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F-104系列战斗机服役史

F-104 In Taiwan

十三.“寡妇制造机”恶名

毫无疑问,在F-104“星战士”系列战斗机整个服役史中,最为出名,或者是最为臭名昭著的一点就是该种飞机频发的事故,因而被冠名以“飞行棺材”和“寡妇制造机”之恶名。在台湾空军前后38年,总计38万余飞行小时的服役期中,先后有114架“星战士”坠毁,平均每四个月坠毁一架,共导致62名飞行员身亡。以机队总数(不计购入的零件备料机)计算,台空军的F-104足有46%坠毁!以总体509名飞行员失事率计算,先后有12%的“星战士”飞行员丧生。分类统计,全体事故中有约45%可归因于机械故障,约45%可归因于人为失误,另有10%为不明原因。

台湾空军“星战士”高得吓人的事故坠机比率可以归咎于以下三点:首先,由于F-104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化的两倍音速战斗机,这就注定了其在设计上有着众多的不成熟之处。举例来说,F-104为了追求高速度和低阻力,特意采用了小机翼、高翼载的设计。这样带来的负面结果就是“星战士”差劲的低空低速性能,尤其是以肩负对地攻击能力的F-104G型战斗轰炸机为甚。飞过“星战士”的中外飞行员一致承认,F-104系列战斗机在低速条件下的操纵性能“比一块砖头好不了多少”。在实际使用中,F-104一旦在低空遭遇失速或发动机熄火等严重故障,飞行员除了弹射跳伞,别无选择。

除了低速性能差之外,“星战士”还存在着操纵系统经常在莫名其妙的情况下失灵,进而导致飞机坠毁的毛病,这样的问题就连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也无法避免。其中这又以1967年12月25日的4143号TF-104G坠海事故最为典型。当天由孙祥辉(即前面所提及的F-104G种子教官之一)和黄瑞文所驾驶的4143号TF-104G与唐飞和詹鉴标所驾驶的另外一架TF-104G演练“双机重叠攻击”。当天的训练计划要求F-104战机驾驶员利用该机俯冲速度高,爬升快的特点,在高空对假想敌(即解放军的米格21)完成站位后,以高速俯冲攻击目标,得手后降至中低空(大约4500米)的拉起线后再爬升至原来高度,完成对下一轮攻击的站位。当4143号机按计划完成了一个俯冲攻击后,直降至3000米以下也未能拉起,其中一名飞行员此时不得不选择了跳伞,但另外一人却未能及时逃生,最终与飞机一同坠入台中外海。由于救援直升机迟迟未能赶到现场,在坠机现场海面上空盘旋的唐飞和詹鉴标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成功逃生的那一名战友被未能及时摆脱的降落伞绳拖入海底。由于一直未能查明飞机未能及时拉起的确切原因,因此这起导致两人丧失的事故只能以“未知原因致使操作失灵”定论,就此成为了一桩无头案(另有说法是,该机坠毁的可能原因为飞机液压系统维护不当,致使负G飞行时液压油内残留的空气阻塞,即“液锁”故障所致)。

摆放于台空军航空技术学院的一台J-79剖视教具

其次,台湾空军的F-104系列战斗机来源庞杂,零部件补给不易是事故多发的一大原因。总体而言,F-104是一种极端精密且娇贵的飞机,需要耗费大量的零部件和时间精力才能维持其妥善状态。举例来说,F-104系列战机的起落架轮胎特别脆弱,按美军操作手册规定仅能进行约6次起落就必须更换,在使用中稍有不慎就会爆胎,进而引发严重事故。偏偏台湾空军受限于有限的经费,无法采购足够的轮胎备用。为了能尽量减少轮胎的损耗,台空军飞行员不得不摸索出一套特别柔和的起降操作程序,以延长飞机轮胎的使用寿命。相比能自行组装并生产一部分散件的F-5E/F,偏偏台湾岛内无力生产“星战士”的零部件,只能在海外市场上搜集二手F-104,拆散后用作零部件来源。如前所述,由于台军获得的“星战士”整机和零部件来源于美加日等国不同的制造商,加之台空军维护人员素质欠佳,这就注定了台空军“星战士”机队极高的失事率。

曾经是一名资深F-104飞行员的唐飞上将回忆说,在“星战士”机队服役后期,因发动机失效或起火所导致的飞行事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其中又以发动机零部件短缺和缺乏维护为主要原因。但由于实在缺乏相关零部件外购渠道,因此相关维护单位违规使用不合格零件或混用不同牌号发动机部件的情况屡见不鲜。举例来说,负责维修“星战士”的台空军后勤司令部通过“阿里山八号”计划获得过一批前西德空军库存的J-79发动机整机。在移交前德方技术代表警告说,这批发动机虽然使用时间不长,但是封存已久,因此绝对不要直接拿来装在飞机上使用,只能拆做零部件供给其他的发动机。偏偏不信邪的后勤司令部将这一警告当成了耳旁风,不料第一架安装这些封存货J-79的“星战士”就在试飞中因发动机失灵坠毁。更为著名的一个例子是发生于1993年,台空军保修单位将原本严格限定于F-104J/DJ的石川岛播磨J-79-IHI-11零部件安装在原版J-79发动机上,结果导致一架F-104G因发动机停车而坠毁,飞行员张复一跳伞落入深山,直到三天后才被成功救回。

在第三大队服役时的唐飞少校,可见右臂上的F-104臂章

最后,台湾空军相关操作和维护人员训练不足,加之部队管理混乱也是造成坠机事故频发的一大诱因。如前所述,精英荟萃,第一支接收“星战士”的第8中队由于换装时间紧迫,在接受实地换装训练时甚至连相关技术条令都未能全部完成学习;许多人仓促之下甚至在由美军教官带飞一次后即放单飞!这样做的恶果就是该中队在短短六年间就在事故中报销了9架飞机,占全中队实力的1/3!

这样的情况在以后也没有得到根除。例如在“阿里山十号”计划期间,屏东第1后勤指挥部试飞官曾驾驶一架刚维修好的前丹麦空军F-104G升空试飞,但是在飞机降落后不久,人们却惊讶地发现该机的螺丝落了一地!事后的追究显示飞机机翼安装时人员未注意螺丝长短为主要原因。负责的生产科长也因此遭撤换处分。

少见的几个例外发生在唐飞上将担任中队长及大队长时期。鉴于亲身经历的几次事故,唐飞发现飞机液压系统维护不足,液压油中存有气泡是导致液压系统在负G飞行中失灵(即“液锁”现象)的一大原因。同时飞机前起落架气压不足,容易导致飞机起飞失败坠毁(F-104G因机身重量更大,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以往地勤维护人员因维护液压系统和起落架都需要出动专用车辆和装备前往距离机务室很远的各个机堡内逐个处理,所以为了“省事”,往往对以上两个问题听之任之!得知这一情况后,唐飞要求维修人员务必在起飞前加强相关检查,就有效降低了失事率。可见,最后决定任何先进武器效能的因素还是人!

新竹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