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伊拉克行动中的F-18大黄蜂-陆战队&澳大利亚篇

US Marine Corps and RAAF Hornet Units of Operation Iraqi Freedom

第五章 澳大利亚的大黄蜂

就像小布什总统在自由伊拉克I行动前后煞费苦心所指出的,美军是"联合意志"的一部分,旨在推翻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英军在战争中扮演的角色已经众所周知,即便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联军第三大力量于战争中的贡献并没有很好地被记录下来。就像2001年在阿富汗的持久自由行动一样,澳大利亚向伊拉克的战斗派出了人力和物力,但这一次的规模明显更大。

2003年2月1日,澳大利亚政府宣布他们将派出一支F/A-18A中队、配套的运输机、海事巡逻机和直升机,以及向中东作战区(MEAO)派遣一支空中前进指挥团队。根据澳大利亚国防军发言人所述,这支空中前进指挥团队将协调与联军搭档在一起的控制作战行动,并且统管皇家澳大利亚空军被派来的飞机。

最近由于美国政府调拨大量的资金,卡塔尔的乌代德基地被选为皇家澳大利亚空军参战飞机的主要驻扎地,其中包括来自第75中队的14架大黄蜂。这里是美国空军379AEW远征联队的驻地,也是英国皇家空军和美国海军单位以及中央司令部的驻地,由于卡塔尔与敌对国家在政治上的敏感性,澳大利亚国防部宣布将这里作为他们参与自由伊拉克行动的主要基地。

自由伊拉克行动前,一架驻扎在阿联酋达夫拉基地60ARW联队9ARS中队的KC-10正在给一队皇家澳大利亚空军的大黄蜂进行空中加油,照片近处的大黄蜂隶属于第3中队,远处的隶属于第75中队,中间正在加油的隶属于第77中队。后者还向第75中队提供了4架2.1升级版的机体,彼得.威克斯(Peter Weekes)上尉接受过空中加油,但是对于美国空军的KC-135却有些抱怨:

"与KC-10的对接加油是很舒服的,因为它的加油锥套很大,另一方面,KC-135是空中加油的噩梦,尽管套上锥套很简单,但至少可以说加油是很难的,你在周围移动的范围只有4英尺,否则就喷油或者断开连接。加油锥套是用重金属打造的,并固定在一个6英尺长的软管上----疯狂的撞击。我们将其戏称为'撞击球',而且我们的一名飞行员在刚抵达战区后没多久就扯坏了一根加油管。"

将飞机转场过来----行动代号巴士底----于2003年2月13日从北领地的廷德尔基地将第75中队的14架F/A-18A大黄蜂转移至乌代德基地。这些飞机途中到迭戈加西亚做了短暂的停留,于廷德尔和英属印度洋领地之间飞行过程中从1架美军的KC-10上接受了7次空中加油(这架KC-10本身也由一架KC-135支援)。在迭戈加西亚基地歇了2个晚上后,2月16日,这些飞机起飞前往乌代德基地,再次还是和那架KC-10一起伴飞。

将这些大黄蜂部署到一个潜在的战区对于皇家澳大利亚空军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因为澳大利亚的战斗机自1960年起就没有参与过战斗,当时第78联队的佩刀在马来亚局势紧张的时候攻击了马来亚以北疑似共产主义恐怖分子(臭名昭著的马共)的营地。皇家澳大利亚空军最后一次在实战中投弹还要追溯到1971年5月30日,第2中队的堪培拉B.20轰炸了南越的一个越共要塞。

2001年末,皇家澳大利亚空军的大黄蜂在美军领导下的一场更大规模的战斗中牛刀小试,当时第81联队派出了4架F/A-18A前往迭戈加西亚基地,为这里提供防空保护,这里是轰炸阿富汗的美国空军B-52H及B-1B的驻扎地。皇家澳大利亚空军的专业程度以及第81联队在近期于美国和澳大利亚展开的演习中给美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因为这个,澳大利亚政府选择向中东作战区派遣14架多用途的大黄蜂,而不是单一任务的F-111。随着美军参与自由伊拉克行动的大黄蜂数量在增长,澳大利亚的大黄蜂同样在弹药的通用性、零配件和任务能力方面表现出色。

派往乌代德基地的所有机体都是大黄蜂升级2.1版的,这些机体在1986至1990年间制造,最近才安装了APG-73雷达、APX-11综合询问应答器(敌我识别器)和一台在惯性导航系统内的ASN-172嵌入式GPS系统。加上给AIM-120导弹布线以及其它航电设备的升级,皇家澳大利亚空军的2.1升级版大黄蜂可以和美国海军/陆战队重新打造的F/A-18A+相媲美。

