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中的A-6入侵者

A-6 Intruder Units of the Vietnam War

接下来的是珊瑚海号,他们在10月14日到TF77特混舰队里报到,上面搭载的仍旧是CVW-15联队,还有里面的VA-35中队。这是"黑豹"中队连续的第3次越战部署,这也是欧塞纳站的A-6中队最后一次跟随太平洋舰队的航母前往越南。尽管还有很多其它的中队出现在战区,而至此,以后只会在东海岸(大西洋舰队)的航母甲板上出现。这次部署期间,"黑豹"中队仅损失一架飞机:12月26日,执行空中加油机任务的A-6A 152891在昼间接近航母时因未知原因坠毁,机组沃尔特.科斯基(Walt Kosky)中尉和达斯丁.特罗普利吉(Trowbridge)中尉身亡。

游骑兵号在1969年11月4日载着CVW-2联队回来了,上面包括有VA-196中队的A-6,这也是他们在30多年的时间里唯一一次没有随CVW-14联队一起出海。随着雨季的全面到来,对于"主炮台"中队来说有将是一次艰难的部署,在8个月的作战期间,他们损失了5架飞机,其中4架是因为作战而损失的。

VA-85中队的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越战部署是随星座号上的CVW-14联队展开的,飞机的垂尾上涂有中队的橙条,而队徽则被涂在了座舱后部----和VA-196中队的很像,而且临时在联队里被取代。照片中的A-6A 155668正在投放一串Mk82蛇眼炸弹,此机是第399架生产出来的A-6A,后来升级成A-6E,1985年12月服役于VA-176中队时在弗吉尼亚州的戴尔(Dare)郊区撞山坠毁。

A-6A 155668正在投放一串Mk82蛇眼炸弹

第一例损失出现在11月22日,劳埃德.理查德斯(Lloyd Richards)中校和迪克.窦特尔(Dick Deuter)中尉驾驶着A-6A 155613(NE513)在昼间于老挝的阿绍峡谷上空飞行,在完成投弹开始爬升脱离的时候,他们座机的主翼遭到了灾难性的解体。理查德斯成功跳伞后背部骨折,后被空军救走,而窦特尔身亡。也许高射炮是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怀疑也同样指向了因材料疲劳而导致的失效----这个问题将持续困扰A-6很多年。同一个晚上,VA-196中队还损失了A-6A 155607(NE507),在老挝和南越边境执行武装侦察任务时坠毁,他们的僚机仅在地面上看到了一道闪光,指出到底发生了什么,机组迪克.柯林斯(Dick Collins)少校和麦克.奎因(Mike Quinn)上尉被列入阵亡名单。

5周之后,在1970年1月2日,补充机A-6A 152937(NE507)在昼间于老挝上空轰炸时起火爆炸,原因被怀疑是高射炮造成的,然而炸弹提前爆炸也不能被排除在外。尽管机组布鲁斯.弗莱尔(Bruce Fryer)上尉和尼克.布鲁克斯(Nick Brooks)上尉都跳伞了,但在接下来的一场紧张的搜救行动中报告说他们已经阵亡。后来有很多资料指出布鲁克斯着陆后被巴特寮抓获,后被枪决。

'Pee Wee'里斯(Reese)少校和爱德华.弗拉希尔(Edward Fresier)中尉在2月6日则更幸运,他们当天驾驶A-6A 155618在快到黄昏时于老挝境内轰炸一支卡车队期间被高射炮击中,跳伞后他们在树林里躲了一夜,第二天早上被空军的搜救队接走。里斯还将随VA-196中队参与下一次部署,并最终掌管一支EA-6B中队。"主炮台"中队本次部署的最后一例损失出现在2月28日,鲍勃.维腾堡(Wittenberg)中尉和韦恩.保罗(Wayne Paul)上尉驾驶的A-6A 155605(NE505)在白天弹射起飞时起火,两人跳伞后很快被救起。

VA-35中队在1969年9月随珊瑚海号上的CVW-15联队第三次前往越南部署,他们的垂尾涂装来自于之前部署时使用的队徽,从某些方面来说是最著名的A-6中队涂装,152516号机升级成A-6E后在1994年被封存。

152516号机

在4个月的时间里损失了5架飞机后,VA-196中队在这次部署接下来的时间里没有再遭受损失。游骑兵号在5月23日离开TF77特混舰队返回美国,仅5个月后这艘航母又会重返战场,"主炮台"中队也将回到CVW-14联队里,随企业号展开1971至72年间的巡航。

接下来抵达前线的是美国号,在诺福尔克完成休整后到来。值得注意的是,上面搭载的CVW-9联队是唯一一次将太平洋舰队的舰载机联队部署到一艘大西洋舰队的航母上参加越战。随联队一起出征的还有VA-165"回旋镖"中队,这是他们第三次使用A-6来到越南战场,而这次他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变化,A-6C TRIM。

