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中的美国空军F-105雷公(2025修订版)

F-105 Thunderchief Units of The Vietnam War (2025 revision)

首次空袭

1964年12月15日,"筒滚"行动发起,F-105首次为轰炸老挝境内的越共补给线提供支援,数天前,18TFW联队抽调了6架44TFS中队的F-105D飞往呵叻,这些飞机由该联队下属的12TFS和67TFS中队的飞行员驾驶。4月份,44TFS中队就派出了第一批F-105D前往呵叻参加"空中文珠(Air Boon Cho)"演习,测试飞机从丛林基地起飞作战的可行性。

36TFS中队随后于1964年8月部署至呵叻,为RF-101C侦察机提供护航,其它太平洋空军司令部旗下的F-105单位在当年下半年执行了这项任务,即80TFS、357TFS和67TFS中队。其中一次任务里,80TFS中队的查尔斯.麦克拉伦(Charles McClarren)成为了首位获得优异飞行十字勋章(DFC)的F-105飞行员,1964年11月21日,他与僚机飞行员尼尔.琼斯(Neal Jones)上尉为一架RF-101C护航时,这架侦察机于车邦(Tchepone)附近被高射炮击落,飞行员伯顿.沃尔茨(Burton L Waltz)上尉成功跳伞,麦克拉伦和琼斯接下来为被击落的飞行员提供救援战斗空中巡逻掩护,直到一架"美国航空(中情局)"的UH-34直升机将他救走。

3天前,13架呵叻基地的F-105和8架岘港(Da Nang)基地613TFS中队的F-100D一起参加了威廉.马丁(William Martin)上尉(同样来自613TFS中队)的救援战斗空中巡逻任务,但未能成功。在扬基队行动中,他的战机于老挝班森潘(Ban Senphan)附近被击落,跳伞后由于降落时撞在岩石上而死亡。越战期间,几名F-105飞行员也遭遇了相同的命运。11月19日,雷公机群摧毁了打下马丁的那座高射炮阵地。

这些损失引发了对木甲(Mu Gia)山口报复性轰炸的要求,但这些要求都被约翰逊政府拒绝了。此外,这次有限的轰炸行动包括对老挝中东部渗透路线展开受到严格管制的武装侦察,每次出击时只准派遣4架飞机。此时80TFS中队的F-105D从呵叻前往岘港执行此项任务,以使得泰王国在政治上保持中立。美国政府已指示五角大楼保持这样一种假象,即美国在北越上空的空袭行动都不是源自泰国。事实上,所有前往老挝参战的人员都持有民用护照并宣誓保密。其他限制包括两次任务之间间隔三天、在南越边境两英里内设立"禁区"以及禁止使用凝固汽油弹。

这张照片是1965年1月从一架KC-135加油机上拍摄的,表现出18TFW联队第2分遣队正在执行早期的筒滚任务。照片中出现的所有四架F-105D均坠毁。1967年6月15日,61-0213号机在同溪的一次空袭中被击中,其飞行员约翰.斯旺森(John W Swanson)上尉(34TFS中队)坠海丧生。61-0192号战机于1966年5月5 随12TFS中队作战时损失,61-0184号机于1965年8月10 日在永绥大桥上空被37 mm高射炮击伤,34TFS中队飞行员马特.凯尔奇(Matt J Kelch)上尉驾机飞行了100英里后跳伞获救。最后,1967年1月10日,34TFS中队的62-4265号机在老挝上空的一次筒滚任务中被小口径武器击落,其飞行员詹姆斯.高莱(James P Gauley)上尉因弹射后降落伞无法正常打开而摔死。

18TFW联队第2分遣队的F-105D

首次滚筒行动于12月14日发起,4架F-105D以标准挂载从岘港起飞----机身中线的复合挂架上挂载了6枚M117炸弹,主翼外侧挂架上挂载CBU-2A集束炸弹或者火箭巢。另两架飞机在主翼内侧挂架上挂载AGM-12B小斗犬空对地导弹以及一个机身中线副油箱。两架驻扎在呵叻的F-105D保护RF-101C进行轰炸损伤评估摄影,此外,岘港还派出一支F-100D战斗空中巡逻小队。

80TFS中队的雷公向北沿着8号公路低空飞行,朝着纳佩(Nape)山口方向飞去。这时一名飞行员看见一辆卡车正在开过一座半浮式渡桥。编队长机投下了M117炸弹,但是没有命中。飞行员们继续执行他们的任务,但由于速度低、飞行高度低,导致他们遭遇操控问题且燃料迅速耗尽。在战争的这个阶段,空中加油并不方便,因此剩下的飞机只得将炸弹扔在安全的地方再返回岘港。

第一次任务的很多方面随后都被复制下来了,F-105是作为高速投放核弹而设计的,不需要投弹精度,飞行员只是照常规的"抛弹"方法投放炸弹,他不会从近距离看到他的目标或者和其它F-105编队飞行。但是,在筒滚行动的初期阶段,需要在没有前进空中管制机(FAC)的帮助下去识别目标,后者在战争后期显著减轻了这一负担。老挝空气的潮湿也降低了能见度,目标上空经常被云层或者农民烧稻草的烟雾覆盖。飞行员还要挣扎着在低空驾驶满载炸弹的飞机将目标保持在视线范围内。至少在第一次任务中没有遭到高射炮的攻击,而12月21日,80TFS中队的第二次任务则大不一样。

1965年4月6日,23TFW联队563TFS中队部署到达欺皇家泰国空军基地,参加两个山羊查理(Two Buck Charlie)行动,成为自朝鲜战争以来首支执行了四个月作战任务的美国空军部队。至1965年8月,他们积累的战斗经验比当时任何其它战斗机中队都要多。1966年5月 31日,F-105D 62-4386在安沛上空的一次任务中被85 mm高射炮击中而坠毁,飞行员莱昂纳德.艾克曼(Leonard Ekman)中尉获救,但61-0134号机于战争中幸存下来,并在弗吉尼亚州空中国民警卫队149TFS中队里结束了其飞行生涯。

F-105D 62-4386

这一次,F-105为轰炸补给路线的F-100提供高空掩护,猛烈的高射炮火打在F-100到达目标前就将其击退,导致其迷失航向,整个编队连目标都没找到就返回了岘港。几天后,4架F-105被派去沿着23号公路执行武装侦察任务,他们攻击了一座高射炮阵地,但是错过了车邦兵营。

行动的第三个星期则是更加频繁的攻击,这次是"可疑的补给区"(用战争的语言来说就是没有可以确定的目标),此外,老挝皇家空军的T-28也参与了类似的任务。美国政府最终被迫承认,这些早期的F-105任务并没有导致北越的决心发生明显变化。吸取完了这些早期的作战经验后,80TFS中队回到了横田基地,但是1965年6月,在约翰.安德森(John P Anderson)少校的率领下,该中队又再次部署至泰国的达欺(Takhli)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