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视图集
RB-57E 55-4249,6250CSG大队第1分遣队(帕特里夏.林),南越新山一机场,1964年12月。此机是通用动力在秘密的帕特里夏.林项目中改造的6架B-57E之一,首批2架飞机于1963年5月进驻新山一机场,而且它们是8年越战期间最后离开战区的堪培拉。飞机上采用的先进设备包括红外相机和其它精密的传感器,因此在地面上得到了严密的看管。这架飞机起初采用的是自然金属色,后来变成了全黑涂装,1972年5月封存于亚利桑那州的戴维斯.蒙森基地。
B-57B 53-3888,405TFW联队13BS中队,南越边和,1965年2月。1965年2月19日,13BS中队长霍华德.奥尼尔少校和领航员弗兰克.钱德勒少校驾驶此机轰炸了西贡20英里开外边甲附近的越共目标,扔下了美军轰炸机在越战中的第一枚炸弹。这架飞机翼下的M117炸弹安装有二战时代的“盒子尾翼”,而弹舱里挂载有9枚500磅的M43常规炸弹----图中翼下的就是500磅的。此机涂有13BS中队在越南的早期中队涂装,其中包括红鼻子、机身上的红条和垂尾上的红“L”。此机在1966年10月6日被高射炮击落于非军事区以北的京门(Kinh Mon),飞行员G.P.里皮(Rippey)上尉被直升机救走,领航员L.F.马科夫斯基(Makowski)上尉被俘。
B-57B 53-2939,405TFW联队8BS中队,南越新山一机场,1965年5月。1965年5月16日,边和被越共炮击后,堪培拉的损失立刻就被补充上来。其中一架被派往南越的就是53-2939号机,在战争早期阶段唯一能识别其身份的就是8BS中队的黄鼻子,此机在南越参与了4年的战斗后返回美国,改装成B-57G,1970年再度来到战场,1974年2月于戴维斯.蒙森基地封存。
B-57B 53-3925,405TFW联队13BS中队,南越新山一机场,1965年6月。1965年5月11日,此机抵达克拉克基地,并被派往越南,仅5天后,边和就遭到了越共的炮击。这架飞机转往新山一机场继续执行任务,2个月后被调到岘港。飞机的主翼下挂载了M117常规炸弹。1966年4月14日,此机在与B-57B 53-3926在岘港附近的天上相撞,两架飞机都隶属8BS中队,而且四名机组都活了下来。
B-57B 52-1592“Liz+3”,6252TFW联队8BS中队,南越岘港,1965年7月。此机是8BS中队长丹.法尔中校和领航员威廉.波音顿少校的座机,这架飞机一直都保持着鲜亮的光泽外表,表明其来自于空中国民警卫队,并用于补充边和炮击中被炸毁的飞机。“Liz+3”的一部分字体可以隐约在左侧的发动机舱上看到,特指法尔的妻子和他的三个孩子。此机于1968年3月25日在一次任务中被击落,飞行员R.W.霍珀(Hopper)上尉和领航员D.L.姆丘戈(McHugo)少校阵亡。
RB-57F 63-13503,6091TRS中队,日本横田,1965年。这架RB-57F(后来改成了WB-57F)是RB-57D侦察机项目的衍生物,随着后者接近服役期限,新的RB-57F拥有更大的翼展和更强的情报收集能力,在德州沃斯堡的通用动力工厂完成改造。此机被太平洋空军司令部用于在远东收集苏联的活动情报,经过未被证实的材料显示,此机还被用于在越南的老挝进行电子和照相侦察,但是没有官方的材料能够证明这个。起初作为RB-57D 53-3974建造,之后于1974年从58WRS全天候侦察中队退役,接下来被转交给NASA,重新编号926,这架飞机是目前唯一2架还在德州休斯顿的艾林顿菲尔德进行实验飞行的WB-57F之一。
B-57B 52-1541,6252TFW联队南越空军分遣队,南越岘港,1965年10月。早在1964年,美国空军就得到了南越政府的请求,开始训练一些经验丰富的南越空军飞行员驾驶B-57参与战斗。虽然该项目只维持了很短一段时间,但南越空军的飞行员还是执行了一些作战任务。1965年10月29日,此机就以图中的挂载轰炸了越共目标,最后于1969年9月19日在任务中被击落,飞行员W.L.古尔德(Gould)少校和领航员W.S.戴维斯上尉阵亡。
