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机部队的参与
1984年春,在先前遏制“潘杰希尔之狮”的努力无果之后,缔结的停战协定仍在继续维持,据第40集团军指挥官说,“马苏德除了极少数个例以外,基本履行了所承担的义务和协定”。然而,准备行动的机制已经启动,为了充分利用出其不意的因素,行动人员提议“在停火期结束前进行第一次打击”,部署在边境机场的空军部队的人数超过了第40集团军本身的航空兵人数,以确保大规模的空中影响。除了当地的米格-21和苏-17航空团外,还包括远程航空兵的图-16,以及两个团的苏-24----阿拉木图附近尼古拉耶夫卡的第149红旗近卫轰炸机团和格鲁吉亚科皮特纳里(Kopitnari/Копитнари,即库塔伊西-1机场)的第143轰炸机团。
苏-24的主翼复合挂架上混挂着FAB-250T和OFAB-100-120炸弹。
因为149GvBAP团是中亚军区唯一拥有新式轰炸机的单位,所以他们的参与是有道理的,因为正是以该团为基础,空军对苏-24在山区的作战使用进行了实战检验。格鲁吉亚团被转移到卡尔希附近的哈纳巴德空军基地,尼古拉耶夫卡的人被安置在距离行动地点最近的土库曼斯坦的浩罕机场。这座空军基地有一条坚实的水泥跑道和一个装备齐全的“客人”停机坪,从战争第一天起就以“不停飞”的方式工作:距离边境只有35千米,飞机起飞几分钟后就来到了阿富汗上空。
苏-24的另一种挂载方式,FAB-1500M-46和FAB-250T炸弹。
为了容纳一支整编的轰炸机团,驻扎在哈纳巴德的米格-23MLD被临时转移到附近的奇尔奇克机场,米格-21也同样从浩罕被调走。143BAP团苏-24的编号是最后一批,从11到25号,但接到任务后,地勤们发现在密集作业期间,发动机资源被大规模“淘汰”:多达一半的飞机只有3到20个小时的剩余使用寿命,一些轰炸机被拆卸以进行改装。400小时的发动机使用寿命是苏-24服役初期的致命弱点,而相当复杂且昂贵的AL-21F-3发动机长期短缺导致情况更加复杂。飞行员们被要求休假(幸运的是,每个休假的人都必须指明他们逗留的确切地址)。4月4日接到参加行动的命令则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一切作战训练计划全部被取消,全团在3天内进入战备状态,并转移到距基地2000千米的另一座机场,使得情况更加复杂。虽然有人说要去哈纳巴德,但这次飞行的目的和旅行的时间并没有提及。最懂地理的人立刻发现有这样一座阿富汗城市,之后家属们开始担心:他们真的把一部分人转移到了一个“友好的共和国”吗?
有了复合挂架,苏-24的载弹量就可以达到最大。
该团接到警报,调动所有兵力,并且禁止离开机场,直到机群的妥善率达到要求。这时,该团的一些飞机已经被拆解,正在进行定期的工厂改装。为了让它们重新投入使用并更换所需的发动机(结果证明它们是正常的),技术人员只需搬到机场,日夜呆在停机坪和机库里。在三天内,把发动机从一架飞机“转移”到另一架飞机上,这样就有可能准备好29架轰炸机。另外还有几架是从康斯坦丁诺夫斯基的7BAP团那里“借”来的。
4月9日,该团在尼古拉.库兹明斯基(Nikolay Kuzminsky/Николай Кузьминский)中校的率领下飞往哈纳巴德。着陆也并非没有意外:第一批飞机中的一架触碰了隔离带,在重重刹车下烧毁了橡胶轮胎,冲出跑道,停在松软的土地上,一直埋到腹部。幸运的是,没有严重的损坏,发动机仍然可以工作。在剩下的日子里,他们也不用休息了:从工厂和全国的单位空运急需更换的发动机。为了不浪费时间,停机坪的工作日夜不断----他们在那里过夜,用煤油炉做饭。与此同时,弹药以汽车和火车的形式运到机场,堆放在停机坪附近令人印象深刻的弹药库里。
军械员们正在向飞行线搬运炸弹。
149GvBAP团以同样纯粹的军事意外而卷入了战争。4月7日,该团在尼古拉耶夫卡进行了一次演习,演习期间有必要解决搬迁到另一座机场的问题。他们的飞机比较旧----第8批次的机体已经有10年的历史了,进行升级时,同样也是在科皮特纳里展开的(康斯坦丁诺夫斯基的7BAP团又提供了4架苏-24,使该团的飞机达到满编状态)。空勤人员几乎清一色的一级飞行员。由团长谢尔盖.博卡切姆(Sergey Bokachem/Сергей Бокачем)上校率领的30支机组前往浩罕。没有人会在那里逗留----午饭后他们打算飞回去,所以他们甚至都没有带牙刷。然而,在餐厅里,从浩罕前往阿富汗执行任务的苏-17飞行员们用一句话迎接客人:“伙计们,慢慢来。你看到机场里堆的那些炸弹了吗?直到这一切都被扔到河的那一边,你们才能回家。”事实上,到了晚上,很明显,苏-24的机组人员确实必须“对指定目标进行几次实际轰炸演习。”许多人还记得,两周前在尼古拉耶夫卡机场上流传的关于即将“前往阿富汗的工作……”而他们只是将其当成了耳旁风。
735BAP团的军械员们和刚挂好的OFAB-250-270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