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半个多小时后,在空中盘旋的 17 架 B-17 返回了机场,此时当地时间已经临近中午,距离珍珠港遭到攻击已经过去差不多 10 个小时。但是这些美国人却还没有战争的紧迫感,回到地面的轰炸机中有 3 架开始安装侦察设备,其余的飞机则开始装备炸弹。而飞行员去吃午饭去了,此时正在南海上空巡逻的战斗机也被召回进行加油。
就在美国人不紧不慢地为飞机装弹加油时,伊巴机场的雷达站中仅剩下的唯一的一名雷达操作员从雷达上看到了日军机群, 他立即用电传打字机向克拉克机场报告,但是这个机场上的收报员正好同飞行员一起去吃饭了,结果报告再次被耽搁,最后是一名上尉接到了电话,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英国部署于新加坡的 15 英寸火炮
当地时间 1235 时,首批日军战斗机飞临吕宋岛上空,在盘旋几圈后,下方的机场依旧没有反应,于是这些飞机对伊巴机场进行压制扫射,后来的日本第三号王牌飞行员坂井三郎和他的僚机首先发动攻击,一架正在着陆的 P-40 战斗机成了第一个牺牲品。仓促间只有 4 架 P-40 紧急起飞,而三批日军飞机快速通场, 将整齐排列在跑道两边的飞机击毁。当日军机群最后离开时,驻菲律宾的美国空中力量如同珍珠港一样受到沉重打击,只有飞到棉兰老岛的 17 架 B-17 和 1/4 的战斗机幸存下来,其余的被尽数击毁。
除了这些地方之外,关岛、 香港、威克岛等地也先后遭到了 日军飞机轰炸和海军舰只的轰击, 而这还仅仅是这场危局的第一天。而就在这一片混乱之中,所有遭 到攻击的国家之中恐怕只有丘吉 尔是怀着心满意足的心情上床入 睡的,他知道,从这一天起美国 将完全成为英国的盟友加入到这 场他们已经打了两年的战争之中, 尽管前方依旧荆棘遍布,但是胜 利只是时间的问题。不过他此时 还不知道的是,英国紧接着就要 在东南亚的大海上连续遭遇惨败。而美国、荷兰、澳大利亚也将在 接下来的一大段时间里不得不连 续吃下失败的苦果。
1941 年 12 月 8 日,入侵的日军越过深圳河进入香港
同反应比较迟钝的美国人不同,英国对日本可能对东南亚方向发动攻击是有所准备的,但是最终的结果却并不比美国人好到哪里。英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一个堡垒就是新加坡,英国早在 1924 年开始就在新加坡开始构建防御设施,但是由于受到二十年代末的经济危机的影响,构建工作进行的极为缓慢,一直到 1938 年才勉强使樟宜海军基地投入使用,而一直到 1940 年这个基地才开始接纳前来修理的军舰,此时战争都已经爆发一段时间了。这时国力已经严重衰退并且面临纳粹德国强大压力的英国也并没有太多力量来对东南亚方向进行巩固。不过丘吉尔还是强调英国为了保卫新加坡需要当地强大的守卫部队和海上力量,并在 1940年 8 月同罗斯福举行的《大西洋宪章》会议上保证会派出一支强大的力量到远东去威慑日本。当年 12 月,英国正式提出派出一支由 6 艘航速较低的战列舰为核心,并拥有 3 艘新型航空母舰的海上力量前往东南亚,同时部署 236 架飞机、4 个由英国、印度以及澳大利亚部队组成的步兵师、2 个坦克团的兵力,再加上已经建好的新加坡炮台的兵力,英国方面认为这个力量应该足以震慑日本。但是这个计划却由于欧洲和非洲战事的险峻形势而无法实施。一直到 1941 年夏,英国仅仅向此地区运送过去 38 架性能较差的作战飞机,更糟糕的是英国对此时日本的实力判断严重错误,上上下下对日本存在着一种轻蔑的态度。部署在新加坡的地面部队只能勉强守卫新加坡北部,而作为最重要的防卫力量而建成的炮台则全部面向海洋的方向,无法应对从其后方陆地发起的攻击。
1941 年 12 月 8 日,日军对新加坡进行空袭时躲在地下防空洞中的人们
