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盾中队”兴衰记——台湾空军第4战术侦察中队全史

Black Shield Squadron Rise and Fall -- Taiwan ROCAF 4th TRS History

1949年8月1日,第4中队一架编号为“444”的“蚊”式机在空袭南昌附近解放军船只时被高射火力击落,机上乘员梅仁先上尉与通信员胡启舜中尉当场身亡。

8月9日,“440”号机在执行完任务返航时,因雷暴雨天气坠毁,机上乘员周世泰、周仲林双双身亡。

撤退至台湾的“398”号B-25轰炸机,可见该机上部橄榄绿,下部灰白的迷彩涂装。第4中队在退役“蚊”式后曾继续使用过一段时间的B-25“米切尔”

1949年8月上旬,随着前线的溃败,第4中队奉命随第一大队一道“转进”台中水湳机场。因台湾湿热的气候对“蚊”式机木制胶合结构损害很大,第4中队不得不在1950年底全部退役了 “蚊”FB.26式战斗轰炸机,继续使用残留的B-25“米切尔”至1954年。1953年4月,第一大队奉命迁往新落成的台南空军基地接收美制F-84G“雷电喷气”战斗轰炸机。第一大队原先的第4、9中队交换番号,新改编的第4中队继承了原有的第9中队人员和装备,改为新成立的空军第一联队直辖,并在同年7月16日调往新竹基地驻扎,归于第二联队第八大队(轰炸机大队)建制下,继续使用B-25担负拖靶训练任务。

RF-51侦察机

1954年7月1日第六战术侦察大队在桃园空军基地正式复编,下辖第12、第4战术侦察中队。同日第4中队改隶第六大队管辖,换装由第12中队替换下来的18架RF-51“野马”战术侦察机和4架AT-6“德州佬”高级教练机。新成立的第六战术侦察大队与第五战斗轰炸机大队、第五修护大队和第五基地勤务大队一道,共同组成驻桃园基地的第五战术混合联队。由于桃园空军基地跑道与营房设施此时尚未修建完工,无法容纳整个联队,所以第4中队在赵子清中队长的率领下,前往嘉义水上基地和第4大队共同训练使用F-51D型飞机。

由于第12中队淘汰下来的RF-51D侦察机速度太慢,在已经出现在东南沿海前线的解放军米格-15型战斗机面前如羊入虎口,故第4中队在迁往嘉义基地后,一直未能接到任何出击命令,只能以“野马”和“德州佬”飞机担负训练任务。1955年2月28日,第4中队退役了全空军最后一批R/F-51D系列飞机,随即正式解散,暂时结束了其20年的队史。

第六侦察机大队所装备的F.6(或称RF-51)“野马”侦察机,第4中队在第一次解散前曾装备此机,但因为其性能过于落后,故未参加任何实际侦察任务。据目前现有的资料分析,台空军一部分“野马”侦察机为美国原厂的F.6型战术侦察机,另外一部分为利用F-51D战斗机,通过外场临时改装得来的RF-51型侦察机。

附:第4“女神”中队历任中队长一览表

任期 军衔 姓名 学历 任职时间
1 上尉 石友信 苏联高级军事航空学校 1936.03.16-1936.10.10
2 上尉 谢郁青 中央航校2期 1937.03.16-1938.06.30
3 上尉 洪养孚 中央航校2期 1938.07.01-1939.07.31
4 上尉 梅元白 中央航校3期 1939.08.01-1939.10.03
5 上尉 姜献祥 中央航校3期 1939.11.06-1941.02.28
6 上尉 杨仲安 中央航校3期 1941.03.01-1942.02.28
7 少校 祝鸿信 中央航校3期 1942.03.01-1942.11.30
8 上尉 杨荣志 中央航校5期 1942.12.01-1944.02.28
9 上尉 张凤瑞 中央航校5期 1944.03.01-1944.03.31
10 上尉 卢慧明 中央航校5期 1944.04.01-1945.04.30
11 上尉 傅振伯 中央航校7期 1945.05.01-1945.06.30
12 少校 郭作璋 中央航校7期 1945.07.01-1947.08.31
13 少校 徐彪 中央航校7期 1947.09.01-1948.05.06
14 少校 麦谷登 中央航校7期 1948.06.01-1948.08.12
15 少校 郭作璋 中央航校7期 1948.08.16-1949.07.31
16 少校 麦谷登 中央航校7期 1949.08.01-1951.04.15
17 中校 王俊华 空军官校8期 1951.04.16-1953.04.15
18 中校 曹津生 空军官校10期 1953.04.16-1954.07.16
19 少校 赵子清 空军官校13期 1954.07.01-1955.02.28

四大队田建南上尉坐在F-51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