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前线航空兵和远程航空兵在阿富汗战争中

Soviet VVS Front aviation and long range aviation in Afghanistan war/Советские ВВС фронтовой авиации и дальней авиации в Афганистане войне

掌握该计划被列入飞行员派往阿富汗之前的必修课程,它包括三个阶段:35至40小时的机场培训,然后在马雷-1机场进行山地沙漠条件下的训练,在那里掌握导航、定向和作战使用的技巧,特别是大角度俯冲,并在第40集团军的机场进行结业。这个项目并不总是完全执行(有时不允许设时间限制,有时飞行员的班级允许缩短课程),然而,最重要的是被替换的部队“现场传授经验”,他们的飞行员按照标准航线带领新人,具体说明了主要的基准和目标,分享了手册中未读到的作战内容的微妙之处和秘密。第一次飞行是在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的监督下驾驶“火花”双座机完成的,然后是两支中队派出的混编小队,而且,技能通常从一名飞行员传授给一名同等级别的飞行员(高级飞行员,小队长或中队长在同一位置训练新来的人)。通俗地说,掌握的过程定义得简短而明确:“用手牵着,用鼻子对着目标。”在国内训练时使用的教练弹不在讨论范围内----“我们没有教练弹,到处乱扔实弹是不好的,只要习惯了真正的目标即可。”

军械员们正把2枚OFAB-250-270高爆炸弹推向飞机。

组织行动时,第40集团军航空部队开始更多地使用混合编队,歼击机、强击机和直升机相互补充。作为空袭机群本身的一部分,如有必要,还会分配额外的侦察和目标指示小队,根据特征地标,他们找到目标并用照明弹或烟幕弹将其标出,从10至15千米的高空可以看到地面上的火把和烟雾。搜索通常以作战编队执行,两机的前后距离为600至800米,横向距离超过100至150米。照明弹或烟幕弹的燃烧时间(6至9分钟)足以让主力接近并进行探测。在展开打击之前,由一支双机编队或四机小队压制防空火力,使用的弹药能够覆盖一片区域----用火箭弹或集束炸弹。他们从不同的方向单独或成对地处理目标。

空袭机群使用了多种不同的战术----由一个圆圈开始的“转盘”(“洋甘菊”),从不同方向交替接近,以“梳状”不断地冲击目标。当编队的飞机依次转向,攻击目标时,炸弹也从不同的方向落下,“郁金香”和“钟声”具有更复杂的空间机动,根据地形和目标的性质,其任务是对敌人产生广泛的影响,保持持续压制,扰乱了可能的反击,分散了高射机枪手的注意力。根据前一架飞机炸弹碎片散落的情况,空袭在几秒钟内以最小的安全“间隔”进行,从不同的方向展开反复攻击,并于2000至2500米的高度机动。在混合编队中,高速歼击机通常首先发起攻击,然后是强击机有条不紊的攻击、发射火箭弹、用航炮扫射,直到消灭目标。

这架168IAP团米格-23MLD上较少的五角星说明飞机遇到了早期故障,并入厂返修,再也没有回到过战区,注意机鼻上的徽章被擦掉了一半。

肩扛式地空导弹的出现变得越来越频繁,其使用也越来越巧妙,开始把飞机的“生存”逼上高空。1986年,这项规定开始生效,当攻击高度降到3500米以下时,就不能再下降,这是“毒刺”导弹的最大射高。后来,作为预防措施,高度下限又提高了1000米,设置为4500米。进入的高度也增加了,机动必须从8500至9000米左右的高空开始。自然地,从这样一个高度开始,寻找目标和建立有针对性的打击就成了问题,从而影响了作战轰炸的效果。在高空作战时的战术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让位于几乎唯一的方法----俯冲轰炸,用一支编队的飞机以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依次接近目标。战斗队形通常是一列双机编队。如果目标尺寸较大,例如基地、集中区或杜什曼的据点(通常是敌人的村庄),那么打击是通过双机小队交替轰炸来实现的:第一次攻击目标的近处,然后第二次瞄准爆炸点和上升的尘埃云,下一支编队的着弹点稍远,以实现对整个目标的覆盖。由于轰炸精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效率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进行更多的空袭,通过增加架次和投弹的吨位来弥补这些缺点。为了摧毁一个典型从目标,航空部队确定了以下顺序:对于要塞----8架米格-23,4架挂两枚FAB-500炸弹,4架挂两枚S-24火箭弹;对于一幢单独的房屋----一支小队,每架都挂载四个B-8火箭巢(320枚火箭弹),另一支小队挂载S-24,峡谷的火力点----6架挂4个B-8火箭巢的米格-23或8架挂S-24的米格-23。为了从给定的高度打击这些目标,人们认为有必要派出至少6架米格-23,每架都挂载2枚“五百千克”级悬挂物。该手册的一个明显缺点是,在既定的作战高度上,里面的一些建议根本不切实际----包括火箭巢和重型火箭弹都不再适用。上级司令部发布禁令和他们自己提出的指导方针有时相互矛盾。

米格-23MLD“55”号机在阿富汗执行了大量任务。

随着1986年8月的下一次替换,列昂尼德.弗萨(Leonid Fursa/Леонид Фурса)上校指挥的190IAP团的米格-23出现在巴格拉姆和信丹德,他们来自基洛夫格勒(Kirovograd/Кировоград,现乌克兰克洛佩夫尼茨基)附近的卡纳托沃(Kanatovo/Канатово)。而白俄罗斯休钦(Shchuchyn/Щучин)的979IAP团则派出一支中队飞往坎大哈增援。

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产生了效果:1986年,没有一架米格-23被敌人的防空火力击落。红外干扰弹的大量使用也发挥了作用,其消耗量达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规模:1985年为25.55万枚,1986年为47.45万枚,1987年为68.25万枚。因此,在1984至1987间,没有一架米格-23被肩扛式地空导弹击落的记录,只有一例是由于一架飞机近距离爆炸的碎片造成的损坏,原因是红外干扰弹用完了。然而,战争并非总是可以“按规则进行”。那些试图更准确地投放炸弹的飞行员经常违反限制规定,他们也经常受到惩罚,安全和效率之间也存在矛盾。特别是在空中支援任务里需要精确打击目标的时候。

168IAP团的飞行员在巴格拉姆,照片摄于1988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