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海海战
MO 作战
1942 年 1 月,日军在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持续的胜利后,顺利夺取了中太平洋的多处具有战略地位的岛屿和要地,同时决定对新不列颠岛的拉包尔等战略要点发动攻击,到当月月底,日本大本营指示联合舰队夺占莱城、萨拉马瓦以及莫尔兹比港。日军随后展开了上述行动。
为阻止日军的攻势,美国海军对莱城和拉包尔进行了空袭。就在 TF.8 和 TF.17 特混编队对马绍尔群岛等处发动攻击时,TF.11 特混舰队也于 1942 年1 月 31 日离开珍珠港,随后该编队得到尼米兹的命令,要求其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联合部队一起阻止日军对新赫布里底群岛的攻击,并保证珍珠港至澳大利亚之间的运输线。TF.11 指挥官小威尔逊. 布朗海军少将建议对拉包尔进行空袭,他的建议得到了金的批准。2 月 19 日,TF.11 前出到达所罗门群岛东北方向,但是次日 TF.11 被日军侦察机发现, 随后在当日中午之后日军第 4 航空队出动 17 架 G4M 轰炸机前去攻击,“列克星敦”号所属 VF-3 中队对这些日军飞机进行了拦截,该部队的第一批的 9 架飞机同 18 架 F4F 遭遇并被全部击落。随后第 2 个编队的 8 架G4M 飞抵TF.11 舰队上空,对“列克星敦” 号进行了水平轰炸,但是未能击中目标。第 4 航空队队长伊藤琢藏少佐的飞机在攻击过程中被击中, 他试图驾驶受伤的飞机撞击“列克星敦”号,但是未能撞中目标。这次作战也是“列克星敦”号在太平洋战争中首次进行的实战。
1942 年 3 月 10 日空袭休恩湾的VT-5 中队的TBD-1 鱼雷轰炸机,这次空袭作战之后,“约克城”号和“列克星敦”号就留在了珊瑚海一带
随后,TF.11 于 2 月 25 日开始南下,同时 2月16 日完成对马绍尔群岛攻击后的 TF.17 在经过修整后也从珍珠港出发,前往珊瑚海方向。两支舰队于 3 月 6 日在努美阿以北会合。在会合之后,由布朗担任两支舰队的总指挥官。3 月 10 日,美军舰队进入巴布亚湾,开始对莱城登陆的日军发动空袭。
当天 0504 时,“列克星敦”号由该舰的航空大队长威廉 . 鲍恩 . 奥尔特海军中校带领,起飞了8 架F4F、31 架SBD 和 13 架TBD。一个小时之后,“约克城”号起飞了第二波次的攻击机群,该机群由 10 架 F4F、30 架 SBD 和 12 架 TBD 组成。第一波次的攻击机群中的战斗机在 0720 时飞抵休恩湾上空,这个战斗机编队的领队是 VF-3 中队的中队长约翰 . 史密斯 . 萨奇海军少校,他命令编队中的第 2 分队的 4 架飞机前往莱城方向,他自己带领第一队前往萨拉马瓦。此时日军的运输船正在莱城和萨拉马瓦的登陆场进行卸载。空中并没有日军战斗机在巡逻。“列克星敦”号上的 VS-2 中队的 16 架SBD 在中队长罗伯特 . 艾林顿 . 迪克逊海军少校带领下对莱城外海停泊中的 3 艘运输船进行了攻击,一艘运输船被击中后起火并失去动力,最后在当天下午沉没。在攻击过程中,一架 SBD 被地面迅速反应过来的防空火力击中后坠毁。VF-3 中队的 4 架战斗机在轰炸机进行轰炸时对日军的炮兵阵地和机场进行了扫射,以压制地面的防空火力和飞机的起飞。而 VB-2 和 VT-2 中队的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对萨拉马瓦附近的日军运输船进行了轰炸,一艘运输船被鱼雷机投下的鱼雷击中后下沉,另外日军的“津轻”号敷设舰被击伤。遭到轰炸后,在莱城的日军第 6 水雷战队试图出港躲避轰炸,但是“夕张”号轻巡洋舰被随后而来的第二波次美军飞机攻击,VB-5 中队的轰炸机投下的一枚炸弹命中这艘轻巡洋舰。同时,该战队的 3 艘驱逐舰也被 SBD 击伤。VT-5 中队击伤了日军水上飞机母舰“圣川丸”号,造成该舰机舱进水。
