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军“雷电喷气”考证
国军空军一共收到了245架F-84G“雷电喷气”。这些飞机的到货时间为:1953年76架,1954年81架,1955年11架,1957年46架,1958年31架。除了上述提到的作战部队以外,隶属于台南第一联队的“雷虎小组”以及第四联队短命的“红火球小组”飞行表演队也使用F-84G作为第一代喷气式表演用机。
1. 第1大队的“雷电喷气”
最早在1953年交付第1大队的76架F-84G战机都是从美空军驻远东各个联队中抽调的近乎全新的战备飞机。这批飞机都属于1952年订购之后期批次,因此其主要特征就是机尾上的“52”字码开头美军标准序列号。早期第1大队F-84G主要涂装有:
- 1. 沿用了美军原有无涂漆铝合金原色外表,座舱前后保留美军标准的黑色防反光带。
- 2. 机身两侧和左右机翼上下涂有青天白日徽,垂尾方向舵上涂有国军标准蓝白色条纹识别带。
- 3. 在机身前部左右两侧涂有“FS-xxx”(美军机尾序列号后三位数)黑色大编号,并附有国军自己的两位数小字体战术编号,从“01”起始至“76”号为止。
接收早期的第1大队F-84G
随着F-84G部队的陆续成军,第1大队的“雷电喷气”涂装也有了许多改变:
- 1. 垂尾根部美军标准序列号上方出现了 “F-84xxx”(国军自己的三位数飞机序号)小字体编号。
- 2. 机头上开始喷涂中队识别色圆环。1中队为红色,3中队为黄色、9中队为蓝色,以及在两侧翼尖副油箱上的中队色“闪电”条纹。
- 3. 第1大队标志性的机头红色“火焰”和垂尾两侧的“红底黑十字”涂装在稍晚的时期(1956-1957年以后)开始出现。少部分“雷虎小组”用机以红底“雷虎”二字替代了垂尾上的黑十字。据说“红底黑十字”涂装创意来源曾留学德国的蒋纬国中将,其意义在于向一次大战中战绩居于各国之冠的德皇航空队“红男爵”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骑兵上尉致敬。
- 4. 比“红底黑十字”垂尾涂装更晚出现的是机身前部两侧的黑色国军三位数大字体战术编号(编码从“001”开始),取代了美军原有的“FS-xxx”编码。
第1大队编队飞行照,可见这些飞机已采用机头识别环和副油箱“闪电”识别带
少见的3中队中期涂装彩照,可见其黄色中队色识别特征
稍晚时期的第1大队F-84G,可见其机头“火焰”和“红底黑十字涂装”
展示在冈山空军军史馆的第1大队“054”号F-84G组图,维持了“红底雷虎”字样涂装和机身前部大编号
少见的1大队“红底黑十字”服役时期彩照,这也是南澳岛空战时期1大队标准涂装
从1958年9月开始,第1大队下辖的第1、3中队开始陆续换装美制F-86F“佩刀”战斗轰炸机。大队剩余的“雷电喷气”被集中于第9中队。在服役期的最后1年多时光中,第9中队的F-84G放弃了垂尾上的“红底黑十字”涂装,改为在垂尾两侧喷涂蓝白色格子涂装,一些飞机甚至抹去了机身前部的三位数大编码。
服役末期的9中队F-84G方格机尾涂装
另外一张9中队F-84G末期服役照,摄于1959年1月。可见该机抹去机首大编号
2. 第4大队的“雷电喷气”
交付第4大队的F-84G情况则变化很大。最早交付第4大队的飞机为美军在1951财政年度订购的较老“51”字头批次,随后才由较新的“52”字头批次新飞机接替。
相比全大队统一涂装的第1大队,第4大队的“雷电喷气”涂装差异明显。在服役之初,第4大队的飞机即采用了以各中队色相区分的“红火球”涂装。除座舱防反光带、青天白日徽、垂尾的国军“F-84xxx”序号以及方向舵蓝白色识别带相同外,“红火球”涂装在机身两侧各绘有一道黑色闪电和一个硕大的“红火球”图案,遮住了原有的美军“FS”序列号。“红火球”涂装以机翼翼尖油箱上的“闪电”识别带来区分所属中队:第21中队为红色,第22中队为黄色,第23中队为蓝色。国军自己的三位数战术编号则涂在机身青天白日徽后部(大字体编号)和机头“红火球”下方(小字体编号)。
早期的“红火球”涂装示意图,注意该机为“51”批次旧机
1954年第4大队赴美受训飞行员返回欢迎仪式,可见背景飞机的“红火球”涂装
编队飞行的4大队“红火球”涂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