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路线群VIA内任务的增加,损失也随之增加,飞行员的生存机会因可怕的高射炮火防御而将其,而且在如此敌对的地区几乎没有救援的希望。至1966年4月,F-105在任务中被击中的概率比1965年12月高了4倍。到了1966年7月,同样还有14000座已知的高射炮阵地以及115座地空导弹阵地在等待他们。对手的85 mm高射炮有效射高达到14000英尺,57 mm高射炮的有效射高在5000至6000英尺之间(均由火罐雷达瞄准),无数光学瞄准的37 mm高射炮则专门拦截低空飞行的飞机。
继4月损失9架F-105和5月损失14架后,6月又有11架被击落,其中两架毁于高射炮火。7月的情况变得更糟,损失了19架F-105,其中包括首批2架野鼬鼠F-105F。这个月的最低谷是7月11日,355TFW联队的3架F-105被击落,其中两架在轰炸武寺(Vu Chua)铁路桥时遭高射炮击落(62-4282和61-0112号机)。第三架飞机(61-0121号机)在躲避米格-17的追赶后因油料耗尽而坠毁。只有一名飞行员刘易斯.沙塔克(Lewis Shattuck)上尉被俘,这是他在11天内第二次跳伞。
8月,F-105机组们没有得到喘息的机会,他们损失了18架飞机,9月又损失了13架。这样的损失情况不可能持续太久。
1967年5月,34TFS中队的58-1167号机"MISS UNIVERSE"在呵叻基地内滑行,开始功能检查飞行。有证据表明,这架飞机安装了另一架反置迷彩涂装飞机的替换尾翼,并对后机身进行了其它维修。58-1167号机在北方执行任务时右侧平尾被打飞,但其飞行员设法驾驶这架F-105返回岘港,并在那里紧急降落。
石油、机油和润滑油
1966年春夏损失的几架飞机中,有一部分是用于攻击北越重要的石油、机油和润滑油(POL)供应。随着南下路线上的卡车运输量大幅增加,燃料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北越开始寻求苏联等外国来源来满足其需求。
6月,美国政府在犹豫中批准了轰炸河内附近7处地下储油设施的行动,首次行动于当月29日发起,16架主攻的F-105、2支铁掌小队以及24架F-4C和4架F-104C组成的战斗空中巡逻编队轰炸了北越的储油设施。388TFW联队的轰炸机群由34TFS和421TFS中队的F-105组成,带队的是詹姆斯.霍普金斯(James Hopkins)中校。他们首先从南边开始轰炸,188枚M117炸弹对河内以南的三处储油点造成了超过90%的破坏,腾起的烟柱一直上升到35000英尺的高空。
当天的第二次袭击由詹姆斯.卡斯勒(James Kasler)少校指挥,他也是354TFS中队的作战官。他的编队沿着5000英尺高的三岛山由北向河内飞来,那就是所谓的"雷公山脊(Thud Ridge)",因为有太多的F-105在那里被击落。这为最后25英里向河内接近的飞行提供了掩护。随后,交战准则迫使卡斯勒飞越河内并从南部发动攻击,以防止"长"炸弹意外落在北越首都的中心。他后来报告道:
至1967年中期,F-105联队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派出两个"任务包",每个"任务包"大约有100架攻击机和支援飞机。参与此类任务的小队长机62-4361/JJ号机最初于1963年交付给8TFW联队。1966年,此机转交给388TFW联队,截至1969年6月30日,累计战斗时数已达2927小时。这架飞机于1970年10月在达欺随44TFS中队完成了战斗,随后在堪萨斯州空中国民警卫队184TFG大队服役了八年多,并最终加入了465TFS中队。
"从北方接近时,我们必须按照命令进行180°的拉起机动来打击目标。攻击命令意味着每架飞机都将从大致相同的位置进入轰炸航线,朝着相同的方向飞行。从飞行员的角度来看,这不太明智,但为了避免伤及平民,这样的命令在越南很常见。"
只有一名飞行员因缺乏分散攻击方向而受害,F-105编队从300英尺高度接近,85 mm和100 mm高射炮几乎只有平射才能起效。墨菲.琼斯(Muphy Jones)上尉的F-105 60-0460于第二次通场时被一枚85 mm炮弹命中,这名333TFS中队的飞行员在嘉林(Gia Lam)机场附近跳伞。这是他第三次来到越南战场,着陆的过程中,他摔断了脊椎、一只手臂并摔伤了双腿。但是他还是被绑到一辆卡车上,然后开到河内市区去游街示众。
355TFW联队的攻击摧毁了32个储油罐中的大部分,这些燃料大约占了北越17%的储油量,而且被第7航空队描述为"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次空袭行动"。好的一方面,詹姆斯.卡斯勒少校于河内以东的一条新公路上发现了25辆卡车,并用航炮点着了其中的18辆,他也因为带领此次行动而被授予空军十字勋章,而且他总是坚持在每次出击中都用光所有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