1942 年 4 月 VF-3 中队的两架 F4F-3A 战斗机。这两架战斗机的飞行员是美国海军中赫赫有名的两位。前方的 F1 号机是 VF-3 中队长约翰 . 史密斯 . 萨奇少校,他研究出的“萨奇剪刀”战术是太平洋战争中美国海军战斗机飞行员必备的技能。后面的 F13 号机是美国海军第一位王牌飞行员奥黑尔上尉。
在 3 月 10 的这次空袭中,美国舰载飞机击沉了 4 艘运输船和轻型舰艇,击伤包括“夕张”号轻巡洋舰在内的 8 艘舰船,日军 130 人阵亡, 245 人受伤,而美军仅有 1 架 SBD 被击落,2 名机组阵亡。空袭之后,TF.17 留在了珊瑚海区域, TF.11 返回珍珠港进行修整。很明显,美军对守住珍珠港至澳大利亚一线是有着坚定的决心的。而日军此时则在为究竟以哪个方向为主要方向还在争论。
自 1941 年 12 月 7 日袭击珍珠港和对菲律宾进行攻击,从而引发太平洋战争开始到 1942 年 4 月初完成在印度洋作战,将英国皇家海军舰队赶到马达加斯加为止,日本人仅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就基本控制了大半个太平洋和印度洋区域,香港、马来亚、新加坡、兰印、缅甸南部、菲律宾等等纷纷落入日本囊中,而在这段疯狂地进攻作战中日军虽然面对的是包括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的上百万人的武装力量,其中包括美国和英国两支海上强国的总体实力强于日本的舰队以及众多的地面部队和航空兵部队,但是他们却仅仅付出了 15000 余人阵亡、380 架飞机和4 艘驱逐舰的损失的代价就将这些力量逐了出去。但就在这个时候,日本人的“胜利病”开始发作起来。
日本帝国海军“祥凤”(IJN Shoho)号轻型航空母舰,该舰由潜艇母舰“剑崎”号改建而来,1942 年 1 月 26 日才完成改装后重新服役。该舰的排水量和尺寸同美国的“突击者”号比较近似,但是只能携载 27 架飞机和 3 架备用机。珊瑚海海战是该舰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参加海战。
首先就是日本大本营因为第二阶段作战的决策而再一次陷入到分裂当中。在 1942 年 1 月占领拉包尔后,陆军和海军之间就下一步再次发生对立,海军主张在澳大利亚登陆,进一步摧毁盟军的反攻基地,但此计划遭到陆军的坚决反对, 因为此时的日本陆军显然呈现兵力不足的问题, 大多数的陆军部队陷在中国战场上无法抽调,而本来作为日本陆军战略预备队的关东军由于必须提防苏军而不敢轻易抽出来,但是在日本帝国海军控制住太平洋之后,这片广阔的海域中星罗密布的岛屿、要塞等却无法排出足够的兵力守卫, 所以陆军主张避免进一步扩大防卫圈,固守已经拿下的既有地域。面对陆军的反对,大本营海军部提出一个退而求其次的方案,此方案放弃对澳大利亚的登陆作战行动,而是逐步控制新几内亚以东的所罗门群岛和新喀里多尼亚 - 斐济一线, 以孤立澳大利亚和切断美国战争物资供应。这个方案的好处是可以将这一线作为日本防卫圈的边界,阻止盟军利用澳大利亚作为反攻的跳板,又不需要很多的兵力,对于陆军和海军之间的争执来讲,这是唯一一个能被双方接受的方案。
这个方案即代号为 FS 的方案,同时海军还制定了该方案的先期行动方案,即 MO 作战,其目标为攻占新几内亚东南方向的莫尔兹比港,如果能够占领该港口,既可以保护拉包尔,又可以作为 FS 作战的保障。
“瑞鹤”号航空母舰是“翔鹤”的同型舰,两艘“翔鹤”级被认为是日本当时最好舰队航空母舰,但是第 5 航空战队相对经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