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中的A-6入侵者

A-6 Intruder Units of the Vietnam War

5月1日,VMA(AW)-242中队的吉姆.菲科勒(Jim Fickler)上尉和G.H.克里斯汀森上尉驾驶A-6A 151578(DT4)从待命警戒的位置上起飞,他们的飞机挂载了28枚Mk82炸弹。飞机刚起飞没多久就出现了操纵上的故障,最后在距离机场5英里处跳伞,2人都很快归队。第二天晚上,"夜鹰"中队A-6A 154164的在公路群I内一次于同海附近的武装侦察行动中被高射炮击落,机组道.阿弗雷(Doug Avery)中尉和汤姆.克莱姆(Tom Clem)上尉均阵亡。

接下来,陆战队在损失过后得到了喘息的机会,直到7月25日才丢掉了另一架飞机。VMA(AW)-533中队的A-6A 154166在公路群I上空执行武装侦察任务时被高射炮击落,两名机组成员都跳伞了。其中,轰炸领航员保罗.布朗中尉在降落时拽断了脊椎骨,他一直躲到黄昏才被俘虏,他起初被认为失踪,随后作为战俘在1973年返回美国。飞行员库尔特.劳森(Kurt Lawson)少校和保罗走散了,第二天对他展开了一场紧张的搜救行动,最终它被一架空军的HH-3直升机救走。

物资援助

到了1968年末,陆战队和海军的入侵者的大量飞机因得到改进而受益,在使用了3年之后,A-6家族首次得到了升级。其中最显著的就是J-52-P6于1968年起被更换成动力更加强劲的J-52-P8A。同样得到改进的还有自我保护电子系统,AN/ALR-25雷达全向告警器和ALQ-100噪声干扰机为飞机在面对地空导弹和其它雷达瞄准的武器时提供了自我保护的能力。此外附加的被动电子对抗设备还包括了安装在主翼外侧的长天线。

经历了1967年福莱斯特号上的大火后,VA-65中队在1968年随小鹰号上的CVW-11联队重返东南亚,照片中的A-6A 155588停放在北岛的停机坪上,此时的部署还没有开始,标记也不显眼,只有尾翼上的橙条和带阴影的尾码。白色的雷达罩、被封死的机身减速板和挂架上的ALQ-100天线都是战争在期间完成改进的。

A-6A 155588

在机身蒙皮内部的7个部位加装了防弹装甲来保护关键的设备,其中就有发动机室、飞行控制执行器、尾部的电子对抗设备,座舱盖滑轨下方、尾舵外侧。更明显的是高射炮帘,这个帘子被挂载座舱盖内侧以保护座舱盖不会被小口径武器击碎。所有的这一切以及其它方面的改进都提高了入侵者在战区的生存能力。

9月是每天都充满滚雷行动的最后一个月份,VMA(AW)-242中队75%的任务都来自第7航空队,剩下的都是对地攻击支援。行动的结束使得任务更多地被转移至老挝的胡志明小道上空,代号是铁虎和滚筒,此外也有更多的入侵者能够被用于支援地面部队的作战。

新年的伊始却不是很积极,1月17日,VMA(AW)-242中队的A-6 152586(DT07)在阿绍峡谷附近的一次夜间对地攻击支援任务里失踪,飞机的残骸从未被找到过,和空军前进空中管制员之间建立的联系也消失了。中队起初报告说造成损失的原因是37mm高射炮,机组吉姆.菲科勒上尉和罗伯特.库尔曼(Robert Kuhlman)中尉阵亡。刚获得第14块飞行奖章的菲科勒确切地说是代替副中队长卢瑟尔.罗诺(Luther Lono)中校飞行。

陆战队的第3支入侵者中队于1969年2月5日抵达战区,是VMA(AW)-225"维京人"中队,他们和"蝙蝠"中队一起同属于岘港的MAG-11大队。这支中队之前使用的是A-4C,他们在茱莱执行了3个月的作战任务,之后于1965年9月返回切里点。1966年6月1日,这支中队被正式冠以全天候的名称,他们作为VMA(AW)-533中队的一部分开始训练,最终在10月22日脱离并获得了12架A-6A。1968年9月8日,这支新生的中队将自己的名称命名为"维京人"并且由M.K.穆雷军士设计了一个新的臂章,引用自全美橄榄球联盟的明尼苏达队队徽。

