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盾中队”兴衰记——台湾空军第4战术侦察中队全史

Black Shield Squadron Rise and Fall -- Taiwan ROCAF 4th TRS History

1958年11月,全体5名队员完成了RB-57D换装训练并返回桃园基地,同时2架编号为5643、5644的RB-57D侦察机也随之抵达。11月27日,蒋介石携陈诚、蒋经国一同视导桃园基地,并听取了第4中队卢锡良队长的简报。在简报中,卢锡良队长表示第4中队已经做好了一切出击准备。第二天,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杜温宁上将提出申请出动RB-57D侦察大陆纵深目标,得到了中情局,国务院和白宫的首肯。第4中队代号“舞台演出”(Stage Show)的任务就此箭在弦上!

1959年1月,一直在摩拳擦掌的第4中队终于等到了出动的命令。第一波次任务主要由田建南少校和张育保上尉执行,从1月一直持续到4月,总计16架次,北至东北,西至华中与西南腹地,南到南疆,可谓如入无人之境。在这4个月间,除2月份因天气不良导致出勤次数有所降低以外,第4中队的RB-57D一直保持了很高的出动频率,有时候甚至有2架飞机一同出勤的情况。解放军先后派出109批202架次战斗机试图拦截入侵的RB-57D侦察机,但终因高空性能不足,全部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1958年11月27日视导桃园基地的蒋介石(居中),其左侧是卢锡良中队长,右侧是身穿RB-57D高空压力服的张育保上尉

据田建南少校日后回忆,在自己某次途径长沙、重庆、成都,目的地是贵阳的侦察任务中,RB-57D座机曾遭遇解放军战斗机的拦截。原因是他忽然发现机身前面有硝烟光发出,机身也有轻微的抖动,马上意识到自己遭到战斗机的射击,于是立即开启了照相机拍照。任务完成后冲洗出来的照片经判读找到了下坠的米格战斗机留下的影像,证明这些战机正在以“蹿升”的方式试图爬升到RB-57D所飞行的高度并试图击落之,只可惜功亏一篑!

经过一系列高强度出勤,RB-57D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由于照相系统缺陷,高空飞行时冷空气容易导致油气在镜头上凝结,影响照相效果。为此第4中队不得不在5月份停止出勤,等待相机送往美国完成翻修。

1959年6月,蛰伏了一个月的RB-57D再次出现在大陆上空。这次任务还是由中队作战长田建南少校执行,目的却是为接下来的侦察北京任务铺路。在当天的任务中田建南少校驾机从桃园基地出发,一路爬高,在青岛上空以六万英尺(1.8万米)高度进入陆地,预计绕渤海湾一圈途径威海、烟台、旅顺、鞍山和沈阳进行侦察。但是在飞越大连港时这架RB-57D却出现了滑油温度迅速升高的问题,不一会左侧发动机就传来了温度过高警报。田建南少校在手动操作滑油散热器处置无效后,担心左发动机停车,不得不中途放弃任务,降低油门预备向韩国群山基地返航。在返航途中RB-57D以0.7马赫的速度逐渐下降高度,不料米格战斗机的影子却突然出现在飞机后视镜中!有过应对解放军战斗机拦截经验的田少校断定战斗机暂无法对座机构成威胁,遂放心大胆地操纵飞机急速滑降至5.5万英尺高度,再度打开滑油散热器,待润滑油温度恢复正常后重新加大油门,甩开追踪的米格战斗机,转向太阳方向飞去,最终成功返回桃园基地降落。

rb57D侦察机三视图

这次任务虽然RB-57D毫发无损地返回了基地,但田建南少校却因为在下降与爬升时高度变化过于剧烈,导致座舱内气压急剧变化,引发右耳膜穿孔并鼻窦炎。经军医鉴定他已经不适合再执行高空飞行任务,不得不就此退出一线战备飞行员序列。

6月14日, RB-57D首次出现在北京上空,这也是台空军高空侦察机首次造访北京。当天的任务由卢锡良队长亲自操刀。RB-57D于上午8:30分从桃园基地起飞直奔韩国济州岛,再转向山东半岛,以6.1万英尺(约1.85万米)高度通过威海卫,随后在河北唐山以南进入北京市地域。任务完成后从山东青岛出海返航,14:45分安全降落桃园基地,全程总计6小时15分钟。在此次任务中,卢锡良队长曾发现有1架解放军战机试图拦截RB-57D,但因高度不够以失败告终。在拍回的照片上,美台双方情报官员在河北沧州机场第一次发现解放军空军已拥有苏制米格-19“农夫”型超音速战斗机。这是西方第一次知晓出现在“竹幕”后的超音速战斗机!

6月18日,王英钦上尉驾驶RB-57D再次前往北京地区侦察,这次任务由于左侧K-38相机失灵,导致拍摄目标覆盖不全,因此只能算是取得了部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