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海空100年——美国海军航空兵简史 第三部

US Naval Avation History 3

美国海军飞机(2)——从双翼机到单翼机的过渡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二十年代末期的这差不多十二年左右的时间里,世界范围内的军用飞机的技术发展基本上是停滞不前的,1928年研制的飞机从很多方面看同1918年时期的飞机相差并不大。当然,要说完全没有进步也不对,但是这种进步显得过于缓慢。

不过由于民用飞机发展方面这段时间里进展迅速,尤其是一系列的创记录飞行和飞行竞赛的举办,航空技术依然保持着一种不很明显的进步。军用飞机在经过了这段时期的停滞之后也开始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变化来。

美国海军XF11C-2,1932年

美国海军VF-1B中队F11C-2,“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1932年

美国海军飞机的研发也受到了这段时期里技术进步的影响,一些新的技术开始逐渐在其研发装备的飞机上开始体现。功率重量比更大的飞机发动机、封闭式座舱、可收放式起落架、金属结构机身、悬臂式全金属结构的单翼等等逐渐出现。同时,一些新的机种和新的战术的出现也使海军舰载作战飞机的编成相对于二十年代时期有了变化,俯冲轰炸机在三十年代逐渐成熟,这种具有较高轰炸精度的轻型轰炸机很适合只能装备较小尺寸的作战飞机的航空母舰使用,将具有可以从较高高度发动攻击能力的俯冲轰炸机和具备较大攻击能力的鱼雷机进行协同,从而可以弥补俯冲轰炸机攻击力相对较弱和鱼雷机生存能力差的弱点,利用这两类飞机不同的作战方式补足使用单一机种的不足成为拥有航空母舰的和想要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对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舰载作战飞机的一个共识,无论是美国、日本、英国还是法国、德国等都确立了航空母舰舰载机应该由负责主攻的鱼雷机、负责同鱼雷机进行协同的俯冲轰炸机、负责为攻击机群和舰队进行护航和防空掩护的战斗机组成。不过对采用什么飞机进行侦察任务却不相同。美国海军倾向于使用航空母舰上舰载俯冲轰炸机或专用侦察机进行,同时辅以远航程的水上或岸基侦察机来执行该项任务,日本帝国海军则倾向于使用其他舰只上搭载的专用侦察机。这样一来美国和日本在实际作战中的侦察机的运用方面显出很大不同。而正是这些不同也导致了其后在战斗中双方作战方式及结果的不同。

美国海军“萨拉托加”号VF-1B中队F11C-2,1932年

美国海军“萨拉托加”号VB-2B中队BFC-2,1935年

在二十年代,美国海军飞机主要是由波音、寇蒂斯、道格拉斯等公司提供,进入到三十年代后,波音和寇蒂斯公司在海军战斗机方面逐渐被格鲁曼公司取代,而波音则在三十年代中期之后基本退出了为美国海军研制舰载飞机的行列,主攻方向转为研发大型飞机;寇蒂斯公司则将精力主要放在为陆军研制战斗机方面。不过道格拉斯公司继续在为海军研制俯冲轰炸机、鱼雷机等机型。除了这几家公司以外,北美公司、洛克希德公司、联合公司、共和公司等也在三十年代发展起来,这些公司都拥有丰厚的实力和强劲的研发能力。而美国航空工业虽然在整个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初期并没有多少表现出色的飞机出现,但是却拥有一套很完善和庞大的飞机技术预研机制,同时还拥有超过任何一个其他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尽管这个十年的时段里美国的航空工业所制造出来的产品显得性能平常,而且产量也不高,但是所积累起来的潜力却是非常惊人的,这一点到美国卷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之后就充分体现出来,而正是这种巨大的潜力使美国在物资供应上拥有超过任何国家的能力。此外,美国在飞行员的供应上也拥有超过其他国家的能力,虽然美国的军事航空部队的规模同欧洲同行以及日本相比显得小而落后,但是在美国民间却储备了很多飞行员,这并不是美国政府所有意而为的,而是在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民间飞行活动非常活跃,各种飞行活动层出不穷,而民众也对飞行拥有着很大的兴趣,同时美国民间所拥有的汽车和其他各种机械都很多,这样一来也使美国精通机械的人也很多,这样一来也会使美国在进入到机械化时代战争中拥有超过其他国家的可用之人,此时这种优势可能并不会引起注意,但等到美国进入到战争后这也成为能最终获胜的一个因素。

