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中的美国空军F-105雷公(2025修订版)

F-105 Thunderchief Units of The Vietnam War (2025 revision)

10月31日,8架呵叻基地562TFS中队的铁掌F-105使用了不同的战略,它们在奥里斯卡尼号航母(CVA-34)VA-164中队作战官(副中队长)理查德.鲍尔斯(Richard Powers)中校的率领下起飞。鲍尔斯的"寻路者"A-4E安装了一台早期AN/ALQ-51防御电子对抗(DECM)设备,当65架美国海军飞机攻击白马(Kep)机场附近的一座桥梁时,F-105轰炸了附近的地空导弹阵地。防御电子对抗设备侦测到了一座阵地的扇歌雷达的信号,几秒钟后,鲍尔斯看见了两枚导弹从另一座阵地上腾起。他让F-105以600节的速度拉起俯冲,快速攻击第二座阵地,而自己则从150英尺高度用蛇眼高阻炸弹轰炸第一座阵地。鲍尔斯的A-4被高射炮击中后跳伞了,但从此便杳无音讯。F-105编队在离开前用M117轰炸了第三座阵地,鲍尔斯的电子对抗设备帮助F-105躲开了28枚SA-2导弹的攻击。的确如此,F-105机群遭受的唯一损伤就是其中一架飞机的一发20 mm炮弹炸膛。

显然,被动电子对抗设备将降低地空导弹带来的威胁,但美国空军还需要等一段时间才能为自己的飞机配备此类设备。同时损失还在继续,其中包括第三名中队长。11月5日,357TFS中队长乔治.麦克利里(Geroge McCleary)中校率领的铁掌小队郭波(Guoi Bo)地区的地空导弹打击行动展开支援,但因天气原因中止。他改道进行武装侦察,结果在云层中被一枚SA-2导弹击中。麦克利里从F-105D 62-4342中弹射,但是接下来一系列徒劳的搜救行动后只能将他列入阵亡名单。

11月16日,469TFS中队的铁掌机F-105D 62-4332在中队重新部署后的首次任务中被SA-2导弹击落,飞行员唐.格林(Don Green)上尉和飞机一起栽进大海里。为了进一步强调铁掌行动的危险性,48小时后,F-105D 61-0062于老挝边境附近搜寻地空导弹阵地时被高射炮击落。飞行员拉瑞.马哈非(Larry Mahaffey)上尉跳伞后获救,接下来,他的小队从低空拉起后俯冲,用2.75英寸火箭弹把高射炮阵地犁了一遍。

1966年4月24日,被SA-2导弹击落的F-105D-15-RE 61-0051的减速板和垂尾。388TFW联队469TFS中队的指挥官威廉.库珀(William Cooper)中校驾驶这架飞机率领部队攻击富兰常(Phu Lang Thuong)大桥时被地空导弹击中,飞行员在飞机解体过程中丧生。

F-105D-15-RE 61-0051的减速板和垂尾残骸

在这期间,炸桥的任务也没有间断,而美国政府也为滚雷34至37行动开放了更多的目标----后者从12月24日开始,持续时间长达36天。10月5日,18架F-105向龙歇(Long Het)大桥投放了M118炸弹,但36TFS中队的2架飞机因高射炮火而损失。8月22日被击落的迪恩.珀格雷巴(Dean Pogreba)少校驾驶着F-105D 62-4295向北飞去并于中国境内跳伞,他也许受到了囚禁。如果他回来了,军事法庭就要对他前一天袭击未完工的地空导弹阵地(禁止轰炸)的行为开庭审判。珀格雷巴的结局仍无从知晓,布鲁斯.西博(Bruce Seeber)上尉从F-105D 62-4376中跳伞后在目标附近被俘。

10月17日,不少于32枚M118炸弹被投向北乾(Bac Can)公路大桥,却没有造成任何损伤。水上目标也遭到了攻击,因为河内开始将一部分陆地运输转为水上运输。

12月15日,据河内仅16英里的汪秘(Uong Bi)火电厂遭到了轰炸。23架F-105加入了一支由90架飞机组成的大机群,但由于目标被意外的云层遮挡,`因此只有7架飞机成功投弹。334TFS中队的哈里.德维特(Harry Dewitt)上尉是这次行动中唯一损失,他的F-105D 62-4363在被37 mm炮弹击中后因液压失效而自动锁死操纵杆,跳伞时在海面上摔断了腿,他很快被一架HU-16B水上飞机救走。

62-4347号机正在达欺基地333TFS中队的护栏内沐浴着正午的阳光。1984年2月,此机退役,并作为"高飞行时数雷公"被安置在希尔空军基地的一座塔架上,以纪念所有在驾驶F-105战斗机时牺牲的机组。

F-105D 62-4347

1965年底,作战计划发生了两次修改。12月10日,夏普将军把北越分成了6个路线群。起初,美国空军和海军每周交换打击"群",但是后者的舰载机更喜欢短途飞行,因此他们选择了沿海地区(路线群I、III和VIB,还有海防港),而驻扎在泰国的美国空军飞机则负责路线群II、IV、V和VIA,后者包括了河内、太原(Thai Nguyen)和两座米格机机场,飞行时间更长,更暴露。

第二次变化是永久性驻扎中队的变化,这预示着354TFS和333TFS中队分别于11月和12月进驻达欺基地,以及服役期定义的改变。现在,机组们需要停留一年或完成100次任务(以最先达成的目标为准),而不是短暂的临时任务派遣。随着损失不断增加,许多飞行员怀疑这两种情况是否可行。事实上,当时在东南亚驾驶F-105的飞行员的心态在泰国基地流传的以下流行观点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世界上最乐观的就是一名F-105的飞行员因为害怕得癌症而戒烟。"

第四章 攻击和损失

1966年初,约翰.麦康奈尔将军增加了对战区内美国陆军的空中支援力度,并向南越的基地部署了另外16支战术空军司令部的中队,然而,他希望这些中队也能参与滚雷行动。他反对美国政府的"渐进主义",但其他有影响力的声音,尤其是副国务卿乔治.鲍尔(George Ball),向约翰逊总统保证,对北越进行大规模轰炸将在数月内引发与中国的核战争。尽管如此,滚雷行动仍在继续,每天300架次飞行中,有120架次是由美国空军执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