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弹猫的诞生1991-2000

F-14 Bombcat—The US Navy’s Ultimate Precision Bomber

“经过了VF-103中队数个月的工作后,在拉瑞.斯拉德的率领下,蒙蒂.华生带着一支马丁.马丽埃塔公司的小队来到了现场,而且和丹.菲施霍夫一起合作。我们从1995年3月起开始用F-14B 161608进行试飞,我们的吊舱和美国空军的不一样,增加了前视红外热像‘苏打水吸管’(传感器捕获的图像显示在座舱的显示器上)的GPS/惯性导航能力,因为F-14的雷达的空对地模式无法描绘目标的曲线。飞机上的惯性导航系统也很落后,偏航得太厉害,而且没有GPS的辅助。

“1000磅GBU-16炸弹的弹道和激光制导教练弹的弹道也被追加进去,在吊舱和后座的8 x 8英寸可编程战术信息显示器(PTID)上显示出来,后者取代了之前标准的鱼缸式战术信息显示器----把雷达和蓝丁吊舱的信息都显示出来。

1995年9月在VF-103中队飞行线上拍下的照片,使用这些铁炸弹时不需要激光制导。所有这些500磅的BDU-45/B教练弹都安装了BSU-86/B蛇眼高阻弹翼,全部用于戴尔镇靶场的训练。停在炸弹旁边的是F-14B 163125,此机在1988年12月交付VF-103中队,后来相继服役于VF-32、VF-143和VF-101中队。

“数据线还被接到飞行员的垂直显示指示器上,这里就在电视摄像机所在的位置。F-14的飞机改造还包括了专门的‘硬线’,从蓝丁吊舱接到一台机背的GPS天线上,同样还从蓝丁吊舱的挂点接到座舱显示器上。但是吊舱没有与武器系统、传感器、外挂物管理系统整合在一起,这意味着F-14的软件依旧保持不变,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的精力对飞机的武器系统代码进行修改。F-14甚至‘不知道’蓝丁吊舱被挂在了飞机上!GBU-16和激光制导教练弹的投放是由飞行员手动完成的,由蓝丁吊舱的软件将数据显示在显示器的屏幕上,进行时间倒数,来告诉飞行员何时应该投弹。

在我们第一次挂载吊舱飞行前,‘Rat’向那些具有蓝丁吊舱使用经验的F-15E飞行员和武器系统官施压,这样才能尽可能多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而且我们上了一台F-15E模拟器,一起练习使用流程,即便是“控制”和布局与雄猫不同也无妨。

“在我们第一次使用吊舱飞行时,‘Rat’和我就是在中空做环状罗宾圈飞行,期间我学会了如何使用蓝丁吊舱,而且进行了模拟攻击的练习----飞机上没有挂载炸弹,使用的也是对眼睛无害的激光目标照射模式。几次试飞后,接下来我们到戴尔镇的靶场上投放激光制导教练弹----投球!之后又带了2枚GBU-16激光制导炸弹----再度投球!然后,我们飞到波多黎各的别克斯岛靶场上,用我们的雄猫演示机投放炸弹。这一次,我们联队派来了1架雄猫和2架F/A-18C进行安全跟踪和摄像。这两架大黄蜂都挂载了AAS-38A夜鹰红外前视热像吊舱和ASQ-173激光目标跟踪吊舱(LST)。

从左到右:VF-103“重击手”中队臂章(1995年),VF-103中队“短棍和梅花”臂章(1993年),VF-103中队“海盗旗”臂章(1997年)。

“由于蓝丁吊舱没有激光目标跟踪能力,大黄蜂的工作就是跟在我们后方数英里处,确认蓝丁吊舱的激光确实照在了瞄准点上,而且激光的能量足够引导GBU-16的投放。基于戴尔县靶场上的训练结果,我们对雄猫/蓝丁吊舱的组合很有信息,但是‘Rat’担心如果我们把炸弹扔偏了,我们也许不知道是吊舱出了问题,还是GBU-16的引导头或折叠弹翼出了问题。只要炸弹仍偏了,我们就不想去找出那些原本不存在的蓝丁‘幽灵’。