美国海军VB-3B中队BFC-2,“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1937年

智利空军F11C-2

这段时期里,美国海军飞机装备的情况和前十年相差不是很大,机型有很多,但是每一种机型装备的数量都不是很大,并且大多数机型装备的时间也不长。不过也有少部分机型获得了数量较大的订单,使用的时间超过了十年。但是由于三十年代中期之后航空技术发展很快,即使是那些使用的时间相对较长的机型,在其使用阶段的中后期也仅仅是在二线作为教练机或训练机使用。从规模上看,此时的美国海军航空兵并不比自己的对手强,不过随着世界局势的恶化以及美国经济在三十年代中后期之后的好转,海军航空兵还是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扩充。

美国海军的BFC-2在飞行中

1933年在飞行中的VB-1B中队的F11C-2

寇蒂斯F11C/BFC/BF2C“苍鹰”(Curtiss F11C/BFC/BF2C Goshawk)战斗/战斗轰炸机

由寇蒂斯公司研制的F11C是根据海军1932年提出的要求开发F6C的改进型而研制的,它的研发进度很快,1932年9月即进行了首次试飞。主要改进为换装功率更大的星型气冷活塞式发动机、调整两翼之间的间距、更多使用金属蒙皮、固定式后三点起落架中的主起落架采用整流罩、在机腹下方增加武器挂架等。

1932年10月,美国海军即同寇蒂斯公司签订了购买28架F11C-2型的合同,不过海军要求该机具有俯冲轰炸的能力,因此在最初的F11C-2装备给VF-1B中队后,于1934年3月之后,F11C-2被改称为BFC-2。而就在同一年的2月,具有可收放式后三点起落架的F11C-3也获得了27架的合同,F11C-3的主起落架可以收入到机头发动机后方的机身侧面,为此F11C-3的机头前部下方形成一个比较大的向下的凸起的形状,同时F11C-3还换用了功率更大的莱特“旋风”R-1820-04型发动机,性能进一步提高。由于海军将F11C重新定位为舰载战斗轰炸机,因此F11C-3在1934年3月重新将名称改为BF2C-1。BF2C-1主要装备海军VF-5B战斗-轰炸机中队。

美国海军VB-3B中队的BFC-2在地面停放中

美国海军VB-2B“高帽人”中队的BFC-2战斗轰炸机,实际上VF-2B和VF-3B中队都是VF-1B改变部队番号而来,该中队在装备BFC-2期间该中队本身没什么大变化。

由于F11C在使用中存在发动机在巡航转速下会引起金属机翼共振的问题,而且该问题难以解决,因此它在美国海军中使用时间并不长,再加上这个时期飞机技术进步迅速,双翼机很快就已经变得落伍,因此到1938年这些飞机都从美国海军退役。

BFC和BF2C的出口型号被称为Hawk II和Hawk III,主要用户是中国和泰王国,此外德国、土耳其、阿根廷、智利等也少量进口过该机。中国空军的HawkII/III(传统上直接英译成:霍克II/霍克III)是中日战争初期的主力机型,并且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中国国民革命军空军装备的Hawk II,该机在1937年时同日本帝国海军的95舰战进行过空战,双方互有胜负。可以说这是美国海军飞机第一次真正地同日本帝国海军——这个未来的强劲对手——的大规模作战。

寇蒂斯F11C-3/BF2C“鹰”舰载战斗轰炸机三视线图。F11C-3/BF2C是在F11C-1/2的基础上改用可收放式起落架的型号。该机是美国海军装备的第一种具有可收放式起落架的舰载战斗轰炸机,采用可收放起落架后,F11C-3的飞行阻力相对于F11C-1/2大为减小,飞行性能也有较大的提高。此外,F11C-3还装备给泰国、阿根廷、中国等国。

BFC-2基本性能数据(括号内为BF2C):

