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中的F-105雷公米格杀手(雷公续篇)

F-105 Thunderchief MiG Killers of the Vietnam War

第三章 激烈的战斗

从1966年9月4日至1967年1月初,米格机几乎每天都会出现,而且他们在天上的攻击性更强,地面管制拦截网络的协调也被改进了。1966年9月,F-105联队和北越空军之间爆发了大量激烈的战斗,导致雷公机群于21日获得了第3个战果。在9月9日的第一场空战中,几架米格-21出现在了一支铁掌机编队的后方,美国人这次又没有得到警告,因为所有的飞机都飞行在EC-121预警机雷达搜索范围的下方。F-105编队的长机绕到了其中一架米格机的后方,打出了600发炮弹,没有命中目标,之后贴着峡谷地面,在100英尺高度上以650节速度离开。米格机一开始跟在后面,但很快就调头飞走了。

2架米格-17在答求(Dap Cau)铁路大桥上空拦截了一支388TFW联队的铁掌机编队,他们在编队离开目标的时候咬住了那架长机,但是雷公飞行员加速甩掉了他们。他的僚机从米格机后方接近,穿过85mm高射炮弹幕靠近他们。他开炮了,但是才打了6发炮弹,航炮的剪切销就失效,导致航炮无法工作。再一次,他们没有收到米格机出现的警告,但是F-105飞行员借助他们的速度逃走了。

一架雷公的照相枪照片不仅暗示了和米格-17和另一架F-105之间艰苦和致命的战斗,驾驶着一架和B-24一样的喷气机(但是载弹量更多,机组也少了10人)与米格-17缠斗,这需要飞行员精确地判断何时脱离战斗,何时在敌人追上之前加速。F-105飞行员并不能简单地使用F-4机组们的战术,因为在垂直机动中,鬼怪II的巨大推力占有明显优势。

388TFW联队的攻击编队在轰炸同一个目标时也遭到了拦截,向大桥扔下了M118和CBU-24炸弹后,米格-17出现了。其中一名第一次轮战的F-105飞行员扔掉了主翼挂架,绕到一架米格-17身后。他几乎就要进入了一个绝佳的攻击位置上,这时那名北越飞行员突然做出了一个大过载转向机动,很快就朝这架F-105迎面飞来,但是他选择脱离攻击返回白马基地。就在这支F-105机编队完成队形重组之际,约翰.卡斯珀(John R Casper)中尉驾驶的F-105D 62-4306被57mm高射炮击中,飞机的右主翼被打掉了一半。卡斯珀弹射后被救走,这是他在六周内第二次跳伞。他的同伴注意到在前一天晚上,他把“防弹胡子”给剃掉了,也让他们对这种迷信更加深信不疑。

9月15日和16日再度出现了米格机,而在第二次遭遇中,F-105编队扔下外挂物转向迎敌,在北越战机完成工作离开前开火。同一次任务里,另一支柯叻的F-105编队看见了3架米格-17呆在低空,准备等着爬升到他们后方攻击。编队长机决定绕到米格机后方,于是采用了一种战术,他去追击第三架敌机,而他自己的第二支双机编队去夹击另一架敌机。糟糕的是,他的无线电通信被干涉波阻断了,而就在他加速到航炮射程范围内之际,他的猎物突然向左急转,接下来这架米格机获得了优势,那名F-105编队长机呼叫正在执行空战战斗空中巡逻任务的F-4,后者声称他们的油料所剩无几,不得不离开这片区域,因此,F-105编队也不得不尽快地撤出这片区域。

