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F-104系列战斗机服役史

F-104 In Taiwan

所谓“始安机”,即安装最先进美制PC-201 LOROP(Long Range Oblique Photography)远距离相机的RF-104G。PC-201相机原为侦察卫星所设计,镜头焦距高达72英寸,可以保证RF-104G在远离大陆40海里距离上安全地拍摄沿海重要军事目标。该套系统在安装时需要完全卸下F-104G原有的机头和雷达组件,替换为一个全新设计的光学相机机头,因此丧失了发射“响尾蛇”导弹的能力。

装备“始安”相机的4400号机,可见机头侧面的特殊窗口

1983年7月1日,台空军派出沈海亭、梁玉飞两位飞行员,和王伟、陈以昌、陈伟清、曹官栋等4位地勤人员前往美国进行“始安机”种子教官训练。同年8月1日,第12中队正式升格为独立中队(首任队长为萧金泽上校),9月16日全队开始前往清泉岗基地进行换装训练。

从1985年4月起,因两岸关系缓和,第12中队RF-104G奉命停止执行针对大陆沿海地区的例行高空高速侦察,转而只在“有必要”时出勤。

时间进入到1990年,随着第12中队的RF-104G在频繁的高强度使用耗损很大,该中队又从第3、11大队手中拿到了4371、4375、4378、4387号单座F-104G,以及4182、4186、4193号双座机,用以填补作战和训练之用。

在冈山空军军史馆展示的“始安”相机

第12中队的RF-104G与第11大队的F-104G在1990年曾经发生过一次最接近实战的遭遇。7月20日,为了侦察怀疑新部署有新型号战机的浙江路桥机场,第12中队派出了副中队长林建戎中校(驾驶“始安机”)和飞行员许竹君上尉(驾驶KS-125A机)前去侦察。同时由新竹基地的第11大队田定忠中校(1号机),刘文祥上尉(2号机),杨志诚少校(3号机)和葛继贤上尉(4号机)四机F-104G编队负责掩护。另外还有嘉义基地的4架F-5E随时待命。

侦察机和掩护机于9:30分别从桃园和新竹起飞,侦察机从南竿岛开始进入侦察航线对温州机场进行照相,高度约1.3万米,速度1.2马赫,距离大陆约10海里;掩护机则位于后方4-5海里,高度约1.1万米。当机群飞过南麂山群岛时,台空军战管发现解放军4架歼-8战斗机已经前来拦截。距温州机场约30秒航程时,战管发出警报“歼-8在六点钟方向,距离5海里!”由于“始安机”在关闭相机后需要30秒才能进行剧烈机动,否则相机就可能在大过载中损坏,因此侦察机编队直到完成关机后(一说是飞行员故意违抗命令)才右转向090°方向飞出外海。此时,掩护机编队已经目视发现了歼-8编队。由于不想将机尾六点钟方向暴露给歼-8,田中校选择违抗战管的命令,采取左转,一度使得F-104G和歼-8距离缩小至3海里。幸好双方在最后关头保持了克制,才使得这场自“113空战”后最为惊险的空中摩擦没有演化成一场正在的流血厮杀。

改装了“始安机”机头的4371号F-104G

1992年7月6日,第12中队RF-104G出动前往侦察解放军沙堤、惠安、马巷等空军基地红旗-2导弹部署情况,在带回大量照片情报后成功返回基地。

1994年3月16日,出于简化后勤保障考虑,第12中队奉命迁往新竹基地,并入第499联队,共同与第十一大队使用“星战士”的维护设施(在桃园基地的第五大队使用的是F-5E/F,两者维护支持设施显然不同)。即使这样,随着“星战士”机队的逐渐老旧,第12中队的可用RF-104G也在不断减少。同时台空军地勤人员发现,维护PC-201相机也是一件极难完成的使命。据说PC-201“始安”相机在服役过程中很少保持有两部同时能用的时刻。

第12中队4378号机涂装示意图

1995年,难伺候的“始安机”正式宣布退役。同年3月RF-104正式停止全部大陆侦察任务。一部分幸存的“始安机”(如4400号)被改回F-104G战斗机构型继续使用。

随着RF-5E“虎眼”侦察机的逐步服役,第12中队的RF-104G也逐步走到了服役的尽头。1998年5月8日,隶属于第12中队的4186、4196号完成了最后一次飞行——从新竹基地飞往清泉岗基地,前去参加F-104“星战士”系列战机的退役典礼,这也是第12中队的“狼嚎机”最后一次响彻在天际。

4400号机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