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弹猫的诞生1991-2000

F-14 Bombcat—The US Navy’s Ultimate Precision Bomber

虽然大西洋舰队攻击武器和战术学校(由于雄猫中队开始换装超级大黄蜂而在2002年3月被并入到大西洋舰队战斗攻击机武器学校内)看起来像是机组在加入F-14中队前最后的“结业学校”,但VF-101中队的飞行员和雷达拦截官最初将雄猫当成轰炸机使用的。在2002至03年间于该中队担当教官的就有约翰.萨科曼多中校,他刚随VF-213中队参加了持久自由行动:

“来到中队后,飞行员立刻被分开,学习驾驶F-14A/B或D。”他说,“一旦他们取得了航母上的起降资格后,F-14A/B飞行员又会由于型号原因而分开,雷达拦截官在抵达中队后被分去驾驶F-14A/B或D。这些驾驶F-14A/B的机组们直到分配给一线部队后才知道他们会去驾驶何种飞机,F-14A/B使用的是原始的AWG-9雷达,所以雷达拦截官可以毫无压力地在这两种型号之间更换,然而,F-14D的APG-71雷达则是完全不同的系统。

虽然在2004年7月将要开始最后的雄猫巡航,但VF-11中队的机组继续使用F-14B进行训练,直到它们在2005年4月退役。照片中,F-14B 163227正在返回欧塞纳站,机身下方的BRU-42复合挂架上挂载了激光制导教练弹。此机在1989年8月交付VF-211中队,之后相继服役于VF-101、VF-102、VF-103中队,2003年加入VF-11中队后成为了他们的联队长机,并跟随CVW-7联队登上乔治.华盛顿号参与了伊拉克的战斗。2005年4月退役后在戴维斯.蒙森基地封存,2008年6月拆毁。

“对地攻击课程只占整个雄猫训练大纲的20%,但是加上低空路线训练后则上升到了35%。我们在500英尺的高度上进行战术编队飞行,并且为接下来的低空拉起投弹做准备。空战训练占整个大纲的40%至45%,剩下的20%是舰上训练。据我所知,没有飞行员因为轰炸课程而被刷掉的,90%被刷掉的飞行员都是因为他们无法完成航母起降训练。我可以估计每期学员里有大约10%的飞行员因为航母起降训练而被淘汰,唯一一名退出的雷达拦截官还是因为健康问题。

“中队的训练大纲是用来教会新毕业的飞行员借助F-14上的高级轰炸设备来进行目视投弹,我们教授的一共有3种方法:连续计算着弹点(CCIP)、计算机目标(CTGT)和手动。新的F-14飞行员将进行6次模拟投弹练习,然后进行更加高级的训练。每次任务里,每一名飞行员都要扔下6枚25磅的Mk76教练弹,再通过消除距离‘牛眼’最近和最远的炸弹,把根据4枚炸弹到‘牛眼’的距离算出平均值来判断方圆误差率(CEP)。高级攻击训练大纲包括了计时的低空路线飞行,而且规定了抵达目标上空的时间(ToT)。接下来是自我保护的空袭,此间,一支F-14双机编队将在一条规定的路线上拼杀,干掉来袭的‘敌机’再汇合。他们自己判断时间,以此来按时抵达目标上空,扔下炸弹后再度杀出去,我们规定机组抵达目标的时间误差范围在±10秒内。

挂载了Mk76教练弹,“Ripper 207”正在滑行中,准备起飞执行训练任务,照片摄于2005年3月的欧塞纳站。此机在1983年交付VF-143中队,接下来相继服役于VF-74、VF-101、VF-102、VF-32和VF-11中队----并且参与了2002年的阿富汗战争,最后于2005年4月退役。

“连续计算着弹点是我们在俯冲轰炸中使用的方法,它能够提供一个动态的武器下落路线,从抬头显示器的速度矢量线上延伸至武器命中点(WIP),后者在抬头显示器上的符号是一个星爆。当你俯冲下去后,你将把这条线拖向目标,直到将武器命中点置于目标上,然后按下投弹按钮。这样的方法相当精准,通常的误差范围都不会超过25英尺----对于Mk80系列铁炸弹而言已经足够。