B-57B 52-1532,6252TFW联队南越空军分遣队,南越岘港,1965年10月。通常情况下,南越空军的B-57不过是美国空军的B-57换了身马甲而已,而且中队和国籍标识也被临时更换了,比如图中的52-1532号机,迷彩外表上只是短期被换成了南越涂装。飞机的主翼下方挂载了4枚M117炸弹,弹舱内有9枚M43炸弹,早期型机体的每侧主翼上都安装了4挺12.7 mm机枪。此机于1969年2月22日被击落,8BS中队的机组D.E.帕克斯顿(Paxton)中校和C.马科(Macko)少校阵亡。
B-57B 53-3876,6252TFW联队13BS中队,南越岘港,1965年11月。B-57在前进空中管制员和前线的部队中都非常有名,他们的无线电呼号只是简单的“Redbird(13BS中队)”和“Yellowbird(8BS中队)”,即便彩色涂装被东南亚迷彩覆盖后也没有改变,图中的这架老机仍旧保留有红色色带。1966年1月12日,此机卷入了一场飞行事故,机组们刚登上飞机不久后挂架上的一枚炸弹就爆炸了,飞行员E.G.托雷特(Tollett)少校和领航员L.B.史密斯上尉被当场炸死。
B-57B 53-3908“Miss MiNuki”,6352TFW联队8BS中队,南越岘港,1966年1月。当B-57在1964年抵达南越后,这些中队继续使用它们平常的中队颜色----黄鼻子、黄色带和垂尾的黄色字母,代表着8BS中队,而13BS中队的这些都是红色的,这些飞机同样还保留有太平洋空军司令部的徽章,一些飞机偶尔涂有机鼻彩绘----这架飞机被命名为“Miss MiNuki”,是1967年间损失的一批B-57之一----堪培拉战损最严重的一年,此机于6月8日的一次夜间任务中被击落,飞行员E.H.布施和领航员P.W.莫里森阵亡。
RB-57E 55-4245,6250CSG大队第1分遣队,南越新山一机场,1966年11月。此机是首批来到越南的堪培拉,小规模但高度机密的帕特里夏.林侦察小队于1963年5月进驻新山一机场,并很快开始执行昼间照相和夜间红外侦察任务,飞机的外部涂上亚光黑,以便在夜间不容易被敌人发现,机鼻上还涂有很少见的蝙蝠彩绘。此机和另外3架剩下的RB-57E是最后一批撤离越南的堪培拉,改装成WB-57F后于1972年6月被封存。
B-57B 52-1582,6252TFW联队8BS中队,南越岘港,1966年3月。在1965年边和的灾难过后,8BS和13BS中队永久进驻岘港,那里被认为更加安全。图中飞机换上了新的东南亚三色迷彩,主翼下挂载有带弹翼的凝固汽油弹,而更常见的M117炸弹则没有出现在挂架上。1969年改装成B-57G后,此机于1974年3月封存。
B-57B 53-3906,35TFW联队8BS中队,南越岘港,1966年4月。此机是1964年8月首批部署到南越的B-57B之一,而且撑过了5年的战争,之后于1969年被改装成B-57G。此机同样也涂有东南亚迷彩,机腹是灰色的,早期的空军编号被清晰地喷涂在垂尾上。后来机腹的颜色被换成黑色,以适应毁灭之猫夜间任务。飞机下方挂载了带弹翼的750磅凝固汽油弹,内部弹舱装有常规炸弹,通常都是260磅破片炸弹。然而,机组们更喜欢M35/36燃烧弹,此机同样也在1969年被改装成B-57G。
B-57B 52-1499,35TFW联队8BS中队,南越岘港,1966年8月。此机是第7架下线的B-57B,抵达越南时已经服役超过了10年。像早期的机体一样,这架飞机也装有8挺M3航空机枪,而不是后期型的20 mm航炮。飞机全身涂有东南亚迷彩,编号也是早期试样。主翼下挂载有4枚750磅带弹翼的凝固汽油弹。接下来被改装成JB-57B用于高空相机校准,之后又改成EB-57B,负责中队防御系统评估测试,1982年从佛蒙特州空中国民警卫队158DSEG大队退役,目前陈列于俄亥俄州赖特.帕特森空军博物馆。
