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盾中队”兴衰记——台湾空军第4战术侦察中队全史

Black Shield Squadron Rise and Fall -- Taiwan ROCAF 4th TRS History

第二章 “黑盾中队”的诞生

第一支高空战略侦察部队——第4“黑盾”中队恢复建制

随着解放军空军逐步换装新式的苏制米格-17和自行仿制生产的歼-5型战斗机,第六大队第12中队原有的RF-84F“雷闪”式和RF-86F“佩刀”式喷气侦察机因速度不足已经变得越来越脆弱。1956年6月,台“国防部长”俞大维正式向美方提出需要换装新一代侦察机。这一要求很快得到了满足,美方随即同意提供2架RB-57A型高空侦察机,用于换装一个特殊分队。这是台空军有史以来第一次获得高空侦察机。1956年11月,台空军派出卢锡良中校、林佐时上尉、张育保上尉、赵广华上尉、金懋昶上尉、王英钦上尉等6名种子飞行员前往美国进行培训。这6名种子飞行员的具体培训日程如下:

  • 1. 在得克萨斯州的拉克兰(Lackland AFB)空军基地进行英文补习;
  • 2. 在阿拉巴马州的甘特(Gunter AFB)空军基地进行航空生理训练;
  • 3. 在南卡罗莱纳州的肖恩(Shaw AFB)空军基地进行侦察照相训练;
  • 4. 在阿肯色州的布莱斯维尔(Bletheville AFB)空军基地进行地面学科培训;
  • 5. 在犹他州的范都华(Vendover AFB)空军基地进行飞行训练。

赴美RB-57A飞行员合影。左起为张育保、赵广华、卢锡良、美军教官、林佐时、王英钦和金懋昶,可见背景1架全黑色涂装的RB-57A侦察机

在为期近半年的训练中,卢锡良(空军官校18期生)、林佐时(空军官校28期生)、张育保(空军官校30期生)、赵广华(空军官校30期生)等四人最终入选,于1957年4月底完成了相关训练课程返回台湾,随即在5月中旬前往美军驻日本冲绳嘉手纳(Kadena AFB)空军基地接受进一步的空中侦察照相、长途海上飞行和夜间仪表飞行训练课程。这四名种子飞行员在同年10月陆续通过了以上科目的考核,返回桃园基地待命。与此同时,第五修补大队派出了一支由孙建勋少校领队,由4名军官和20名士官组成的受训队伍,同样前往嘉手纳基地接受RB-57飞机的维护培训。

1957年2月1日,由台、美双方人员共同组成的空军第4中队在桃园基地恢复编制,正式得名“空军第4照相混合侦察中队”,任命卢锡良中校为第一任中队长。第4中队在恢复编制伊始,旗下有两支任务特性迥异的分队:

1957年第4中队成军典礼,前排右一是赵广华上尉,左四是田建南少校

其一是低空战术侦察分队,使用7架从第12中队退役的RF-86F“佩刀”式战术侦察机。这些RF-86F因无武装自卫能力,所以不担负深入大陆地区的侦察行动,专职负责针对一些沿海目标“拍了就跑”的照相侦察任务,以及偶尔“兼职”一下空中追拍美军驻台“斗牛士”式陆射核巡航导弹的测试支援任务。低空战术侦察分队于1957年7月正式结束了全部任务宣布解散,将全部7架RF-86F交还美军。

其二就是前面提到的高空战略侦察分队。首次成军的高空战略侦察分队在行政上仍隶属空军第六大队管辖,但其作战指挥属于台空军总司令部作战署和美空军第13航空队共同调动。1957年9月25日,2架RB-57A侦察机由美空军飞行员驾驶,从日本嘉手纳飞往桃园基地,随即交付第4中队正式宣布形成作战能力。为了保密,新抵达的RB-57A被锁在由宪兵24小时看守的机库里。高空侦察分队也专门分到了一间代号“蓝房子”的简报室。其他人员未经空军总部许可一概不得入内。

金懋昶

在第4中队恢复编制之初,卢锡良队长即要求中队作战长田建南少校设计一个全新的队徽。田建南少校经过深思熟虑,在旧时钟表和西洋镜的启发下,很快就完成设计工作。全新的第4中队徽主体是一面红底黑边的盾牌,红底盾牌象征着全体队员的一片赤诚以及誓为坚强后盾的决心,黑边则隐喻RB-57A侦察机全黑色的涂装。在盾牌四角是两柄交叉放置,握把摆放成“4”构型的军刀,代表着第4中队所装备的RF-86F“军刀”侦察机。在盾牌的中心则是一个显眼的旧体古罗马数字“IIII”,象征着中队的番号。新队徽很快就得名“黑盾”,第4中队“黑盾中队”之名也随之不胫而走!

办公室中的田建南少校,墙上的队徽正式由他亲手设计的“黑盾”队徽。

高空战略侦察利器——RB-57A/D系列高空侦察机发展简史

第4中队接收的两架RB-57A高空侦察机原型为英国电气公司(BEC)研发的“堪培拉”式双发轰炸机。作为二战时期著名“蚊”式飞机的“精神续作”,“堪培拉”在设计伊始就采用了双发构型。该机两台“埃文”发动机安装于两侧中单翼中部,飞行员和领航员位于机身前部串列驾驶舱中,机头前部还有一个带大型透明观察窗的轰炸瞄准仓。“堪培拉”全机无任何自卫武装,全部依靠利用高度和速度摆脱敌机。

第一架英制“堪培拉”轰炸机于1949年5月13日正式首飞。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急需一种双发轻型喷气轰炸机以取代旧式道格拉斯公司B-26“入侵者”轻轰炸机的美国空军很快看上了“堪培拉”,并在对比竞争试飞中击败了格伦·马丁公司的XB-51方案。由于英国电气公司的产能不足,美空军采用版“堪培拉”最终被交给格伦·马丁公司生产,并正式得名B-57轰炸机。B-57轰炸机相比原版“堪培拉”,最主要的变更是改用莱特公司制造的J-65-W-5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取代了英制“埃文”,以及在炸弹舱部分改用XB-51方案的设计。

非常常见的一张台空军RB-57A彩绘,可惜这张图的作者弄错了机号,5643号为RB-57D而非RB-57A,且真正的RB-57A-1没有透明的机头观察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