只有在最近完成大修的飞机才会被派往乌代德基地,这就意味着这些大黄蜂必须从第81联队里的所有3支一线中队里抽调出来----第75中队派了6架、第3中队和第77中队各派了4架。同样还从其它的一线大黄蜂中队里招来了一些飞行员,将第75中队的飞行员数量增加到24人。

抵达战区后没多久,皇家澳大利亚空军的飞行员们就开始到附近的沙漠建筑上联系激光制导炸弹的投放,就像彼得.威克斯上尉解释道的:

"我们对自己的激光瞄准吊舱于干燥环境下的表现感到很满意----在澳大利亚从来都没有见过如此低的湿度,只有廷德尔基地的旱季是例外。当我们从多功能显示器中观看自己瞄准的那些建筑,就像是1991年在电视里看到那些被炸毁的伊拉克目标影像一样。"

该中队同样还与美国空军的KC-135和KC-10以及陆战队的KC-130加油机展开训练,前往更远处位于科威特的军事训练地区。最后,他们和乌代德基地的F-16CJ展开了2场4对4的空中格斗训练。

在随第75中队派往战区内的24名飞行员里就有从美国海军陆战队交换过来的维兰.凯恩少校。他是中队B小队的队长,他向作者解释道中队试着去参与到中央司令部下派的南部守望行动的空中任务指令里,以便让飞行员们熟悉联合空中作战中心是如何管理伊拉克南部空域的:

"在开战前的3个月时间里,第75中队试着能够参与到南部守望行动的空中任务指令里,但是许可不断地被战区里澳大利亚的高级指挥官驳回。虽然联军希望澳大利亚人加入南部守望行动,但是堪培拉的联邦政府派我们到中东来支援对伊拉克展开的'攻击性作战行动'。在政府看来,南部守望行动不符合我们的参与意图,就像澳大利亚军队指挥官将其称为'任务蠕变'。"

进入战斗

2003年3月20日,联军向伊拉克全境的目标发动了第一波空袭,第75中队的大黄蜂在自由伊拉克行动一开始便升空了,而澳大利亚国防军将这次行动命名为放鹰(Falconer)。通常以双机编队或者四机编队飞行,这些大黄蜂飞行员起初执行的是防御性防空任务,保护诸如E-3、RC-135和E-8之类的"高价值"战略飞行平台和加油机。

彼得.威克斯上尉在3月20日作为凯恩少校的僚机起飞,执行一次防御性防空和时敏目标定位任务,他回忆道:

"我们于13:45起飞并进入科威特领空,在那里我立刻发现自己上方大约45000英尺处出现了一片高射炮云。接着我很快发现那些是被爱国者导弹击落的飞毛腿导弹残片,这些飞毛腿是从伊拉克打向科威特的。我们于沙特上空找到了加油机,开始这次任务中三次空中加油的第一次,完成了加油后在进入伊拉克之前,再度启动飞机上的防御系统,然后向北飞行25英里执行战斗空中巡逻任务,这里在巴格达东南100英里处,位于库特和迪瓦尼耶附近。

2003年4月6日,一名第75中队的大黄蜂飞行员正在和一架117ARW联队KC-135R上的"撞击球"做斗争。原计划中,这架皇家澳大利亚空军的F/A-18A并不是被派去和同温层加油机对接加油的,就像韦兰.凯恩(Waylan Cain)少校回忆道的:

"皇家澳大利亚空军之前并不熟悉KC-135,而且我和第75中队的副中队长谈过,让他的飞行员在开战前都学会空中加油。他同意了,但是他告诉我联合空中作战中心里的澳大利亚军空中任务指令撰写者要保证第75中队的飞机在开战后不会派去和KC-135对接加油。结果,开战后,我们使用的KC-135次数比其它任何一种加油机还多。我们在这次部署期间只扯坏了2根加油管,而且他们取得了很大的长进!"

"在我们和加油机中间还有2支澳大利亚的双机编队来轮流执行战斗空中巡逻任务,无线电里满是新的SA-3和SA-6地空导弹阵地被发现的呼叫声,还有各种各样的授权声来批准飞机向他们的区域里投弹。

"后来在第二次任务时间段里,凯恩少校和我(无线电呼号'Opium 31'和'32')得到来自'Karma(我们的预警机)'的指示,去拦截我们东北方向30英里处的一股'敌机'。于此同时'Monty'和'Burry'(无线电呼号'Manic 33'和'34')被要求去拦截西北部更远处的一股机群。我们的这群飞机被标注为'Spades',因此我们把导弹的保险解开了----这是澳大利亚战斗机在43年以来首次武装介入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