B-57B 52-1586“CONG BUSTER”,35TFW联队8BS中队,南越潘朗,1966年11月。这架飞机的机腹被涂成全黑色的,而且尾部的编号也换成了新的试样。在潘朗驻扎时,堪培拉中队使用机鼻彩绘达到了高峰,但澳大利亚的同行们则没有这么做。此机在主翼下挂载了4枚M117炸弹,战斗部陈旧,但弹翼是现代化的,并最终取代了二战时期的盒子弹翼的老炸弹。这架堪培拉于1968年4月3日在老挝上空被高射炮弹击中,迫降到潘朗后报废。
B-57B 53-3877“HELL’S ANGEL”,35TFW联队8BS中队,南越潘朗,1967年6月。此机是另一架在1967年夏涂有机鼻彩绘的堪培拉,绘制这样受欢迎的图案意味着不会使用颜料,而是马克笔。这架飞机在主翼下挂载了4枚M117炸弹,1969年改装成B-57G,1974年封存。
堪培拉B.20 A48-240,皇家澳大利亚空军第2中队,南越潘朗,1968年夏末。堪培拉B.20是澳大利亚制造的英国电气堪培拉B.2。第2中队于1967年4月来到越南,和美国空军的B-57中队一起归属35TFW联队管辖。所有到越南作战的堪培拉B.20都在垂尾上涂有红色的闪电,他们的无线电呼号是“Magpie”----澳大利亚当地的一种鸟类(鹊),希望能给中队带来好运。在皇家澳大利亚空军的48架堪培拉B.20中,有17架跟随第2中队来到越南,此机于1958年4月成为交付给澳大利亚空军的首架堪培拉。同年作为英联邦在东南亚的战略预备队而被部署到马来西亚的巴特沃斯基地,9年后跟随第2中队一起前往南越潘朗。注意飞机的任务次数是以天数为单位的橙色炸弹,被涂在座舱后方。这样的标记基本上被涂在所有参与越战的堪培拉机身上,更大一些的炸弹代表着100次攻击任务,而小的只代表一次。这架飞机和剩下的堪培拉一起于1982年6月20日退役,1984年8月飞越塔斯曼海前往皇家新西兰空军的威格拉姆基地,并在那里的皇家新西兰空军博物馆展示。
B-57B 53-2905,35TFW联队8BS中队,南越潘朗,1968年8月。那个时候,这架飞机进驻潘朗的新基地,而且涂有独特的越战时期的尾码----两个巨大的字母指代中队。8BS中队的尾码是PQ,13BS中队的尾码是PV,但是当后者于1968年1月15日解散后,PV尾码由8BS中队继续使用。此机是另一架于1964年被部署到越南的堪培拉之一,后来被改装成B-57G,但是在1969年12月16日于一场致命的事故中报销,当时由马丁公司的一名试飞员驾驶,正在测试单发的飞行能力,接着坠毁在马里兰州的肯特莫尔公园附近。
B-57C 53-3856,15TFW联队4424CCTS中队,佛罗里达州麦迪尔基地,1968年12月。B-57C是B型机的双杆操纵型,但是像后者一样完全具备作战能力。此机原先隶属克拉克基地的8BS中队,后来被派回佛罗里达州用于在满月项目中训练B-57G的飞行员。同样还用于为G型机发展新的战术。这架飞机仍旧涂有太平洋空军司令部的徽章,并于1981年12月退役封存。
B-57B 52-1567,35TFW联队8BS中队,南越潘朗,1969年3月。起初于1965年5月作为边和炮击后的消耗补充机体被送往南越,并在战区执行了近4年的任务。此机于1969年3月15日攻击阿绍峡谷的越共阵地时被地面火力击中,机组返回潘朗,因为发动机起火而不得不迫降,飞机停稳后两名机组拔腿就逃。
B-57B 52-1551,35TFW联队8BS中队,南越潘朗,1969年10月,这架飞机在最后一次任务中挂载了4枚M117炸弹,同样也是1965年增援自空中国民警卫队的补充机体,此机于1968年10月15日成为了最后一架离开南越的B-57轰炸机,飞机的启程被耽搁了,因为最后一刻更换主翼。返回美国后先后被改装成RB-57B和EB-57B,1978年从堪萨斯州空中国名警卫队190DSEG大队退役,此时的飞行时间已接近7000小时,这架飞机目前封存在达拉斯的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仓库里。
B-57G 53-3877,1TFW联队4424CCTS中队,佛罗里达州麦迪尔基地,1970年。在改装出来的16架B-57G中,有11架被部署到泰国乌汶参战,4架被留在佛罗里达州用于飞行员训练,1架在测试过程中坠毁。此机“养尊处优”地成为了一架昂贵的教练机,崭新的迷彩涂装上有1TFW联队的尾码和战术空军司令部的徽章。飞机下方挂载的M117炸弹并不是B-57G经常使用的武器,新的激光制导炸弹用在训练中太过昂贵,这架飞机于1974年2月被封存。
