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前线航空兵和远程航空兵在阿富汗战争中

Soviet VVS Front aviation and long range aviation in Afghanistan war/Советские ВВС фронтовой авиации и дальней авиации в Афганистане войне

在为期一个半月的“菱形行动”中,苏-25和雅克-38总共飞行了数百个架次(苏-25 100个,雅克-38 107个),其中约一半用于打击真实目标。测试工作的结果以最快的方式表现出来,导致空军强击机部队的复兴。信丹德的歼击轰炸机部队也为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做出了贡献。但海军舰载机的测试并不算令人满意,因为在低气压和温度达到35℃的条件下,雅克-38的主发动机推力损失了1.5吨。经过必要的计算后,巴甫洛夫、萨斯和副总设计师诺维科夫决定将尾部的喷嘴再向后旋转15°,避免烧坏钢板跑道,此外,有效的战斗载荷只有两枚250千克级的炸弹,燃料只够飞行40分钟。因此,没有必要谈论在阿富汗有效使用雅克-38。

然而,也可以看到不同的结论。随着苏-25强击机的出现,世代之间的差异变得特别明显。新技术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正如他们所说,从起降质量开始,用肉眼就可以看出:在即将到来的5月高温中,挂载2枚炸弹的苏-17几乎冲到跑道的尽头才离陆,而苏-25即使满载炸弹也能自由升空。由于导航和瞄准设备的落后以及航程和操作性能有限,苏-17在武器和有限的战斗载荷方面的缺陷更加严重,无论是在战斗使用中,还是在地面导航中,都表现了出来。老旧的歼击轰炸机明显缺乏推重比和挂载能力,作战机动显得迟缓且漫长。这在苏-25和苏-17搭配的联合行动中尤为明显。歼击轰炸机在执行这项任务时,首先成功地快速完成攻击,然后由强击机接管,有条不紊地处理剩下的目标。苏-25的飞行员们说着,“当他们于峡谷内飞行的时候,要留意苏-17是有点可怕,看上去已经无法改出俯冲状态,似乎就要撞到山坡上。”

机械师凯末尔.阿德日耶夫(Kemal Adzhiev/Кемал Аджиев)在一份工作手册上记录下飞机系统的状态数据。第136APIB团的苏-17M3的机身上可以清晰地看见额外的装甲板,以保护飞机油箱的燃料泵。

尽管如此,仍无法在一夜之间为在阿富汗作战的飞机配备新装备,苏-17还得继续充当主力打击机种的角色。这款歼击轰炸机驻扎于信丹德,时不时到附近的赫拉特周围充当“执勤目标”----赫拉特是一座古老的贸易城市,位于重要道路的交汇处,驻军的补给供应都要通过这里。附近有一片广阔的“绿色地带”,这里的地方武装不仅在郊区的村庄里,而且在城市里都感到自由。当地最杰出的指挥官是前陆军上尉图兰.伊斯梅尔,他于四月革命后加入圣战者组织。军事经验、文化素养和严谨很快使他成为当地的埃米尔,他统治了七个省和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图兰.伊斯梅尔非常了解航空部队的含义,他曾是一名高射炮手,负责为自己的部队布置防空力量(当时他们的装备仅限于大口径DShK重机枪和ZGU高射机枪)。在“绿树成荫”的掩护下----大片灌木丛、果园和葡萄园----成群结队的武装分子接近部队所在地,抢劫车队,接着瞬间消失于周围的村庄里,在这些地方,尤其是从空中,找到他们并不比在山里容易。

对赫拉特控制权的争夺是一场持续不断的斗争,炮击和清理行动与谈判甚至相互收买的企图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圣战者同意离开当地的水泥厂,以回应“当局”放过一座土著村庄的承诺)。在这场斗争中,航空部队仍然是一个有分量的词。有时,对这座古城的突袭也接踵而至,结果,赫拉特的西部地区被彻底摧毁,变成了废墟,据访问过这座城市的西方记者说,“轰炸造成了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的影响”。

136APIB团的标识就是一条绿龙,而且同样也被刷在了地面装备上。

山区的战斗

信丹德附近的另一个目标是位于南部的洛尔科(Lor Koh/Луркох)山脉。在一个以沙漠为主的地区,这座山脉看起来像是一个不寻常的地层,在平原上形成一个岩石和峡谷混杂的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延绵数十千米。当地武装理所应当地选择了这座天然要塞,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大本营,他们从那里伏击了附近的道路,突袭了军事哨所。通往洛尔科山脉的通道受到雷区、岩石防御工事的保护,实际上,峡谷和小路上的每一处山口都被火力点覆盖。敌人利用无懈可击的优势,开始利用洛尔科山脉作为指挥所,周围的武装帮派头目聚集在这里。这里的队伍正好位于一块既没有村落,也没有驻防部队的偏僻地区,苏军的作战不得不局限于零星的行动,战斗结束后,“幽灵”又重新占据了他们的领地。对杜什曼基地的军事行动并没有取得成功,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得以进入山区,但敌人根本不打算为坚守阵地而“决一死战”,在军队的压力下,当地武装一撤退,就消失在相邻的山中,再次回到废弃的山洞里。军队在连村庄都没有的地方占领这些荒山是毫无意义的,而且在那里部署哨所的成本太高。

坎大哈机场上的一架苏-17M3,机身下挂载了6枚250千克级炸弹。

1980年,苏联和阿富汗部队在洛尔科山区的夏季行动持续了四个多星期,每天都有空袭。时任驻辛丹德第5摩托化步兵师师长的鲍里斯.格罗莫夫上校这样描述事件的发展过程:“阿富汗人提出要取得有力的突破,摧毁这座基地。这时我已经有了自己的决定,但我还是问:‘谁先去?’原来,苏联人应该首先行动。然而,阿富汗人,正如他们的政委副指挥官所说,仍然不够强大,但他们将尽一切努力来支持和帮助我们。我们也不能让空降兵进入洛尔科山区----我们没有足够的力量。当时,我们的直升机和前线作战飞机数量不足。基于这一点,我决定不在洛尔科山区内部展开行动,而只限于师指挥官提出的那些措施。这座山脉几乎每天都遭到空中轰炸和远程炮击,主要的出口和通道也经常被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