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转盘----米-24
苏军入侵阿富汗时最初的部署计划只规定向城市派出驻军、保护道路和企业,并不意味着大规模的敌对行动。因此,只有少量的米-24被送到了阿富汗:至1980年初,驻阿富汗的苏军只有6架米-24。在直升机部队里,米-24起着领导作用,主要用于侦察和掩护飞机在被占领的机场内起降。因此,1980年1月1日清晨,在一大群米-6和米-8携伞兵抵达坎大哈之前,280OVP团的团长弗拉基米尔.布哈林(Vladimir Bukharin/Владимир Бухарин)驾驶团里唯一的米-24A首先通过了这条路线,为其他人的到来铺平了道路。同一天,驻阿什哈巴德部署直升机突击了拉巴蒂-米尔扎附近边境道路的火力点,为前往赫拉特和信丹德的车队扫清了道路。这个异常寒冷且多雪的冬天“冻结”了反对派武装的活动。因此,在整个一月份的坎大哈,只有一次“幽灵”朝机场上空的直升机开火的记录,唯一的战斗任务是摧毁从阿富汗部队劫持的一辆坦克。布哈林本人和当地米格-17歼击机团顾问P.P.伊万佐夫共同驾驶一架米-24A前去搜索。他在一个狭窄山口的悬崖下方发现了坦克。布哈林不指望直接命中,他用一枚FAB-250炸弹袭击了圣战者的猎物。这次飞行与喀布尔协调了近一天,但苏军已经在1月底获得了独立使用武器的许可。
圣战者善于伏击,敌对行动的重点性质和战术就是要求做出迅速且准确的反应。在山里,敌人试图利用优势高地(谁高,谁强!),航空支援变得至关重要。战争注定是“直升机”的天下,而米-24必须在其中占有相当大的分量。
战争第一年冬天,在坎大哈机场上的米-24。
在火力支援和地面攻击方面,第40集团军陆军航空兵装备了带武装和保护的米-24。诚然,米-24的最初数量非常少,第40集团军陆军航空兵刚组建后的几个月里,只有6个米-24单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领导层的短视,因为他们在性质上更为普通:最高司令部的指示规定,参战的部队几乎全部由地方调拨----土耳其斯坦和和中亚军区,参加这次行动的中部地区伞兵不包括在第40集团军的管辖范围内。与此同时,被认为是“后方”的南部方向的空军力量非常有限。这里的直升机部队非常少[例如,驻扎于布哈拉(Bukhara/Бухара)附近卡甘(Kagan/Каган)的280OVP团里有2支中队,其中一支装备的是最初型的米-24A]。
当苏联清楚地知道军队正处于武装斗争交火之中,公开的敌对行动无法避免之后,情况就开始用最有力的方法加以纠正。1980年2月1日,航空部队接到命令,取消对弹药消耗的限制。为了加强空中力量,有必要从其它军区调派作战直升机。2月29日,在运输航空兵的帮助下,来自劳霍夫卡(Rauhovka/Рауховка)(敖德萨军区)的米-24D直升机团的一支中队被转移到土耳其斯坦军区,该中队随即启程前往阿富汗,从巴格拉姆机场展开作战行动。接下来,另一个直升机中队被派到塔吉克的莫斯科夫斯基村,到阿富汗北部地区工作,他们驻扎在昆都士,并于1980年6月27日正式编入第40集团军航空队。
就在2月的最后几天,运输航空兵又开始仓促转移两支米-24D中队。每架安-22里塞两架直升机,每架直升机的桨叶、尾桨和机翼都被拆下,然后将它们“放下”在抽掉液压油的减震器上。米-24还被部署在帕米尔地区和土库曼斯坦的边境地点,用于在阿富汗北部的工作。每个驻军单位都有义务配备直升机停机坪,即使是偏远的哨所和检查站也有降落“平台”。这样的解决方案,借鉴了美国人在越南的经验,简化了供应和通讯,尤其是使人们有可能把撤离作为最后的手段。直升机飞行员在野外作业时,可以直接接受任务和目标指示,及时有效地快速“跳”到打击地点。直升机团和独立中队混合在一起,为直升机飞行员的成功行动做出了贡献。
“我们的工作棒极了!”昆都士181OVP团的米-24V机组全副武装,戴着ZSh-55钛合金防护头盔(中间的飞行员没有戴)、AKS-47U突击步枪和几把弹匣。
来自外高加索军区292OBVP团的一支米-24D中队(一年后,1981年夏天,该团被新组建的335OBVP替换)驻扎在贾拉拉巴德。作为根据1980年1月4日苏联国防部指令,奇尔奇克基地组建了50OSAP团,立即将一支米-24D战斗直升机中队编入。1980年3月11日,2架该团的米-24D从昆都士起飞,首次执行作战任务。到月底,该团把米-24中队派到喀布尔,在那里一直驻扎到战争结束。另一个混成直升机中队,装备24架米-8和米-24,于1980年底抵达昆都士。
到1982年1月,第40集团军航空部队共有251架直升机,其中包括199架“战斗”直升机,如空军司令部文件所述(显然,术语不准确,这里指的是所有武装的米-8和米-24)。尽管如此,米-24的数量不足仍然是显而易见的,这解释了长期以来使用米-8执行打击任务的做法。在大多数任务中缺乏战斗直升机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用米-8来解决问题,尽管不是以适应这种情况的最佳方式也无可奈何。1982年4月摧毁拉巴蒂贾利杜什曼基地的行动中,一支由两个直升机团组成的庞大机群参与了行动,但其中没有一架米-24----它们当时根本不在坎大哈基地。
野战机场上的米-24和伞兵们。
后来,已经在阿富汗的其它陆军航空队单位得到了战斗直升机的补充。1982年2月中旬,米-24D中队被纳入坎大哈的280OVP团。自1982年4月以后,米-24中队也成为昆都士181OVP团的一部分。因此,第40集团军的几乎所有陆军航空单位,从团到中队,都接收了米-24直升机(除了顾问的直升机,只有运输机,其任务按定义不直接参与敌对行动)……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和人员安排措施是将直升机部队和下属单位转移到战时增援的部队手里。至1980年夏末,阿富汗所有的直升机中队都有5支小队,每支小队4架直升机,而不是以前的4支小队。因此,各中队均装备了20架直升机,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的12至16架(数量可以根据情况上下不同会有所变动----例如,在损失后,或者相反,在“不明原因的事故后被修复”,此外,被击落直升机的编号,被看成是不祥的预兆,也从未再刷到新机上)。据一份新的声明,为了补充阿富汗的直升机部队,有必要在不同军区搜集机组人员和设备,对整个陆军航空系统进行“梳理”。1980年8月初,浩罕机场集结了72名米-8和米-24直升机机组人员,同月16日飞抵阿富汗,分配给第40集团军的航空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