“首先扔在别克斯靶场的是2枚GBU-16教练弹,用显示器‘投球’!接下来是5枚GBU-16实弹----其中一枚没有命中瞄准点,但是安全落在靶场里并启动了风险模式。飞行结束后,回顾蓝丁吊舱和大黄蜂激光目标跟踪吊舱的录像带时发现激光一直都照射在瞄准点上,而且激光能量也足够,所以我们认为这枚GBU-16是坏弹。我们立刻回去准备最后一次投放,和‘Snotty’一样,‘Rat’是相当有远见和洞察力的,和我们的大黄蜂机组们一起在别克斯靶场里策划评估。

在雄猫高级打击大纲于1991年秋取代了舰队中队准备大纲后,VF-103中队是首批完成训练的F-14中队之一,让机组们学会执行对地攻击任务。这张于1993年9月摄于欧塞纳站的照片中,F-14B 161601挂载了一枚1000磅的Mk83炸弹和一枚AIM-54C不死鸟导弹,主翼下方的挂架上挂载了一枚AIM-9L导弹。之后没几天,这架飞机于9月13日失控坠毁在哈特拉斯角以北40英里处的海面上,机组跳伞后被一艘渔船救起。

“剩下的3次投弹都按照计划展开----用显示器‘投球’!在目标上空看着高爆弹把坦克炸掉的视频真爽,我们就像是刚拿到新玩具的小孩一样开心!有一次和‘Rat’一起投弹时,我们把战斗机联队的联队长斯诺德格拉斯上校也叫来了,他还和VF-103中队的跟踪机驾驶员奥托.西贝尔(Otto ‘Lecter’ Sieber)上尉进行了一次适应性飞行,我也带着雷达拦截官‘Lumpy’拉尔森上尉到天上去适应一下蓝丁吊舱。

大黄蜂飞行员们要求和我们边靠边的一起飞,距离的数值在录像带的声音里被告知----当雄猫和大黄蜂飞行员能够在座舱显示器里识别出目标特征时的定性说明。我们肯定这些信息是不会错的,但是大黄蜂飞行员想和我们一起拍摄,给作战顾问团(OAG)提供些材料去改进大黄蜂的夜鹰吊舱。在返航途中,我让达纳.德维少校适应了一下蓝丁吊舱,他是我们在战斗机联队里的主要协调人,也是蓝丁项目后的一大推手。

“1995年4月回到欧塞纳(Oceana)后,我们带回去了大量的演示录像,展现出的成功超出了我们当时的想象,接下来,我们又携带激光制导教练弹进行了数次测试,有的时候根本没有携带炸弹,而‘Snotty’也得到了一次操作蓝丁吊舱的机会。CVW-17的副联队长詹姆斯.佐特曼(James Zortman)上校、CVW-7的联队长罗恩.麦克拉夫特(Ron McElaft)上校、CVW-3联队长汤姆.泽立博(Tom Zelibor)上校都参与了适应性飞行。

回到欧塞纳后,“Clubleaf 213”在联队里用于高级军官的适应性飞行,尤其是吉姆.佐特曼(Jim Zortman)上校(CVW-17副联队长及A-6领航员/投弹手)、罗恩.麦克拉夫特(Ron McElraft)上校(CVW-7联队长)、汤姆.泽立伯(Tom Zelibor)上校(CVW-3联队长)。在这张摄于1995年6月的照片里,飞机的主翼下仍旧挂载着蓝丁吊舱,当年秋天,8B适配挂点上安装了响尾蛇导弹发射导轨。此机在1983年8月交付VF-124中队,当时仍旧是A型,之后转交给VF-124中队,升级为B型后交付VF-103中队,接下来随VF-102中队参与了2001至02年间的持久自由行动作战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