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是好友双垂尾骑士的翻译作品,原文作者:Warren E Thompson,刊登在《Combat Aircraft Monthly》杂志2018年10月号——《Skyknights in The Danger Zone》。本文所述仅代表原文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经过双垂尾骑士授权在本站刊登,谢绝转载。
亲爱的读者们,如果您觉得我们的这篇文章还不错,可以给我们点小钱钱来鼓励我们制作更多的好文章。用手机支付宝或者微信红包扫下面对应的二维码就可以。如果对扫码不放心,可以付款到我们的支付宝账号:[email protected],金额随意,没有限制。打赏后可以给站长的email发个邮件,本文如果有更新或者修订,可以给您一个邮件通知。有什么建议也可以发邮件过来。
目录/Catalog
1967年,EF-10B 124645正降落在岘港机场上,这时离该型机从VMCJ-1中队退役已经为时不远了。
正文
快速、光滑且致命,F3D空中骑士作为二战后的第一代舰载夜间战斗机由道格拉斯公司研制出来。最初的研发和生产花了很长时间,而且直到朝鲜战争后期才参与战斗。也就是说,它已经在战争中证明了自己,并击落了数架米格-15。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国加快的战斗机的研发速度,F3D也很快被诸如F-4鬼怪II这样的新式战斗机所取代,然而,空中骑士的服役生涯并没有就此结束,越战开始的时候,它的型号是EF-10B(PK注:海军的命名体系安照空军体系重新命名并统一起来),被改装成了一款电子战平台。机身内巨大的空间可以容纳下大量电子设备,它的主要任务也是保护美军的轰炸机免遭北越地空导弹的攻击。
1965年4月17日,韦斯.科尔曼(Wes Corman)中校随VMCJ-1“金鹰”中队来到岘港,最初拥有6架EF-10,但该中队的飞机数量经常发生变化,然而,任何时候的EF-10B总数都不会超过10架。1965年4月5日,就在VMCJ-1中队进驻岘港前4天,战略空军司令部带回了首批河内周围地空导弹阵地的建造照片。到了7月中,北越首都和重要港口海防周围已经布满了地空导弹阵地,对这些目标的打击禁令也很快被解除,使得EF-10B有机会为轰炸地空导弹阵地的行动提供电子对抗支援。
VMCJ-1中队的一排EF-10B正在岘港机场的飞行线上等待任务,这张照片摄于该型机离开越南战场前不久。
“刺针”参战
EF-10B的绰号是“刺针(Durt)”,它装备了2门20mm航炮,但2名机组成员却没有配备弹射座椅----在一架喷气机上实属罕见。如果遇到了紧急情况,机组们只能从安全舱口逃生。飞机的机身内部安装了2台200瓦的干扰机,外部还可以挂载额外的电子对抗吊舱或干扰箔条投放吊舱,2个300加仑的副油箱也能延长飞机的滞空时间。
初次带队“北上”的机组之一就是杜克.斯坦肯(Duke Steinken)上尉,“我们被告知在海防周围的水域上空飞行,然后向西前往河内外围地空导弹阵地附近的起始点(IP),并在那里于20000英尺高度上一前一后地飞行。我们离岘港大约110英里,但是距荣市很近,当我算出自己无法照预定路线按时抵达起始点后,我找到了另一条路线,直接从陆地上空飞往河内。在我们从清化以西飞越的途中,我拦截到了大量‘火罐’火控雷达的信号,于是进行电子干扰,使得它们解除锁定。我的飞行员米切尔少校说,‘杜克,看那里。’我发现整片地区到处都是防空炮火。我们穿过那里,按时抵达起始点,同时,F-105对地空导弹阵地展开了长达20分钟的攻击。
