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的所有战果均是米格-17,而后者一共击落了7架F-105,此外,从1966年12月起,米格-21越来越多地与米格-17协同作战(于1966年4月25日首次参战),拦截F-105编队,并打下了15架雷公,其中10架是在1967年被摧毁的。尽管北越声称1966年6月7日,他们的米格-21击落了J.F.贝尔斯(Bayles)上尉的F-105D 61-0168,但美国空军将所有的F-105损失都归咎为防空火力。直到7月11日,355TFW联队的威廉.麦克莱兰(William McClelland)少校驾驶F-105D 61-0121在与北越飞行员武玉庭和董文双的长时间格斗后由于燃料耗尽而不得不跳伞。第一架被米格-21击落的雷公应该是1966年12月8日354TFS中队长唐.阿塞尔(Don Asire)中校驾驶的59-1725号机,6天后,357TFS中队罗伯特.库利(Robert 'Spade' Cooley)上尉驾驶的60-0502号机也遭米格-21击落。
与米格-21相比,F-105几乎没有速度优势,而重量轻得多的米格机加速更快。如果雷公飞行员试图使用打开加力,他就会为米格-21飞行员提供更好的目标,以便发射K-13/AA-2环礁红外格斗弹。螺旋俯冲可能会阻止环礁导弹的正确跟踪,或者突然拉回油门,再打开减速板,也可能会让米格机冲过头。
到了1968年,米格机的战术得到了改进,1月3日,388TFW联队的资深副作战官詹姆斯.宾(James Bean)上校被阮登经驾驶的米格-21击落,2天后,一架米格-17打下了357TFS中队的野鼬鼠机F-105F 63-8356,1月14日,一架米格-21摧毁了469TFS中队斯坦.霍恩(Stan Horne)少校的F-105D 60-0489。
58-1157号机"Bubbles 1"(另一侧写着"Shirely Ann")于1968年1月3日被米格-21王牌阮登经击落,后者首先躲开了距离太原以西25英里处的一支F-4空战战斗空中巡逻小队。388TFW联队的副联队长、二战P-47飞行员詹姆斯.宾(James Bean)上校跳伞后被俘。他自1960年以来一直驾驶 F-105,并帮助制定了飞机的训练手册。返回白马后,阮登经在着陆时冲出跑道,导致战斗机前起落架折断。为了把他救出来,这架米格机的座舱盖不得不被砸烂。
初次成功
第一名在座舱下方涂伤红五星米格机战绩的F-105飞行员是388TFW联队421TFS中队长弗雷德.特雷西(Fred Tracey)少校。1966年6月29日,在一次成功袭击河内附近储油设施的任务中,他是两支铁掌小队之一的"Crab 02"的飞行员。攻击编队被3架米格-17轰出了目标区,当F-105长机看到敌机时,他下令打开加力左转俯冲。特雷西的F-105D 58-1156挨上了几发炮弹,其中一枚23 mm炮弹直接穿过座舱,把他的手从油门杆上震落,并关掉了加力,然后从挡风玻璃下方的一个锯齿状洞中飞出。
F-105的突然减速让这架米格机冲到了特雷西的座机前方,但他的瞄准具也被打坏了。特雷西没有气馁,他通过目视瞄准后用20 mm航炮打了一个短点射,看见10发炮弹命中了米格机的左翼根。这架共产主义军的战机俯冲至2000英尺高的云层下方,使得特雷西可以撤退。"Crab"小队的长机也朝攻击他的米格-17打了200发炮弹,但是没有击中。"Crab 04"向跟在后方的第四架米格机开火,可是他也打偏了。在随后的任务中,特雷西少校带领着一支F-105小队飞到了中越边境缓冲区以北90英里处,据称是由于导航错误,但更看起来像是要寻找米格机(当天拦截F-105的4架米格-17来自923团,飞行员分别是陈玄、武文闵、阮文北、潘文肃。特雷西少校的座机被陈玄、武文闵分队击伤,北越空军声称击落了2架F-105,但美军仅损失了一架,这架F-105D 60-0460被划归到阮文北的账下。另一方面,所有4架米格-17均安全返回嘉林机场,因此特雷西的战绩仅能判定为击伤)。
1966年8月18日,呵叻的联队再度得分,当时,一支铁掌小队发现2架米格-17正向他们靠近,34TFS中队的肯.布兰克(Ken T Blank)少校迅速驾驶自己的F-105D("Honda 02" 60-0458,这架飞机在战争结束时总共获得了3个战果)机动到一架米格机后方,将距离拉近到500英尺后向目标倾泻了200发炮弹,看见飞机最后撞向地面并爆炸,虽然第二架米格机逃走了,但是北越空军损失了一名32岁的飞行员潘清忠。
1966年9月21日,美国空军和北越空军之间爆发了至那时为止规模最大的空战,后者首次投入了大批米格机。357TFS中队的格伦.阿蒙(Glen Ammon)上尉驾驶的F-105D 62-4371在轰炸北宁(Bac Ninh)大桥时被一架北越空军的米格-21击落。
59-1760号机挂载了6枚M117炸弹和2台QRC-160电子对抗吊舱,并被分配给呵叻基地的34TFS中队。其后方的护栏里是满载弹药的F-4E,后者于1968年11月滚雷行动结束时取代了469TFS中队的F-105D。这架F-105D 在服役于388TFW联队期间获得了"Lady Jane"、"The Underdog"、"Warlod II"和"Lemon Sucker"等绰号,1977年4月退役前一直服役于空中国民警卫队121TFS中队。
在当天的另一次炸桥行动中,卡尔.里希特(Karl W Richer)中尉是388TFW联队"Ford"铁掌小队的3号机(由一架F-105F带队),支援一支40架F-105组成的大机群轰炸答求(Dap Cau)大桥。他的僚机飞行员比尔兹利(Beardsley)上尉注意到米格-17正在接近领头的铁掌分队,里希特扔掉火箭巢,转身跟随他们追向领头的F-105F。他从距离2000英尺距离处向杜辉煌驾驶的米格-17F开火(这是杜辉煌首次升空作战),而后者的小队长机是米格-17头号王牌阮文北。里希特的炮弹把米格机左翼上的一块蒙皮掀掉了,而且让飞机翻过来。杜辉煌打开加力,让里希特误以为飞机起火了。
当比尔兹利试图攻击阮文北的僚机武文闵时,里希特再次向他的目标靠近,这一次,他的炮弹打在了座舱附近。仪器碎片到处乱飞,而杜辉煌的头部撞在了那块巨大的瞄准具上,导致他暂时失去了意识。他醒来后抓住了弹射座椅拉环,在更多的20 mm炮弹射向他座机的翼根之前跳伞了。阮文北甩掉了F-105以后看见杜辉煌的降落伞安全着陆,"他的右主翼被打飞了"里希特报告说"当我从他身边飞过时,我看到米格机的座舱盖掉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