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行班次上,通常会显示出16架米格-27。按照规定,中队每班出动三、四个架次,每名飞行员出动两、三个架次。航线上的战斗队形是以纵列编成的,之间保持目视接触,飞机以双机编队的方式保持着锐利的方位,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概貌,不干扰机动。然而,完全自动化的航线飞行及PrNK-23M的使用确保了编队准确经过转向点和目标点,不必再受地形和目标性质的阻碍。“自动投弹装置”提供了一个面积覆盖,最大限度达到300至500米范围的散布,因此这一活动仍然是浪费资源和弹药。点目标----个别建筑物,要塞,停车场和圣战者的强化阵地,更不用说游牧马队和车队----必须在理想的开阔地上通过目视找到。因此,只有在沿途20至30分钟的飞行中使用了自动化系统,而导航则全权交给PrNK-23M和SAU-23B1综合系统。
在航线上,为节省油料,机翼始终保持16°角的后掠,时速维持在800千米,飞行高度为10000至10500米。当接近某一特定区域时,小队分成两支双机编队并开始搜索。每一对都被分配了自己的目标----他们太多了,每个人都有足够多的目标,散开队形可以避免混乱,不会互相干扰。鉴于这些目标距离遥远,没有理由指望地面管制员和直升机上的空中管制员去标注目标。这些参考点可能是弯曲的河流或道路、沟渠、正方形的农田、果园和远处可见的灌溉池塘,它们都可以当作地标。地图和膝板上还标明了引人注目的“烛光”尖塔、废墟和残垣断壁,它们从高处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代墙壁的碎片,通常是分离的,并作为可靠的参考点(此外,它们在晨光下还显示出清晰的阴影)。目标本身最常出现在村庄和“绿色地带”,圣战者们在那里驻足休息,也屯放有来自国外的各种物资,周围通常设有加固据点。这类仓库和掩体的位置是根据情报和附近的地标确定的----否则,就不可能在一个村庄里认出一个外貌平平的土屋,或者在山上的一个石缝里认出外观没有明显特征的物体。
通过米格-27M的瞄准具(上图)观察。袭击发生在坎大哈郊区,地标-高速公路弯道(中)。护航队的攻击。在右下角,你可以看到中队长的飞机(下图)投下的OFAB-100-120炸弹。
找到目标后,领队的米格-27进入俯冲,角度达到40°至45°,最佳的下降速度可以延长攻击时间,在坡度更陡的情况下----飞机加速过快,会迅速损失高度,因此飞行员没有时间去瞄准,几秒钟后就不得不退出攻击。在他身后,稍靠后的地方,有一架僚机跟着他,并独自进行瞄准。飞机逐渐加速到1000千米/小时,整架载满炸弹的飞机颤抖着,感受到高速的压力。米格-27在俯冲时进行一次微小的偏移修正,使得瞄准具上的标记更加准确。瞄准时使用了一台枫树-PM激光测距仪,当去除标记时,计算机对其数据进行了计算。完成了对目标的标记后,飞行员用平稳的脚蹬动作改出侧滑,使飞机在横滚和偏航中“平静下来”,并毫不拖延地投下了炸弹。紧接着是一个陡峭的爬升。后者的实施不仅是出于对高射炮火的恐惧----而且严格遵守了5000米的最低高度限制,第40集团军航空部队司令的重拳也广为人知。在134APIB团里,不止一名打破最低高度限制的飞行员受到处罚,并因“严重违反飞行纪律”而被停飞一、两天,有一个流行的故事说,其中一名飞行员如何受到将军的威胁“被驱逐出战争”,踢回苏联,违者回答说:“不要用祖国吓唬我!”
一次任务里,每架飞机都要消耗50枚LO-43红外干扰弹,而机场内堆满了用掉的弹壳。
根据《宪章》的文字,作战命令规定了“A”、“B”和“C”类“特定程度的物体破坏”,这分别意味着目标至少丧失了一天的运转能力,以及执行某些任务所需的弹药类型。实际上,飞机的挂载更多地取决于弹药的供应和准备情况。信丹德弹药库的突出特点是,附近的库什卡供应和运送井然有序,火车在那里卸货,弹药由车辆运送到机场。在基地内,炸弹是按型号分类的,如果可能的话,它们会立即拆下包装,接到任务后,只需挂到飞机上。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月里,这套润滑良好的系统运作流畅,但弹药的种类和型号没有任何区别。
根据计划目标,给定弹药的吨位,好处是可以套用模板来制定目标:“叛军占领的要塞……炸掉武装分子在那里的驻地……伊斯兰委员会大楼……”与此同时,134APIB团没有接到直接空中支援的任务,在那里,实现打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需要与部队密切沟通(这项工作主要由直升机和强击机执行,他们在与陆军互动方面有着最好的经验(与航空管制员建立“相互理解”的机制)。另一个原因是,随着战争的结束,要“清理”库存,这个时间大家都知道。库存的消耗是如此密集,以至于在离开之前,他们不得不匆忙补充仓库,把喀布尔要求的三个月的弹药库存交给他们。在信丹德,除了留给政府军的弹药外,航空武器的份额达到823吨炸弹和火箭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