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道上炸坦克
尼克.帕尔迪诺(Nick Paldino)在1965年毕业于海军军校(当时八分之一的毕业生都会被调至其它军种服役),他是一名13BS中队的B-57G飞行员,后来长期服役于美国空军。确实,在越南的服役结束后许多年,他为帕纳维亚“旋风”攻击机的武器系统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同样还作为交换飞行员服役于英国皇家空军,帕尔迪诺回忆道:
“G型真的是一款精确制导武器的研究和发展测试平台,做任务简报的人总是来自于合同商----负责红外雷达的雷声公司等等,他们将负责所有的维护工作,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契机,他们拥有真正的实战环境来检测这一切。这就是今天你们见到所有精确制导武器的起源。当时的全部设备都是机密的,中队里只有34名军官,我被派遣到埃格林,被指派去测试激光制导炸弹系统,之后再部署到越南。
正在维护中的B-57G 53-2939,G型机在机鼻上装有先进的航电和目标瞄准系统,导致地勤们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来维护。经常是一周7天没有休息,而且还冒着酷热。他们得到的生产厂商技术代表的大力支持,来保证这种未来的系统正常运转,比如激光制导炸弹很少炸偏。
“到了战争的这个阶段(1971年),所有话题的重点都是数量----起落架次的数量、投弹的吨位数量、摧毁的卡车数量----然而这些数字都不代表战争总体的状况,这个时候,北越军的坦克也沿着小道南下了,当AC-130机组发现他们搞不定的目标时,他们就会叫我们过来。AC-130把标注出目标,剩下的轰炸就由我们来解决,而且他们甚至会告诉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投弹。我们接受他们的指挥,我执行过38次任务,并有4次和他们一起合作,但是我们从未受过上级的指示,而是作为任务的一部分直接与AC-130合作。”
B-57G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单独执行任务的,他们将会派往一个地区展开活动,沿着小道,摧毁上面任何活动的物体。根据帕尔迪诺所述,也有很多的大象在小道上行走,它们会在红外雷达上产生一个巨大的热源,外形与坦克不一样:
“我们通常都在主翼下挂载4枚激光制导炸弹,在弹舱内挂载4枚集束炸弹,目标多变,我们的指令非常笼统。我们被指派到一片空域执行任务,并伺机攻击目标。我们进入的这片空域范围通常是100英里²----在小道上,同时开始工作。我们的目标是基于从传感器和其它来源的情报,你从来都不知道你接下来将会遇到什么,有的时候你飞了两个半小时却什么也看不见,但其它时候,地面上很多东西都在移动。
“你得经常依靠你的后座来证明你是否击中了一些东西,我们以200英里/小时的速度游荡。在这些天里,我们使用老旧的红外雷达来搜索目标,我们没有用于识别树林里的大象与坦克之间区别的照片,在飞到它们头上之前我们什么也不知道。然后,我会按下惯性导航系统的按钮,继续飞4至5分钟,再转回去,如果那是一头大象,它的速度不会很快,但如果是一辆卡车或者一辆坦克的话,它在这段时间里的移动速度会很快。接着,我把飞机拉起来,通过计算机算出的弹道来知道我何时应该投弹。这就像把炸弹抛出去轰炸一样,在爬升时投弹,而且结果通常都很精确。当后座开始照射目标、引导头开始寻找激光照射点时,炸弹还有足够的时间来修正它的轨迹。
1972年4月12日,尼克.帕尔迪诺上尉(左)和带皮帽的领航员罗恩.席尔瓦上尉准备最后一次起飞离开泰国。
“在这些特别的任务里,我们从他们头顶上飞过,然后那些坦克开始加速,炸弹扔下30秒后便击中了目标,因为我们的飞行高度只有3000英尺。你可以看见坦克在加速的同时激光制导炸弹在修正姿态,炸弹落到坦克后方6英尺的地方,我看见坦克的‘屁股’三次翻过来。然而,当我们返回基地后他们,只给了我们一个可能摧毁的战果!情报人员说因为坦克没有炸掉,这就不算是摧毁。其他人对我说,如果我们还带着炸弹回来,他们就不会记上我完成了这次任务。”
G型机也许很丑陋,但它们的能力和精确度都是相当高的。这些,再加上高度机密的“魔法”系统,给它们培养出了一种神秘的险恶性。而且对一些驾驶飞机的机组来说,每个人都想看一眼‘龙’是怎么工作的。可是对于B-57机组而言,夜晚似乎是无止境地在黑暗中与高射炮作斗争,使得他们无法享受自己的飞行。
1971年4月,武器系统官迪克.方丹(Dick Fontaine)上尉和麦克.索恩一起执行了一次任务,他们遇见了一名前进空中管制员,他想看看这架飞机和著名的“可笑的炸弹”是怎么使用的。方丹和索恩没有让他失望,就像前者描述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