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海空100年——美国海军航空兵简史 第四部

US Naval Avation History 4

这时的美国则正处于一个关键性的时期,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同样影响美国,而且这场危机本身也就是自美国而起。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正达到一个高峰时期,普通的美国民众根本就不关心除了欧洲各国如何偿还贷款之外的事务,美国政府也并不愿意卷入到任何冲突中。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主要的精力也是放在如何改善美国经济状况上,而且仅仅就贸易而言,此时的日本同美国的进出口份额都是中国的一倍以上,显然就贸易方面而言日本对美国要比中国对美国重要。为此,美国此时对待日本也像英国和法国对待纳粹德国一样采取了绥靖政策和消极外交的政策。

不过世界上的事物从来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1932年和1936年日本两次发生大规模军人政变,即“515事变”和“226政变”,尤其是1936年2月26日发生的“226政变”使日本彻底走上法西斯道路,日本军队在这场政变之后基本上完全掌握了政治政策的话语权和控制权。而同年日本同德国所签订的《反共产同盟条约》使美国认识到日本将同纳粹德国越走越近,而且自“一二八事变”后,日本独霸中国的野心也已经显露无疑,美国一贯奉行的显得温和的“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已经同日本的独霸行动产生越来越难以调和的矛盾。

1932年5月15日,一批日本陆军少壮派军官发动政变,试图依靠杀死当时日本政府高层首脑和官员以实现其“改变国家”的构想。此次政变很快被镇压下去,但是也造成多名日本政府高级官员的死亡,日本军部力量对政治的影响由于主张政党政治的政府在此次事件中遭到打击而得到扩大。这是在五一五事件中被杀死的当时的日本首相犬养毅(Inukai Tsuyoshi 1855.6.4-1932.5.15)。

日本关于五一五事件报道的报纸。当时谁也没有想到,短短四年之后这一幕再次上演。

在日本军队中长期存在内部纷争。在三十年代时日本军队中由于政治观点不同而出现“皇道派”和“统制派”两派。前者基本为中下层少壮军官,这些人多为学识相对贫乏、信奉武力、缺少长远眼光但是却又感觉良好,执着于对土地的占有;后者则多为高阶层的军官,多受过良好教育,相对较为温和并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一派。不过实际上两派对于日本应该对外扩张、想令军队具备控制日本政治政策,建立起一个法西斯式的日本这一点并没有多大区别。皇道派由于军阶普遍为中下层,对统制派的高级军官不满。而统制派则也凭借所处高级阶层的便利对皇道派进行打压。1936年2月26日凌晨0500时左右,以9名尉级军官为首约1500余名日本陆军官兵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军事政变,试图通过杀死政府及军队高级将领的方式夺取政权,并且还有废黜当时的裕仁天皇另立天皇的动作。此次事变造成包括内大臣斋藤实、高桥是清藏相等日本高级官员死亡、铃木贯太郎重伤的结果。同时反叛军曾试图杀死元老西园寺公望、首相冈田启介等人,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逞。日本海军在次日出动包括“长门”号战列舰等战舰在内的第一舰队威慑叛军,2月28日日本陆军在天皇和海军的压力下出动军队平息叛乱。此次事变后日本军队中的皇道派遭到清洗,但是由于替代被杀的高级政府首脑而上台的内阁是由法西斯主义分子广田弘毅为首的,而且军部也被法西斯主义派别所占据,日本成为一个军事独裁、政权法西斯化的国家。图为1936年2月26日凌晨准备发动叛乱的日本陆军士兵。

占领东京永田町的叛军

1936年2月26日在东京街头的叛军与市民

1936年2月27日在旨在平息叛乱而设立的戒严司令部门前的士兵

负责平叛的戒严司令部下达的告下级官兵书

在二二六事变中被杀死的高桥是清藏相(左Takahashi Korekiyo 1854.9.19-1936.2.26)和斋藤实内大臣(右Saitō Makoto 1858.10.27-1936.2.26 )

日本报纸对二二六事变的报道

二二六事变发生的根源之一:北一辉(Kita Ikki 1883.4.3-1937.8.19),其真实名字为北辉次郎(Kita Terujirō)。其人崇尚暴力、鼓吹战争万能、宣扬日本对外扩张的合理性,他的思想成为日本法西斯主义分子对外扩张的思想根源。同时由于他主张自下而上的改变、煽动日本军队中下层官兵依靠武力反对日本政府,并导致二二六事变的发生,由此北一辉在二二六事变后被逮捕并判处死刑,于1937年8月19日被枪决。

1937年7月7日,借口在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欲进入宛平县搜索,在遭到拒绝后,日本驻北平丰台的军队同驻守宛平的中国发生冲突,此事件即为中国人所熟知的“七七事变”。日本内阁和陆军参谋本部在此事件爆发后决定采取不将此事件扩大的方针,但是却挡不出日本陆军省内势力强大的唯恐事态不会扩大一派的影响,因此虽然在7月7日晚间冲突发生之后,中国和日本的军队都进行了连夜调查,争取就地解决事件,但是日军在7月8日拂晓时分再次使用迫击炮开火射击。次日,中日双方达成临时停火协议,两国军队都暂时撤回各自营地,并发布了停火命令。但是该协议连一天都没有撑过,随即在当天再次发生交火事件。10日,由东京方面发来了对此事件的解决方案,要求驻扎在卢沟桥附近的中国冀察第29军向日本方面道歉并给予“肇事者”处分;中国军队退出永定河东岸;取缔蓝衣社、共产党或其他抗日系统团体等。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拒绝,因此当天晚上日军对驻守在龙王庙和东辛庄的中国军队进行了炮击。7月11日,一直在为究竟要不要扩大事态而摇摆不定的近卫文磨内阁决定将事态扩大,下令动员日本本土的3个师团、关东军以及驻朝鲜的日军向华北增派兵员。

1937年7月7日晚间,驻守中国北平的日军借口称一名士兵在演习中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索,遭到驻守此地的中国国民革命军冀察第29路军的拒绝,随后两军发生激烈冲突。日军炮击宛平,并向第29路军发动猛烈攻击。双方在卢沟桥附近地区展开激烈战斗。“七七事变”成为中日战争具有起点意义的事件。这是中国军队在卢沟桥上抗击日军。

1937年7月在宛平县内奔赴前线的中国军队

占领卢沟桥后的日军部队

在铁路线上的日军部队

占领通州的日军

驻守在北平附近的长城上的中国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