就像一些驾驶过它的人所说的,A-6C其实就是一个实验,机上搭载的一个"T型设计"被描述为"在艺术的表现范围之外"的系统,被称之为TRIM(道路遮断多功能传感器)。这个原理很简单----在飞机机身中线挂架上挂载的是一个巨大的、半永久性的吊舱,这个吊舱具有微光电视(LLTV)和前视红外(FLIR)的能力。将其整合起来的过程就像岸基中队VAH-21的AP-2H海王星一样,他们在1968年6月9日来到越南战场。在这种情况下,A-6C就是改进入侵者夜间攻击能力的一次尝试,使其在黑暗中的视野远高于战区内的其它飞机。再一次,空军还是没有一种能够与其相比的飞机----至少在战术机群里面没有。

VA-196中队唯一一次使用入侵者进行越战部署是在1969至70年间随游骑兵号上的CVW-2联队,中队的标记在整个部署期间都保持不变,垂尾上涂有一道橙条,而座舱后面画有黑桃。照片中的155608号机正在向航母的4号弹射器滑去,机身下挂满了Mk82炸弹,前方是一架RVAH-5中队的RA-5C。这架飞机在1983年10月因主翼断裂而在飞行中坠毁,机上两人全部身亡,当时服役于VMA(AW)-121中队。

155608号机正在向航母的4号弹射器滑去

而且即便有十多架A-6C在造出来后被改成TRIM标准,而且这种系统确实很先进,但"回旋镖"中队从格鲁曼改装的12架里就拿到了8架,在没有完全熟悉这种新型号之前就随航母一起出海了。机身中线吊舱对飞行的影响很快就被体现出来,因为它的重量有一吨半,这意味着在航母上降落时油料必须少于3000磅,或者比平时正常的少了三分之一。它造成的阻力也对飞机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满油满弹的时候。后来很快就意识到在大多数情况下A-6A都不会使用C型的吊舱,尤其是在起飞之后。

TRIM吊舱同样也让维护人员头疼,在保养本身先进的系统或者是其它例行维护,比如更换发动机时都是如此。在战斗中,微光电视会变坏,产生许多"雪花点",突然一下明亮起来了之后就完全没有用了----就像敌人的高射炮开火时。然而,在美国海军精美的时尚里,"回旋镖"中队让它工作起来了,为这种系统在战争中使用编撰了一本手册。他们使用5架A-6A、8架A-6C和3架A-6B随美国号完成了这次部署,同行的还有15名工厂的技术代表来帮助他们保持飞机的正常工作。结果,先驱性的TRIM系统最终导致了一个真正优秀系统的诞生,A-6E TRAM(目标识别攻击多功能传感器)。

美国号在1970年的圣诞假返回,这次部署他们表现得很出色,在前线100天的作战时间里没有一架飞机被击落,只有3架因事故损失。

A-6C的首次参战是在1970年至71年间随VA-165中队而展开的,一共有12架A型机被改造成C型,在机腹下方安装有TRIM吊舱,这种系统随多支中队部署过,最后证明是问题重重,但是为A-6E TRAM的服役铺平了道路。照片中的155684号机就挂载了这样一个吊舱,同样还有4个空的复合挂架。

155684号机就挂载了TRIM吊舱

机群数量的增长

与此同时,回到美国,入侵者机群的数量在1970年中已经增长至11支中队,除了4支联队以外,其它的均配属有这种中型攻击机。在这些中队里,绝大多数都有过作战经历,2支欧塞纳站的A-6中队(VA-34和VA-176)只前往地中海巡航,没有来过东南亚参战,VA-115和VA-163中队在纸面上已经被划定为在将来会换装A-6。最后VA-163中队(之前使用的是A-4E)在1971年7月解散,而VA-115中队回到了现役里。

在这些中队继续他们无止境的战斗轮换部署时,保持输送新机组和保养人员的任务就落在了3支换装训练中队的肩上。在欧塞纳,VA-42"绿棋子"正在全力开动中,而惠德贝的VA-128"黄金入侵者"中队在1967年9月1日成立,他们从VAH-123中队的一个部门里分离出来,在一年后开始承担起西海岸的A-6机组训练工作。回到北卡罗来纳州切里点的陆战队航空站,他们在1968年1月组建了VMAT(AW)-202中队,使得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训练入侵者机组。

对换装起到关键作用的是1967年9架崭新的TC-4C教练机被交付,这种飞机发展自格鲁曼的湾流I涡桨公务机。相比起后者,TC-4C拥有一个更大的鼻子,里面安装有A-6的雷达,已经在机身内安装有A-6的座舱,使得学员在和教官一起上天的情况下进行同步学习。这些教练机将一直服役到90年代中期,这被证明是美国海军对于入侵者预备人员来说最有价值的投资。

在1970年随美国号出海部署期间,VA-165中队混搭使用A-6A、B、C三种型号,照片中的155677号机是一架从库存里拉出来的A-6A,正常高空投放Mk82炸弹,此机于1971年12月30日被地空导弹击落。

155677号机高空投放Mk82炸弹

1970年的部署期间,VA-165中队的A-6C(NG522)降落在美国号的甲板上,后面停放有一架VAQ-132中队的EKA-3B。这个TRIM吊舱全重3000磅,增加的重量和阻力也是显而易见的,意味着降落时的载油更少,单发飞行时的效果更差。总共只有12架A-6A被改成了A-6C并参与了屈指可数的海外部署。

A-6C(NG522)降落在美国号的甲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