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军鬼怪II米格杀手 1972-1973 (2020修订版)

USAF F-4 Phantom II MiG Killers 1972-73 (2020 revision)

1972年12月18日,后卫II行动开始,轰炸不分昼夜地持续下去。F-4和F-111不停地轰炸北越机场,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北越空军的出勤率。米格机没有击落B-52,结果,北越飞行员被告知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撞击轰炸机。12月30日轰炸结束前,北越空军打下了两架B-52,而美国空军则将其归咎为地空导弹。12月18日,B-52D 56-0676的尾炮手山缪.特纳(Samuel Turner)干掉了一架米格-21,但是F-4的首例战果直到12月22日才产生。

这天,伽瑞.肖德斯(Gary Sholders)和埃尔顿.宾克利(Eldon Binkley)作为“Bucket”小队的长机驾驶一架“三五”中队装有战斗树的F-4D。完成加油后他们发现了目标的踪迹,过了一会儿,海军指挥舰引导他们转向河内西侧的一架米格机。那架敌机躲在一片薄云下方,因此这支编队决定继续保持他们的巡逻高度。当敌机爬升到16000英尺高度后,肖德斯大过载左转,而宾克利则用雷达捕捉到了正在向左移动的目标,位于他们前方18英里处。他们机动到米格机后方,把距离拉近到5英里,准备攻击。此时米格机打开加力垂直爬升,这架F-4跟着追上去,靠近至3英里。

宾克利的雷达此时突然脱锁,丢失了目标,过了一会儿,又在南边10英里处重新发现了它。他们跟着这个信号追上去,但是无法将其锁定。海军指挥舰又告诉他们米格机改变了航向,朝安沛机场飞去。此时他们再次建立了雷达接触,距离目标25英里。当这架米格机于安沛上空盘旋时,“Bucket”小队拉近到了20英里,这架米格机飞行员接到了警告,转向西北方,而“Bucket”小队还在拼命追赶中,距离7英里处,由于油料bingo而不得不放弃。

三天后,美国的情报部门指出这天一架米格-21试图在安沛机场着陆时很快因为油料耗尽而坠毁,由于“Bucket”小队是当天唯一在此区域和米格机同一时间出现的战斗机编队,因此肖德斯和宾克利获得了一个“机动坠毁”的战果。

1972年,555TFS中队的另一次行动结束后,吉姆.布伦森中校在F-4D的前座舱里伸腰,斯坦.皮克特似乎也很放松,两人于1972年12月22日击落了1架米格-21。

吉姆.布伦森和斯坦.皮凯特

第二天,一支“三五”中队的机组又打下了一架米格-21,飞行员是吉姆.布伦森(Jim Bruson)中校,后座是斯坦.皮克特(Stan Pickett)少校,座机是F-4D 66-0269,他们当时带领“Buick”小队在VI号公路群内为轰炸机群护航。这架F-4D也是当时中队里仅有的6架安装了战斗树的F-4D之一。就像皮克特回忆到的:

“这玩意在那天表现得很好,战斗树,在我的后座处于完全工作状态,准确的指示出目标的距离和范围,但就是不显示高度。我们可以告诉预警机和海军指挥舰说我们发现了目标,但为了不让越南人知道我们可以在如此远的距离上发现他们,因此就没有报告。我们可以在前方有友机的时候开火,而且这次战斗中前方确实有友机。因为我们去找加油机加油了,所以抵达的时间晚了40秒,而我认为前方的巡逻编队已经撤走了。我知道箔条投放编队在我前方,因为我能够清楚的在雷达屏幕上看到他们,由于这些原因,海军指挥舰的引导又被耽误了10秒钟。我们在友机离开前方之前就发射了两枚导弹,因为敌机是迎面飞来的,他们的迅速接近正在抵消掉我们的优势。

未来的米格杀手吉姆·布伦森中校(左二)在1972年夏天的指挥权交接仪式上,他接管了那里的555TFS中队队。滚雷行动的米格杀手道格.哈德格雷夫上尉(左)组织并领导了指挥权的交接。

吉姆.布伦森

“我们是唯一前去保护两支箔条投放编队和第一批B-52的战斗机小队,把我们编进去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他们,而不是追着米格机跑,但是没人抵挡得住诱惑。因为‘Buick 1’挂了4枚麻雀、4枚响尾蛇、2台电子对抗吊舱和3个副油箱,所以发射AIM-7之前必须要先将机身中线下的副油箱扔掉,但我们在发现米格机之前就把所有副油箱里的油都用完了。

“我们到目标区上空巡逻的时间通常是10至15分钟,这取决于我们要跟着攻击编队飞到北边的哪个地方。事实上,我们当天油料消耗得过快,不得不在下一支巡逻小队抵达前就撤离目标区,即便他们就在旁边。”

巡逻小队向白马机场接近,海军指挥舰通知他们有两架敌机出现,但是皮克特早就发现了他们:

“我可以看见米格机在地面上,准备起飞,但是由于地面杂波的影响我无法锁定他们,当米格机开始爬升的时候,我于27英里处捕捉到了他们的信号,距离23英里时将其锁定。这已经是相当远的距离了,因为我们认为米格-21的雷达反射面积实在太小。”

就像布伦森指出的,F-4D的APQ-109雷达天线直径要比F-4E的APQ-120要大,并且可以“从远处发现小体积的目标----如果雷达保持在某一方向上的话。战斗中,你永远不知道你的雷达会看到些什么,直到你升空了以后。”

1972年末,555TFS中队部分飞行员合影,吉姆.布伦森(后排左一)和斯坦.皮克特(后排左二)是1972年12月22日的米格杀手。道格.哈德格雷夫(Doug Hardgrave)(前排右一)在1966年4月30日作为后座武器系统官击落了1架米格-17,这次作为前座飞行员重返越南战区,身后是他的后座道格.奥坎达雷纳(Doug Ochandarena)。进气道隔板上的警示标语指的是F-4D的战斗树自毁装置,但其它文字(前面可见)大概是空勤人员的说明指示。

1972年末,555TFS中队部分飞行员合影

斯坦看见的这架米格机,在距离他们16英里处从左向右移动:

“他们显然是奔着箔条投放机而去的,我是过了一会儿才判断出来的,然后我锁定了那前面的那架,而他并不是‘射手’。真正攻击我们飞机的是后面的那架,但这无关紧要,因为他们一旦遭到护航编队的攻击后就会立刻开溜。然而,要是按专业的看法来说,我还是喜欢把那架‘射手’干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