EF-10B机组被配发了M3“黄油枪”,用于被击落后进行自卫,其中绝大多数机组都在河内上空执行了大量次作战任务。
“6架EF-10B同时对地面管制雷达、火控雷达和SA-2导弹的‘扇歌’跟踪雷达实施电子干扰,我们同时还扔下了干扰箔条。‘扇歌’雷达的信号指出正在运作中的地空导弹阵地位置,我们把这些危险告诉给攻击机编队,但我们在作战岗位上的时候,敌人没有发射导弹。有人报告说米格机从这片区域附近飞过,但没有发生空战。之后,我们并没有和其它EF-10B汇合,而是独自离开,向海岸线撤退,走‘湿脚’。大约在荣市西北偏北33英里处,我们收到米格机出现的警告,它位于我们‘6点钟方向’14英里处。我们有2门20mm航炮,但正当我们回到北越领空检查航炮之际,2门炮全部卡膛,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我们快速降至低空,贴着海面,朝岘港飞去,我们是第一架降落的EF-10B。
“我们后来得知美国空军损失了几架飞机,但没有一架是被雷达瞄准的高射炮或地空导弹击落的。VMCJ-1中队在西贡有一名全时限的电子对抗官(ECMO),协调和海军、空军之间的电子战任务。他向空军的代表发出请求,为中队在地空导弹阵地空袭的任务中做出表彰,后者回复说已经为VMCJ机组的英雄主义和杰出贡献申请优异飞行十字勋章。”
VMCJ-1中队在越战期间装备的2种主力作战飞机----RF-4B和EF-10B。
夜间任务
EF-10B在北越上空继续为攻击机群提供保护,他们于夜里沿着军事分界区(DMZ)巡逻,为任何出现的地空导弹或高射炮做出预警,支援友军在当地的空中打击行动。1966年8月,北越人装备了苏联或中国制造的“叉槽”远程雷达----通常用于岸基的海上搜索----在内陆、贴着军事分界区北部。一天晚上,美军对一座这样的雷达阵地展开了调查,维恩.惠滕(Wayen ‘Flash’ Whitten)中尉就是参与任务的电子对抗官之一。回忆道这次任务,他说,“关于雷达的作用和潜在威胁,它成为了一个谜题,结果,联队的首席电子对抗官克里夫.杰克森(Cliff Jackson)上尉受命去确定它的位置。而且根据记录,没过4小时,我们就找到了它。
EF-10B 124620准备从岘港机场起飞,飞机的RM尾码代表此机是首批前往越南战场的陆战队电子战机之一。
“那天晚上,2架EF-10B被派去进行协调定位,达瑞尔.库克(Daryl Cook)一级准尉和我是这次任务的电子对抗官。抵达作战岗位后,我们发现目标正在开机中,于是挑战来了。根据军事分界区南部美国空军‘战斗天点’雷达标注的位置,我们进行了几次定位飞行。同时,我们建立起了无线电联络,一支空军的鬼怪II小队飞过来问我们在做什么。得知我们发现了一个敌军的雷达信号后,他们拿到了我们算出的坐标位置,进行了一次攻击,扔下了一串新式集束炸弹,结果,我在下方看见了一出壮观的焰火表演。那个时候,雷达的信号已经消失,每个人都欣喜若狂,我们认为这台雷达可能被炸毁了。
“ε=(´ο`*)))唉,和以往一样,敌人快速完成修复,我们的工作白费了。看起来更像是这台雷达在F-4展开攻击之际受附近的村长之命主动关机,不管怎么说,2天后的夜里,我发现这台雷达又‘活过来了’。MAW-1联队长认为这威胁到了他的作战飞机,必须被消灭掉,于是决定派一架EF-10B去执行照相任务。第7航空队的人不知道,‘老白鲸(EF-10B)’安装了一台很棒的侦察相机。盖尔.萨布莱特(Gail Sublett)中尉和我被派去执行这次任务,我们迎着晨光驾驶着125869号机升空。
在转向内陆前,2架EF-10B正沿着海岸线飞行,他们可能是被派去保护攻击机群轰炸隐藏起来的敌军火炮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