111上的那台一样。也就是这架飞机,加上一支中国机组,被选来执行整个越南战争期间最秘密的一次任务。

停火协议可能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被签署,1972年初,中情局加强了窃听器的安装,以便在美军撤出印度支那战场后继续保持获得有效的情报。

其中一架安装了APQ-115地形跟踪雷达的美国航空双水獭,该雷达来自一架F-111。在前往荣市的任务期间,此机作为空中指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