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中的美国空军F-105雷公(2025修订版)

F-105 Thunderchief Units of The Vietnam War (2025 revision)

最初,在代号为"野鼬鼠I"的项目中,四架F-100F接受了改装,以携带ATI Vector IV(AN/APR-25)雷达告警接收装置和IR-133全景S波段接收器。机组最初在加瑞.威拉德(Garry Willard)少校的指导下以两人一组的形式进行训练(就像大多数后续的野鼬鼠机组一样)。艾伦.兰姆(Allen Lamb)上尉向作者解释道,经过了一段反复试验的训练期后,他们于1965年12月22日首次成功地执行了野鼬鼠任务;

"对于野鼬鼠I项目,我们根本没有接受过任何训练。我们只是‘剪切粘贴’,看看它是否有效。我们对佛罗里达州艾格林基地的防卫系统进行了测试,来检查系统的精确性。然后我们投入实战,看看它是否真的有效。每支机组都各司其职。"

12月22日,拉姆首个地空导弹阵地战果,是和杰克.多诺万(Jack Donovan)上尉一起取得的。当时,4架421TFS中队的F-105D组成了"Spruse"小队,并由唐.郎维尔(Don Longwell)率领。"Spruse 5"兰姆向一座经过严密伪装的阵地上飞去,等在低空为其它的F-105标记攻击地点。在长机分队发射完2.75英寸火箭弹后,"Spruce 4"阿特.布拉特库斯(Art Brattkus)开始了他的攻击,他回忆道:

"我们沿着红河飞行,保持无线电静默。这时我看到前方的艾伦.兰姆突然出现,然后飞到离地面非常近的地方。我认为他要冲下去标记目标,我看见一幢建筑没有在燃烧,就向它其发射了一些火箭弹。接着我拉起飞机右转给艾伦让路,差点就撞上了另一架‘砰’。当我撤离时,我看到几枚地对空导弹被伪装起来,于是把剩下的火箭弹都扔向了他们。"

1966年2月中旬,鲍勃.克罗内(Bob Krone)少校与艾伦.兰姆(Allen Lamb)上尉一起执行了第二次地空导弹阵地攻击任务。两周前,即1月31日,他率领一支469TFS中队的小队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飞行,并从低垂的云层下方攻击驳船。中队队友尤金.汉密尔顿(Eugene Hamilton)上尉的飞机(61-0210号机)在攻击驳船后不久便被荣市附近的高射炮击落,他不幸阵亡。

鲍勃.克罗内

这次成功的攻击行动中一共消耗了304枚火箭弹和2900发20 mm炮弹。

1966年2月中旬,第二次野鼬鼠I行动由鲍勃.克罗内(Bob Krone)少校(469TFS中队的作战官)率领。这次依旧是5机编队,四架F-105D努力以400节的速度与速度较慢的F-100F保持同步。第三次袭击中,河内附近的一座地空导弹训练基地遭到新型凝固汽油弹/白磷弹和19联装LAU-3/A火箭巢的袭击,显然造成了数名苏联顾问的死亡。野鼬鼠I任务仍在继续,两架F-105D接受了野鼬鼠II项目改装,并安装了Vector IV雷达告警接受装置。但该项目很快被搁置,并开始了一项新项目,为AN/APR-25增加了雷达告警指向能力。

7架F-105F被选中加装与野鼬鼠I项目F-100F相同可靠的AN/APR-25、AN/APR-26和IR-133。野鼬鼠III项目的设备包括了在两个座舱里都能够显示威胁方向的AN/APR-25(Vector IV)、一台阴极射线管以及在后座用于IR-133的CRT和手动控制装置。这就需要在机身上安装两根内置天线,并在机鼻下方安装第三根。ATI的AN/APR-26可以截获扇歌雷达和SA-2导弹之间的制导信号,突然增强的信号强度将预示着40秒后将会有导弹会发射。后来,AN/APR-25/26被达欺基地的电子战"大师"威尔登.鲍曼(Weldon Bauman)修改,使其能够用频闪灯来显示地空导弹的实际发射方向,而不是一系列无优先级的威胁信号。

1969年7月,44TFS中队的F-105F 63-8327的机组准备滑出呵叻基地的停机坪。他们的战前简报通常从天气预报开始,然后是目标简报,每个目标最多有三种可能,包括其代号和攻击"成功"的呼号,另外还有地空导弹和米格机出现的呼号。经过半小时的会议后,小队长机将进行单独的飞行简报,讨论轰炸战术和通信程序等,一般持续30分钟。然后,机组们"穿好衣服"(包括90磅重的救生装备),乘坐涂成中队颜色的巴士前往飞行路线。与大多数的F-105 一样,在这张照片拍摄时,63-8327号机的弹舱门上已经安装了两根加强"条"。

F-105F 63-8327

F-105F的载弹量也比F-100F大得多,其中包括了AGM-45百舌鸟反辐射导弹,然而,一些飞行员认为航炮和集束炸弹才是对付地空导弹阵地的最佳武器。

野鼬鼠F-105F原型机(62-4416号机)的测试飞行始于1966年2月,尽管存在许多航空电子设备问题,但到了3月18日,已经有七架飞机准备就绪。1966年5月下旬,又有六架飞机完成改装并派往呵叻基地,但由于美国空军决定为它们配备ATI AE-100方位角-仰角终端制导系统,因此它们的部署被推迟了。后一种设备将地空导弹阵地雷达传输的大致位置显示为飞行员光学瞄准镜中的绿点。配备了"az-el"设备的喷气机在机鼻雷达罩后部有四个可见的小型对数周期天线。另一个名为QRC-317 SEE-SAMS的警告系统也进行了测试,该系统可显示飞机何时位于扇歌雷达的屏幕中心,但最初被认为不可靠而遭到拒绝。

1966年5月22日,五架野鼬鼠F-105F和八名机组人员被秘密部署到呵叻基地。经过了几次F-100F的取向性飞行后,机组们从6月初开始进入路线群VI内执行作战任务。当月7日,地面管制雷达站被2.75英寸火箭弹击中,首次实现了"雷达摧毁"。尽管这些飞机首次参加战斗,但参战的飞行员仍然不被允许了解野鼬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