鬼怪II是最近开才是为攻击机群直接护航的,而不是去巡逻兜圈。而更快的F-105和F-4之间的速度差使得鬼怪II机组很难掌握他们的油料控制。

在1966年9月21日击落米格-17的时候,来自密歇根州霍利的23岁飞行员卡尔.里希特(Karl Ritcher)中尉成为了越战中最年轻的米格杀手,他于1967年7月28日轰炸一座大桥时被高射炮击中,坠毁在同海以西的一座山上阵亡,这是他的第198次任务(当时F-105飞行员中时数最高的)。他和雷公的联系非常紧密,他甚至说“只要让我驾驶F-105滑行起来,就会让我全身感到兴奋。”他计划驾驶F-105完成200次任务,然后再驾驶F-100F朝佩刀前进空中管制机再完成100次。健谈、好脾气的里希特被认为是一名天生的战斗机飞行员,他的能力总是被“100%”地发挥出来。在他阵亡前,他声称想以自己的经验去当教官(相当于武器专业的博士学位)。

9月17日,388TFW联队对白马基地以北的一座桥梁展开了一次空袭,同样要求迅速撤出。小队长机达雷尔.立顿(Darel Leetun)上尉的F-105D 62-4280被高射炮击落后阵亡,编队里的第二支双机编队向海岸撤退,但是立顿的僚机飞行员麦克.兰宁(Mike Lanning)上尉和剩下的编队飞散了,最后进入了中国领空,可能是因为他座机上的水平位置指示器失灵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PLAAF)的歼-6(仿米格-19)立刻对他展开攻击,兰宁看见曳光弹从他主翼的两侧飞过。他匆忙地做了一个破S机动,就在那架歼-6向他第二次开火的时候打开加力,从低空逃走了。

第二天,北越空军米格-17的攻击性机动导致柯叻基地的2支F-105小队(四机编队)在快要抵达目标是被迫提前扔掉炸弹并放弃攻击。第4支挂载了M118炸弹的编队继续向答求铁路桥飞去,打开加力下降到50英尺高度处。当攻击编队进入85mm高射炮的攻击范围后,米格机撤走了。只有一支编队遭到了攻击,因为米格机飞行员在看见美机匆忙扔下炸弹后就离开了。

更加紧张的战斗在9月20日爆发,当时F-105机群继续参与滚雷行动,轰炸公路和桥梁。4架米格-17盯上了3支编队,其中一架F-105不得不贴着地面飞行,因为一枚巨大1000磅炸弹使得飞行员无法和敌机一起机动。空战战斗空中巡逻编队里的3架F-4鬼怪II扔掉了副油箱,准备战斗,但是无法找到北越战斗机所在的位置。3架米格机朝美机开火了,而铁掌机“Whisper”小队的3名成员发起了还击[带队的是威廉.罗宾森少校,他的电子战官是彼得.左普拉克上尉、2号机是马克西.哈切尔(Maxie A Hatcher Jr)中尉、3号机是詹姆斯.奥尼尔(James W O’Neil)少校和乔治.肯尼迪(Geroge E Kennedy)上尉、4号机是麦克尔.托马斯(Michael D Thomas)上尉]。可是2边都没有炮弹命中。长机拥有最好的机会,但罗宾森少校不经意间把武器系统从“炸弹”调成了“火箭弹”。由于瞄准具的设置有缺陷,他接下来的460发炮弹全部打偏了。“Whisper”小队的另一名飞行员也打出了200多发炮弹,“搅拌”着操纵杆让炮弹散开,因为他的瞄准具十字线不工作,所以也把炮弹打飞了。

1966年9月21日,拉尔夫.比尔兹利(Ralph Beardsley)上尉(“Ford 4”)祝贺卡尔.里希特中尉击落了一架米格-17。泰国的炎热和潮湿要求飞行服每天都得更换,而换衣服的过程要在15分钟内完成。腋下的枪套里放有一把史密斯.维森的0.38英寸口径左轮手枪,此外还有一个可充气的救生衣用于水面上跳伞。

就像这名铁掌战术的灵魂在这次空战后记载道的:

“F-105需要一种快速肯定的方式来将航炮调至对空模式。它是战争中的一款出色的飞机,但是任何新飞机都应该可以做大过载机动,根据约翰.博伊德少校的能量机动理论,F-105可以在低空与米格-21格斗。在无外挂物并且油料少于5000磅时,它可以轻松地与米格机战斗。它的航炮里需要曳光弹,照相枪也需要改进,因为拍出来的照片太模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