随着 1941 年夏季过去,太平洋地区局势的紧张使英国意识到必须加强新加坡的力量,并且还曾经制定了一个用于在局势恶化时先期占领泰国的行动计划,由于该计划必定会破坏此时泰国的中立地位而使英国担上入侵者的罪名,再加上丘吉尔强调海军的威慑作用,因此该计划最终被搁置。不过加强海上力量还是很有必要的,因此丘吉尔最终决定派遣英国最新的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以及经过改进的“声望”级战列巡洋舰的二号舰“反击”号前往新加坡。1941 年11月2 日, 英国政府宣布成立东方舰队,一个月之后,这两艘大型战舰抵达新加坡,此时距离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只有不到一周的时间,并且日本方面已经开始在中国海南岛的三亚港集结向东南亚发动攻击的部队,向部队下发了最后的作战计划。
1941 年 12 月在新加坡港内停泊的“反击”号战列巡洋舰( HMS Repulse)
1941 年 12 月 4 日,由山下奉文指挥的日本陆军第 25 军的主力乘坐的 18 艘运输船自三亚出发,为之提供护航的是由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率领的护卫舰队,该舰队包括 5 艘重巡洋舰。与此同时,已经感觉到日本很可能会在近日采取行动的东方舰队指挥官汤姆 . 菲利普海军上将在 12月5 日乘飞机前往马尼拉同麦克阿瑟以及美国远东舰队司令托马斯 . 哈特海军上将商谈英美联合行动的可能性,并且得到了美方的同意。就在同一天,英国政府向东南亚方向的英军指挥官布鲁克 - 波帕姆发出批准占领泰国的电报,但是由于此行动会必然导致由英国先发动对日本的战争而令其有所犹豫,同时驻泰国的英国公使克罗斯比爵士也发电要求在日本打响第一枪时不要占领泰国一寸土地,最终此计划被取消。结果山下奉文抓住这一机会顺利占领泰国哥打巴鲁、宋卡和北大年三处登陆点。
1941 年 12 月初停泊于新加坡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HMS Prince of Wales ),该舰为英国最新的”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 2 号舰,该舰于1941 年1 月19 日服役,还在测试磨合阶段就于当年5 月24 日随同”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参加了围堵德国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的作战,并在战斗中命中”俾斯麦“号油舱导致其漏油,为其后舰队将其歼灭创造了机会。同年 8 月作为丘吉尔的座舰参加了英美两国签订《大西洋宪章》的活动。在东南亚形势危急之际,被调往远东地区,作为 Z 舰队的旗舰,意图遏制日本扩张的野心。
英国海军对日军的行动迅速做出反应,12 月7 日刚刚返回到新加坡的菲利普上将命令此时正前往澳大利亚达尔文港的“反击”号返回。次日晨, 日军轰炸机对新加坡进行了轰炸造成61 人死亡, 停在港口内的两艘大型战舰在日军空袭是使用防空火炮进行了还击,但是没有什么成果。
在得知日军准确动向之后的菲利普上将在当天下午 1730 时率领以“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为核心,由 4 艘驱逐舰护卫的舰队离开新加坡,前往哥打巴鲁方向进行攻击。该舰队出航之后不久,得到新加坡方面无法提供战斗机掩护的电报,由于认为这支舰队并未被日军发现,而且已经出发,加上此时天气比较恶劣,对日军发动奇袭的可能性依旧存在,于是这支代号为 Z 的舰队继续向预定目标前进。
Z 舰队司令海军上将”汤姆“. 菲利普斯爵士( Sir Tom Spencer Vaughan Phillips 1888.2.19- 1941.12.10)。在战舰沉没时他选择了与舰共沉。日本帝国海军的发展历程同皇家海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使日本海军对皇家海军有着不同于对美国海军一样的情感。在 Z 舰队覆灭一周以后的 12 月 18 日, 参加攻击行动的日本飞行员壹岐春记大尉还特地驾驶飞机在两舰沉没的海域投下鲜花以表示悼念,并对漂亮的”反击“号的沉没表示惋惜。这张照片拍摄于菲利普斯于 1941 年 12 月 2 日抵达新加坡时,他身边的就是“威尔士亲王”号的舰长约翰 . 利奇海军上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