B-57G 52-1588,8TFW联队13BS中队,泰国乌汶,1970年9月。此机原本隶属8BS中队,在岘港和潘朗执行任务,1969年回到美国改装成B-57G,是1970年随13BS中队前往乌汶的11架G型机体之一。完成了20个月的战斗后,这架飞机被转交给堪萨斯州空中国民警卫队190TBG大队,1974年2月退役封存。
B-57G 53-3929,8TFW联队13BS中队,泰国乌汶,1970年10月,这是另一架在1969年撤出越南改装成B-57G并于1970年9月返回东南亚的B-57B。改成B-57G时原本的编号被保留了下来,但是在改装过程中,它使用了B-57E 55-4282的右主翼----一共有12架B-57E靶机拖拽机被改装成轰炸机并被派往越南,此机于1974年2月退役封存。
堪培拉B.20 A84-231,皇家澳大利亚空军第2中队,南越潘朗,1970年10月。堪培拉B.20不像B-57一样在主翼下有炸弹挂架,而只能在翼尖挂载副油箱,因为目标都在皇家澳大利亚空军飞机的机内载油作战半径以内,所以副油箱的挂点被改成了炸弹挂架。由于M117炸弹较长的弹体,这样的修改是必要的,在堪培拉B.20的弹舱里只能挂载4枚M117,如此一来翼尖上还能增加2枚。此机于1970年11月3日在岘港以南的广南省内执行战斗天点雷达轰炸任务时消失,残骸直到2009年才被找到。
B-57G 53-3889,8TFW联队13BS中队,泰国乌汶,1970年11月。执行了近4年轰炸老挝和越南的任务后,此机被送回马丁工厂改造成B-57G,并随13BS中队回到战区。借助G型机全天候飞行能力和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能力去轰炸胡志明小道沿途的目标。B-57G是最早将激光制导当作一般武器使用的飞机,事实上飞机的主翼下方什么都没有,而且很少看见一架如此“光滑”的飞机,此机于1974年2月退役封存。
B-57G 53-3931,8TFW联队13BS中队,泰国乌汶,1970年12月。这架飞机是之前美军首批部署到南越的B-57B之一,1964年9月随8BS中队进驻边和。像所有的B-57G一样,飞机下方挂载了4枚500磅的GBU-12铺路I激光制导炸弹。此机是唯一损失的G型机体,于1970年12月12日夜与一架O-2A前进空中管制机在天上相撞,堪培拉机组成功跳伞,但是塞斯纳的前进空中管制机组摔死了。
B-57G 52-1580,8TFW联队13BS中队,泰国乌汶,1971年2月。B-57G的外侧挂架上经常挂载激光制导炸弹,而内部弹舱里则挂载M35/36燃烧弹。图中,4枚燃烧弹被挂在了弹舱的旋转舱门上,而舱门处于打开状。燃烧弹的弹体里装有数百枚小燃烧弹,撞地后白磷点燃凝固的汽油,促使其燃烧。此机在1974年3月退役封存。
B-57G 53-3906,1TFW联队13BS中队,佛罗里达州麦迪尔基地,1971年春。这是一架被升级为B-57G的B型机体,接受改装后参与了铺路水道项目的测试,在机身的弹舱里安装一门M61A1火神加特林炮,而且带有一个能够360°转动炮塔,由飞机上的移动目标跟踪系统控制。尽管接受了测试,可是铺路水道并没有投入实战使用。移动目标跟踪系统是B-57F项目的少数几个主要的败笔之一。主翼下挂载的橙色物体是摄像机,用于拍摄航炮的运动。此机再未被派往越南,并于1974年2月退役封存。
B-57C 53-3840,1TFW联队4424CCTS中队,佛罗里达州麦迪尔基地,1971年。如果不是全部,那也有很多B-57C从东南亚被召回,并用于B-57G的训练项目。除了4架B-57G以外,所有的G型机体都被派往东南亚,这架B-57C用于13TFS机组们在进入战场前的驾驶训练。B-57G退役后,此机被改装成EB-57C,用于美国空军和空中国民警卫队评估防御系统,最后在1981年12月退役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