“计算机目标是由飞行员使用地面的预定坐标将水平或俯冲轰炸的航迹连接起来,这种方法既适用于水平轰炸,也适用于俯冲轰炸。在水平轰炸中,你需要精确的坐标,使得你能够在抬头显示器上划出一条带方向的航迹----有上下投弹标记----指出应该在何时投弹。这时,你要一直等到上下两个投弹标记重合才能按下投弹按钮。计算机目标投弹法在俯冲轰炸中是运动型的,采用这种方法时,飞行员要通过油门的调节让坐标‘变甜’。当然,在上下两点重合之前,你只有一秒钟左右的时间来调整飞机。手动投弹是最后的方法,其实就是一个直接的抬头显示器标线设置,这个结果是静态的,也没有进行风力校正,除非不得已,否则没人会去使用这种方法。

2003年在北卡罗莱纳州的一次训练演习中,VF-103中队的彩色机正在搜索目标。这2架飞机(F-14B 162918和163217)挂载了AIM-9和AIM-7教练弹以及一枚Mk83教练弹。抵达北阿拉伯湾后,“Victory 100”和“Victory 103”分别在费卢杰之战中扔下了2枚和4枚激光制导炸弹。

“在进行目视轰炸时,雷达拦截官将帮助飞行员清点命中的数量,和其它飞机保持目视接触。与飞行员不一样,雷达拦截官在作战换装中队里仅完成1次或2次目视投弹训练,进入一线部队后更多的是蓝丁吊舱的使用训练。确实,在轰炸时,后座雷达拦截官专门负责操作吊舱,而前方的飞行员负责投弹。当飞行员进入一线部队后,他们还会在法龙站参与战斗攻击机高级预备项目,并在巡航前的准备期间优化他们的对地攻击技术。一线部队装备了蓝丁吊舱,但是作战换装中队里的数量却不多,当机组进入了一线部队后,他们将训练借助蓝丁吊舱的前视红外能力来投弹,作为攻击机群的一部分去执行自我保护的攻击任务,用激光制导教练弹来模拟激光制导炸弹。激光制导教练弹的引导头将根据一个已经编写好的激光代码进行引导,这个代码是由雷达拦截官输入到蓝丁吊舱里的。

“法龙站有大量的目标供雷达拦截官来磨炼他们的吊舱使用技术,在部署前的准备阶段,绝大多数机组都有机会扔下5枚激光制导教练弹和2枚实弹。最后,学员们在抵达一线部队之后才进行TARPS侦察吊舱的训练,他们将在这里学习使用吊舱里的各种系统、在防区外拍摄目标照片、制定整个侦察行动的最佳飞行路线。吊舱全重1800磅,挂载在飞机的尾部,以便能够将其带回到航母上。如果你带着TARPS吊舱降落在航母上时速度稍慢或者高度稍低,你就会拉断一根阻拦索!”

一开始由于数量稀少,VF-101中队几乎没有几台蓝丁吊舱,到了2004年末,随着大量的雄猫退役,他们的蓝丁吊舱数量一下就变得充足起来,足够配备中队里所有的雄猫。这架F-14D 163895在2005年3月参与了VF-101中队最后的一次海上训练,在弗吉尼亚州外海登上西奥多.罗斯福号。根据VF-101中队的教官约翰.萨科曼多所述,“舰上飞行占整个飞行员训练课程的20%,在我印象里没有任何人因为轰炸训练而被刷掉,但是在被刷掉的飞行员里,有90%都因为舰上起降不过关。”

VF-101中队的对地攻击课程只占整个雄猫学员课程的20%,但是加上低空路径训练后就增长到35%。这张照片在2004年6月于罗德岛上空摄于一架C-130J上,这时VF-101中队拥有了大量的雄猫(他们在90年代初曾拥有多达130架),但是随着A型和B型的退役,最后只留下了D型。机身上没有任何外挂物,这架F-14D 164601由雄猫表演机组乔恩.坦格雷迪(John Tangredi)上尉和乔.鲁齐茨卡(Joe Ruzicka)上尉驾驶,最初在1992年交付VF-124中队,之后相继服役于VF-101、VF-31、VF-101中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