在第一个完整的月份里,"维京人"中队飞行了2750个小时,攻击461个架次,其中285次为夜间的。随着滚雷行动的取消,第7航空队分派的任务只占了6%,剩下的都是支援地面部队的作战。

1969年3月17日,"夜鹰"中队损失了他们在茱莱的最后一架飞机。史蒂夫.阿米斯泰德(Steve Armistead)中尉和库克.芬尼(Chuck Finney)上尉驾驶A-6A 154610攻击老挝南边的目标时失踪,有其它的飞机报告说看见了一个爆炸,没有降落伞或者求救信号出现,2人先是被列入失踪名单,后被改为阵亡。

VA-145中队在1969年首次使用入侵者随企业号上的CVW-9联队出海部署。图中的2架A-6准备滑到弹射器上起飞,照片拍摄于1968年12月,里面的152604号机在1973年3月28日在执行轰炸任务时坠毁,当时服役于VA-52中队,两名机组成员均身亡。152626号机则熬过了这场战争,这是中队长的座机,尾码前方的JR代表着中队长N.古丁二世中校的名字。

VA-145中队

VMA(AW)-225中队在1969年9月21日损失了他们的第一架飞机,当时,A-6A 155611在军事分界区附近轰炸一处"敌军的要塞",天上的云层迫使机组P.M.布希(Busch)少校和R.W.哈格拉维(Hargrave)中尉飞到低空,以保持清晰目视范围。之后他们的座机被高射炮击中,两人跳伞后被直升机救走。一周后,在9月29日,"维京人"中队的卢瑟尔.罗诺和帕特.库兰(Curran)驾驶A-6A 155696于晚上20:30从岘港起飞,作为"手册73"行动的一部分前去执行"铁虎"武装侦察任务。他们的飞机挂载了22枚Mk82炸弹和4枚Mk20石眼集束炸弹,尽管是和空军的前进空中管制员一起工作,但他们还是在某个地方消失了,两人均坠机身亡,飞机坠毁的地点直到1999年才被发现,这也是"蝙蝠"中队在东南亚损失的最后一架飞机。

到了1969年中,尼克松政府的"越南化"政策开始生效,美军开始从越南撤离。第一支离开的陆战队中队是VMA(AW)-533,他们在1969年10月5日启程从茱莱前往日本的岩国,而他们成为陆战队唯一一支在战区前进部署的全天候攻击机中队。

最后的岘港

到了1970年,陆战队全天候攻击机群数量达到了顶峰,一共有6支常规作战中队和一支换装训练中队(VMAT(AW)-202),3支换装训练中队驻扎在切里点(VMA(AW)-121、VMA(AW)-224和VMA(AW)-332),剩下的在西太平洋和岘港(VMA(AW)-242、VMA(AW)-225)和岩国(VMA(AW)-533),这6支中队的机群一直延续到1989年开始换装F/A-18D大黄蜂。

1970年10月雨季的到来,VMA(AW)-225中队在近距离空中支援里也开始使用"伙伴轰炸"的战术。15日,"维京人"中队的入侵者为VMA-311中队和A-4E和VMFA-115中队的F-4B轰炸做引导,A-6借助雷达信标前进航空管制系统飞行,而其它飞机则跟着A-6投弹。这样就使得天鹰和鬼怪II在复杂气象条件下为临近的部队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而此前它们还不具备这种能力。4天后,台风"Kate"席卷了岘港,再次证明热带气候对这一地区所造成的影响。

11月16日凌晨,"维京人"中队在陆战队第I军地区上空执行信标任务时损失了他们的第二架飞机,这是"维京人"中队在越战里损失的最后一架飞机。这架A-6A 155701于凌晨04:30从岘港起飞,机上挂载了28枚Mk82炸弹。之后,这架飞机被高射炮弹击中,一台发动机停车,机组D.R.杰森(Jessen)中尉和R.D.图托尔(Tutor)中尉试图驾驶受损的飞机返回岘港,但却被迫在机场北面跳伞,两人着陆之后均被救走。

1969年,飞行在越南上空的VMA(AW)-225中队 A-6A。via commons.wikimedia.org

VMA(AW)-225中队 A-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