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领导的任何一次袭击中,没有人会等待某个神奇的时间间隔。我通常会带领第一支小队进行高射炮火压制,并期望我的机群能够进入、完成任务并离开。不知何故,任何司令部指示的时间间隔一定都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美国空军、太平洋空军司令部以及第7和第13航空队都认为他们控制着我们战斗打击的细节。当你把许多好人的屁股全部挂在军事航空史上最严密的防空火力上时,你很少会注意到那些来自遥远地方的非战斗人员的自尊心。"
1966年损失的最后两架F-105是在攻击安员(Yen Vien)铁路货运站时被击落的。12月13日,由421TFS中队的山缪.沃特斯(Samuel Waters)上尉驾驶的F-105D 61-0187在爬升准备投弹时被一枚地空导弹击中,他坚持继续飞行了15英里后才坠毁,沃特斯没有活下来。第二天轮到357TFS中队来轰炸安员车站,这次任务遭遇了米格-21。
滚雷行动期间,在F-105上测试了带有可操纵尾翼的早期原型激光制导炸弹。1966至68年间,雷公部机群对清化大桥展开了113次空袭,面对300多门高射炮和109枚SA-2导弹。1972年5月13日,挂载了铺路I激光制导炸弹的F-4终于摧毁了这座巨大的桥梁。
罗伯特.库利(Robert Cooley)上尉的60-0502号机遭到了董文易驾驶的米格-21拦截,后者在低空跟踪最后一支攻击小队,然后爬升到距离安员以南40英里的地方发动导弹攻击。库利的小队由于僚机下方挂载了一台战斗照相吊舱而变得行动迟缓,更糟糕的是,两人很快就分开了,使得米格机可以悄无声息地发动攻击。库利的发动机被一枚AA-2击中后爆炸了,飞机几秒钟后开始解体。他成功地跳出座舱,而他惊讶地发现自己降落在离河内30英里处的一座小山上时,左手还拿着飞机的油门杆。尽管在弹射过程中脊椎骨骨折,可他还是爬进了矮树丛中躲藏起来,直到一架HH-3E直升机前来救援。护航的4架A-1将试图抓获他的北越军阻挡在50英尺以外。
至1967年1月,F-105作战单位参加滚雷行动已经超过2年了,但是作战的效果如何却依旧难以量化,众所周知,河内大部分人口已被疏散,许多可能参加南方起义的公民被留下来执行防御任务。即便给北越的运输和工业系统带来了打击,北越的决心和对领导层的信心依然坚定,约翰逊总统结束战争的唯一办法就是升级滚雷行动。
对于1966年损失了126架飞机的F-105联队来说,前两年建立的作战模式仍在继续,但速度更快,而且因为F-105F野鼬鼠小队提供了更好的保护以及1967年晚些时候电子对抗吊舱的出现而受益。
编队飞行中的F-105D,其不一样的涂装色调很好地诠释了反置迷彩的式样。
吊舱的威力
1966年中,泰国的F-105联队订购了25个改进型QRC-160A(后来的 AN/ALQ-71)吊舱,这种吊舱比1965年测试的型号更加优秀,包含用于干扰扇歌雷达仰角和方位频率的干扰器,而且还可以干扰57 mm和 85 mm高射炮的火罐雷达。从1966年9月26日至10月8日,"吸血鬼"项目开发了使用这些新吊舱的技术,并由EB-66C机组进行了评估。为实现最大程度的干扰保护,机组们尝试了各种"编队",10 月下旬的初步战斗结果表明,"从长机向上的梯队"编队提供了足够的干扰力,可以阻止SA-2和重型高射炮的精确瞄准。
起初,F-105两侧的两个外挂架上各挂上一个吊舱,以覆盖所有的威胁频率。但由于米格机的活动增加,需要将其中一个吊舱换成AIM-9B响尾蛇导弹。
杰克.布劳顿上校的F-105D 62-4388 "Alice's Joy"位于这张照片的前景中,已经加满了油箱。尽管这架飞机受损严重,但还是多次将布劳顿送回基地,此机于1967年9月2日坠毁,当时其飞行员威尔.贝内特(Will Bennett)少校被高射炮击中后撞上喀斯特山脊而阵亡。这架银色的"砰"59-1731号机后来刷上了迷彩,成为了355TFW联队的"Frito Bandito"。最大推力时,一架F-105平均每分钟消耗150加仑JP-4燃料。然而,仅仅为了在满载炸弹的情况下保持高度就需要95%的军用推力,即每小时消耗600加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