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中的B-57堪培拉

B-57 Canberra Units of the Vietnam War

第三章 岘港

至1965年初夏,新山一机场已经人满为患了,跑道,机库,商店,军营和行政大楼的庞大复杂建筑群驻扎有从商业航班到空军战备值班的F-102三角剑截击机等所有一切事物。机场上还驻扎有中情局的U-2侦察机,基本上能有的全都有了。这还不包括占据了机场大部分的南越空军的设施,这些设施就位于西贡外围。

因此,当5月15日的悲剧发生后,8BS和13BS中队离开了边和,他们被安排在机场尽头一个匆忙建立起来到处是烂泥和杂草的设施里,一些机组甚至住在附近陆军直升机作战单位的营地里。飞机被安置于打孔钢板搭建的停机坪上,而维护工作则是在露天甚至是草地上进行的。烈日对飞机的暴晒通常无法用手在中午触摸。然而,B-57机群不间断的轰炸任务以非常狂热的步伐继续展开。

于湄公河三角洲附近完成任务后,2架13BS中队的B-57B正在返航途中,这一地区是越共的要塞,随着B-57任务越来越多地深入胡志明小道和北越,皇家澳大利亚空军第2中队的堪培拉B.20于1967年到来后接手了湄公河三角洲上空的任务。

两支中队刚抵达新山一机场不到两个星期就遭受了首例战损,1965年6月8日,4架堪培拉起飞前往湄公河三角洲执行任务,地点就在芹苴以西不远。编队的4号机,13BS中队的B-57B 53-3882在完成第三次通场投弹拉起时被地面火力击中,左主翼起火后,飞行员戈登.尼尔森(Gordon F Nelson)上尉启动了发动机灭火器,但没能把大火扑灭。他怀疑大火是由主翼油箱引起的,这样也许就会把整个主翼都烧掉,尼尔森和他的领航员詹姆斯.卡恩斯(James R Carnes)上尉跳伞了。两人落地前,陆军的几架UH-1炮艇机抵达现场,为他们提供火力保护,而编队剩下的飞机在天上盘旋。其中一架休伊在两人落地后五分钟不到即将他们接走,同时,3架B-57摧毁了疑似将尼尔森和卡恩斯击落的那座12.7 mm重机枪阵地。

11天后又损失了一架堪培拉,这次的机组就没有那么幸运了。6月19日,8BS中队的查尔斯.洛弗莱斯(Charles K Lovelace)上尉和后座威廉.科德罗(William E Cordero)上尉驾驶B-57B 53-3910作为寻路战斗轰炸机升空----B-57很少这么做,因为他们有两人机组的优势。当他们带领着编队飞到北越的南部省份上空后,洛弗莱斯和科德罗坠机身亡。他们坠毁的是由高射炮、设备失效或其它原因造成的从未被查明,他们的遗体直至战争结束后才被找到。

安排在新山一机场上唯一让人感到惬意一点的就是B-57本身,多亏了飞机的简易构造,它们不必向F-4鬼怪II或者F-105雷公一样紧张地维护。事实上,B-57甚至不需要遍布各个美军基地里那种巨大笨重的黄色发动机启动车。堪培拉的发动机是通过进气道中央子弹整流罩内的黑火药盒启动的,但这个火药盒制造的烟雾实在太大,使得很多人都误以为飞机起火了。当整个编队都在停机坪上启动发动机时,产生的烟雾遮挡了人们的视野,烟雾从发动机侧面的排气孔喷出,每架飞机在机腹都携带有4个分开的启动盒,以便应急之用。一些时候,当它被高射炮弹击中后,启动盒就会被点燃,最后导致上级禁止机组携带启动盒参加战斗。

任何时候,一架B-57启动时都是黑烟滚滚。照片中,这架待命警戒中的B-57通过炸药盒同时启动两台发动机。B-57每次都是用黑火药启动发动机的,而火药盒则安装在机身的一个特殊位置上,战斗中,这个位置中弹后很容易起火。此机的挂架上挂载了4枚凝固汽油弹,弹舱内挂载了9枚500磅炸弹。机身的迷彩涂装很有意思,因为机身下方是浅灰色而非黑色。

很快,两支中队难以在新山一机场继续维持(还有驻扎在那里的机组,无法忍受)。在如此原始的条件下,这些中队的作战是无法轻易持续下去的,而简陋的设施让机务和军械员尤为头疼。任何主张这两支中队重返边和的概念都谈不上,因此很快就由司令部来选取基地。经过了几次拖延后,从6月18日至7月,两支中队转移到扩建后的陆战队岘港基地,该基地位于南越北部第I军的责任区内,这同样也意味着B-57现在距离8BS中队此前轰炸的北越目标更近了。

整个战争期间,两支中队的从属关系经常发生变化,从而给人们带来疑惑。在克拉克基地,8BS中队和13BS中队隶属于405TFW联队,而在岘港则隶属于6252TFW联队(于1966年4月8日成为了35TFW联队)。后者是一支综合性的联队,里面包括了2支F-100中队,该联队在克拉克基地还有一支F-102和一支F-100分遣队,此外还有半支T-33中队,用于给参谋军官进行恢复性和仪表飞行,剩下的还有各种各样的雇员和其它乱七八糟的组织。

现在,这次转移基地之后,命令改变了,这样这两支中队又回到了从克拉克基地前往岘港轮战的60天时间表。他们将回到菲律宾停留30至60天,对于飞行员和领航员们在战区内呆上的每一天,都会从他们的战斗旅程中扣除1.5天,每支机组在轮战期间至少执行了45次任务。

1架13BS中队的B-57于战斗间隙在岘港机场上进行日常维护,中队之间的飞机经常交换使用,而机鼻的红色涂装表明其来自8BS中队,B-57B系列毫无疑问是简单、坚固、朴实的,而维护F-4鬼怪II的地勤则少不了会抱怨。

绝大多数美国空军官兵在战区轮战的时间为一年,之后将被调动至别的地方,除非他们再次申请并且被批准,然后延长他们的作战时间。很多人都参与了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是第四次轮战。但一年的轮战是强制性的,绝大多数服役于东南亚的机组都是如此。然而,像B-57中队一样进行为期60天的临时部署在东南亚的美国空军中队里如果不是唯一的,那也是非常罕见的。绝大多数执行临时部署任务的中队都穿着“幽灵”的外衣,通常都是负责特殊秘密任务的分遣队。这里包括了U-2的作战,美国海军和空军的中队在胡志明小道上布撒传感器,而更奇怪的是一些实验性中队,比如美国海军VO-67中队配备了传感器投放设备的OP-2E海王星,该中队曾在1968年1月至2月间遭受了3例战损,接着就于4个月之后撤出了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