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F-104系列战斗机服役史

F-104 In Taiwan

三.从“阿里山七号”到“阿里山十一号”:军售“星战士”入役记

虽然台湾空军在“阿里山二号”至“阿里山六号”计划中先后获取了为数不少的F-104G及少量F-104A战斗机,但是这与原先的预期数字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随着第4、第11大队所属的F-100“超佩刀”战斗机逐渐已经不堪使用,台空军除一方面加速自行组装美制F-5E/F“虎II”战斗机,一方面积极以有偿购买的方式取得美国或欧洲国家退役的F-104“星战士”战斗机,以填补现役中队的实力。

1974年8月,鉴于此时第3大队F-104G已经在事故和作战中先后损失30架,台湾空军计划向西德方面购买一批退役的F-104G。不料由于消息泄露并引发一系列政治和外交上的困扰,这个方案最终以流产告终。这也是台空军第一次购买二手“星战士”的尝试。

编队起飞的4147号,教练机的缺乏一直是台空军“星战士”部队的一大烦恼

前面提到,为了弥补第3大队的事故损失,第41中队于1974年11月被并入第8中队。同样是为了弥补事故损失,台湾空军还在1975年交付的“阿里山七号”计划中获得了7架F-104D,用于补充第三联队(此后改名为第427联队)教练型“星战士”机队。这是台湾空军第一次获得以有偿军售方式提供的“星战士”战斗机。截止到1975年底,第3大队及第12中队因连续不断的事故损失,还能飞的TF-104G只剩下第3大队的4147和4149号,以及第12中队的4146号机。双座型教练战斗机的缺乏,极大地影响了部队训练进度。从1975年11月至1976年底,这7架F-104D飞机陆续经整修后被运回台湾。这些飞机来自美国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的封存战机,经驻美副武官唐飞中校挑选后整修并重新服役,除1架拆做备份零件外,其余6架被赋予4161-4166(其中4166号没有雷达)的编号。这些F-104D所装备的发动机为J-79-GE-7A型。

虽然F-104D的到来缓解了双座教练机的缺乏,但在实际训练中其数量仍然是捉襟见肘。负责训练的第7中队史济民和第28中队王止戈教官在接收F-104D后每天没日没夜地带飞训练,花费了足足两年时间,才将分发至第3大队的空官59、60期毕业生学员完成“星战士”换装训练。此外,F-104D在航电仪器上也与F-104G有很大不同。前者没有惯导系统和火控雷达,因此无法模拟全天候拦截和对地攻击训练,使得训练效果不如TF-104G。

“阿里山8号”首架4186号机出厂仪式,可见机上丛林迷彩

随着新竹第499联队F-100A/F“超佩刀”战机的逐渐老化不堪用,台湾空军开始在欧洲国家寻求购买二手F-104“星战士”战斗机,以作为自制IDF战机服役前的过渡。最初洽购的对象是比利时皇家空军的二手F-104G,但因为价格因素最终交易告吹。为补偿 “八一七公报”中对台军售的限制,美国政府同意在 “阿里山八号”计划中牵线台湾购买从西德空军退役的27架TF-104G和39架F-104G,另外包括27台J-79发动机和17具加力燃烧室备件。这也是台空军第一次获得从欧洲国家退役的F-104。这些F-104G原为西德空军驻卢克基地的训练单位所用,在退役后以近乎“热机”转交的方式卖给台湾,并被统一编号为4362-4400(F-104G)和4147-4197(TF-104G)。

1982年4月,第一批2名先遣小组成员奉命前往美国。1983年1月,第一批4名种子教官(成员有负责航空电子系统的第3修补大队梁新明少校、陈新鑫少校,第7中队分队长杨定辉少校和来自空军第1后勤指挥部,负责弹射座椅的薛品官少校)抵达美国亚利桑那州卢克空军基地,开始清点所要运交的飞机和器材。1983年1月14日,第一批23架飞机和26台发动机散件被以海运集装箱的形式运抵高雄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卸货时由于负责接收人员的疏忽,撕毁了原有集装箱上的分类标签,致使后来又不得不花了半年时间进行再清点。清点完毕后的散件被分别送到各相关厂所进行处理,最后统一运到屏东空军基地内的第1后勤指挥部进行总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