  • 机长:7.62m(7.41m)
  • 翼展:9.6m(9.6m)
  • 机高:3.23m(3.03m)
  • 机翼面积:24.34m2(24.34m2)
  • 空重:1378kg(1509kg)
  • 最大起飞重量:1869kg(2065kg)
  • 发动机:一台莱特R-1820-78“旋风”星型气冷活塞式,功率700hp(一台莱特R-1820-04星型气冷活塞式,功率770hp)
  • 最大平飞速度:325km/h(362km/h)
  • 巡航速度:241km/h(253km/h)
  • 航程:901km(1167km)
  • 实用升限:7650m(8230m)
  • 爬升率:701m/min(655m/min)
  • 武器:2挺勃朗宁M1919型7.62mm机枪,可带弹215kg(BF2C早期型为1挺M1919型7.62mm机枪,后期型为1挺M2型12.7mm机枪,带弹同BFC-2)
  • 乘员:1人

F11C-2的正面角度的照片,它使用的是双叶定距螺旋桨

F11C-1的水上型号

飞行中的F11C-2

在NACA的机库门前的BF2C(右侧),左侧是一架寇蒂斯Model 67A

纳粹德国曾经购买过几架Hawk II用于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宣传等,这是残留到今天的纳粹德国使用过的Hawk II

美国海军VB-5B中队BF2C-1,“突击者”号航空母舰

美国海军VB-5B舰载战斗轰炸机中队的BF2C-1

美国海军VB-5B中队的BF2C-1,隶属“突击者”号航空母舰

F11C-3/BF2C-1结构图

地面停放的XF11C-3原型机

XF11C-3原型机

飞行中的XF11C-3,起落架处于放下状态

飞行中的XF11C-3,上图为没有收回起落架状态。为了收纳起落架, F11C-3/BF2C-1的机腹向下加大,同F11C-1/2相比显得臃肿了些。

编队飞行中的BF2C-2,隶属美国海军VB-5B中队

地面准备起飞中的BF2C-2

停放在有混凝土机坪上的BF2C-2,这种混凝土机坪在当时世界上不是很多,只有一些较大的民用机场使用的广泛些

VB-5B舰载战斗轰炸机中队所属的BF2C-1,作为一种过渡机型,BF2C-1在美国海军中装备数量不多。

试用封闭式座舱的F11C-3,随着飞机飞行速度的增加,早先的敞开式座舱已经显得不合适,不过虽然这个时期封闭式座舱开始得到较多的运用,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很多飞行员还是喜欢将座舱敞开,相对敞开式座舱而言,封闭式座舱对于飞行员的跳伞逃生还是有障碍的。

中国国民革命军空军第2大队的2522号“霍克”III,在机头侧面绘制有青天白日识别标志

F11C-3/BF2C-1的出口型号“霍克”III(Hawk III)曾经是中国国民革命军空军的主力装备,在1937年到1940年间抵抗日本空中力量的攻击,但是由于飞机技术的变化,1937年间还能够抵抗日本海军和陆军飞机的Hawk III到1938年年底后就已经显得很落后了。但是不可否认该型机在中国国民革命军空军的历史上还是有着重要的地位的。图为1937年时中国国民革命军空军第4大队大队长高志航的座机,全机采用橄榄绿色涂装,垂尾绘制有蓝白相间条纹,机身上的罗马数字IV表示第4大队

一架Hawk III的复制品,为1937年时中国国民革命军空军第4大队大队长高志航的座机涂装样式。这架复制品是收藏于中国北京的航空博物馆内的藏品。注意这架复制品的垂直尾翼的前缘后掠角度同真实的Hawk III相比偏小。而且方向舵顶部是贯通于整个垂直尾翼的。

Hawk III同日本帝国海军A5M舰载战斗机空战的绘画场景,以1937年时期的航空技术水平而言,美国的这款战斗机并没有太出色的地方。

中国国民革命军空军在1937年左右所使用的Hawk III的照片

现保存在泰国皇家空军博物馆中的Hawk III,现存于世的Hawk III数量极为稀少,大多为复制品。不过这架飞机是当年的原装品,能以这种完好的状态保存至今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