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前线航空兵和远程航空兵在阿富汗战争中

Soviet VVS Front aviation and long range aviation in Afghanistan war/Советские ВВС фронтовой авиации и дальней авиации в Афганистане войне

在鲍里斯.格罗莫夫的讲述中,他想提醒大家注意第40集团军中航空兵力短缺的问题。未来的俄罗斯联邦陆军司令在军事方面一直都简明扼要----事实上,以任何标准来衡量,航空力量都是不够的。很快就膨胀到10万人的陆军只能依靠60架作战飞机开展作战行动,到1982年初,其中只有大约一半被派去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并且以陈旧的米格-21和苏-17为代表,它们的能力十分有限。

还有一个细节需要指出:在山体深处布雷也是由航空部队执行的,因此使用了延时引信,有效期长达6天。炸弹四处爆炸的轰鸣声使得峡谷无法通行,行动的突然性和意外性影响了阿富汗人的敏感心理,容易产生宿命论。对他们来说,潜伏的死亡比明显的敌人要可怕得多。

在阿富汗轮战的间隙期间,奇尔奇克团的飞机继续从苏联的边境机场起飞,打击阿富汗境内的目标。

战斗迅速蔓延。政府“恢复秩序”的企图只会招致越来越多的抵抗,而轰炸并没有引起人民对“人民权力”的尊重。航空部队的广泛应用要求他们与自己的地面单位有一个明确的组织,要准确地确定敌人的位置。然而,配备最现代化装备的超音速歼击轰炸机飞行员,往往无法从单调的山区地形、峡谷和山口之间独自找到隐蔽目标。因此,1980年4月在潘杰希尔河谷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行动(称为第一次潘杰希尔战役)计划中并没有飞机参与。投入战斗的三个苏联摩托化步兵营和两个阿富汗步兵营只有大炮与火箭炮的支援。

与此同时,各种形式的空中支援,从威慑敌人到为己方部队的行动提供火力支援,都要求更广泛地投入航空力量。第40集团军航空部队司令部的一份文件中的声明听起来具有指示性:“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更加自信。航空援助使他们免于损失,束缚敌人的行动或迫使敌人放弃计划。”

Modelsvit 1/72 “白板”苏-17封绘,克孜勒阿尔瓦特的217APIB团。

带着对“白板”苏-17战机质量的一些不满,这些飞机在第40集团军的航空部队里服役了两年多----直到1982年春天。在南部地区仍然没有替代者,由于当地人员对沙漠山区作战的特殊性不太熟悉,因此当时认为从中部地区的航空兵里调派更现代化的歼击轰炸机不合情理。这种逻辑是完全有道理的----阿富汗本已困难的条件导致了217APIB团三名飞行员的死亡。

1980年3月23日,一支双机编队离开信丹德后,尼古拉.格拉西莫夫(Nikolai Gerasimov/Николая Герасимов)少校的飞机失事。中午,小队升空,向恰赫恰兰(Chaghcharan/Чагчаран)附近杜什曼的火力阵地发起攻击。编队在云层里以8字型航迹飞行。这次攻击是从靠近山脊的地方发起的,也是在这里从俯冲中拉起。格拉西莫夫是编队里的2号机,由于高度低了几米,他的苏-17撞到山顶,机身撕裂,爆炸,并坠毁于另一侧山坡。飞机残骸散落在冰川上,他没能活下来。

1985年,一架168GvAPIB团的苏-17M3迫降在信丹德。

1981年6月19日,法哈特.阿克马耶夫(Farkhat Akmaev/Фархат Акмаев)中尉在前去执行侦察的途中身亡。作为一支双机编队的一员,他于清晨飞往沙漠,为了匿踪,编队的飞行高度极低。在通往下一个路段的航点转向后,长机被初升的太阳晃瞎了眼睛,撞上了一座沙丘。飞机爆炸了,飞行员当场丧生。僚机加鲁沙克(Galushak/Галущак)立刻拉起飞机,从长机上方掠过,避免了再度相撞。

1981年9月8日,该团再次遭受损失----在一次作战任务里,维塔利.利申科夫(Vitaly Lishenkov/Виталий Лишенков)大尉的苏-17坠毁。

苏-17M3的参战

领导层花了一段时间才认识到,最初希望动用“数量有限”的部队“平息”局势的希望没有实现,阿富汗事件需要采取更果断的措施并派出适当数量的部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阿富汗问题的普遍态度是继续站在国家利益的边缘,在那里可进可退(也许这方面最好的例子是第40集团军航空部队的相同组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具备什么影响)。事态的发展更令人信服地证明:反对派并不打算投降,而且,它不仅有能力抵抗政府当局,而且有能力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夺取越来越多的控制区。由于作战实践表明,空中力量在解决许多问题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需要采取措施确保航空部队维持一定的水平。几支歼击轰炸机中队从技术上已经显得过时,无法满足需求。第40集团军的航空部队,特别是空中打击力量,急需更新和加强。

166GvAPIB团的飞行员谢尔盖.扎哈罗夫(Sergei Zakharov/Сергей Захаров)上尉,照片里的每一颗五角星都代表着50个起落架次。

到1982年春天,才出现了换掉“白板”苏-17的条件。此时,作为土耳其斯坦军区的一员,此前驾驶米格-21的136APIB团装备了当时最新的苏-17M3歼击轰炸机。他们于1981年2月开始接受再培训,逐步掌握新技术,并将训练过程与“履行国际义务”交替进行,因为该团的米格-21中队继续在阿富汗参与战斗。南部的其它地区的单位意外地发现自己处于阿富汗战争的“最前线”,它们将得到新装备的补充,因此有必要对以前的计划进行调整。当时,最现代化的装备的首先流向以对抗北约为主的西部前线单位,以及在远东与当时极不友好的中国接壤的外贝加尔地区。在土耳其斯坦军区和中亚军区的空军部队里,以前由防御南部边界的截击机部队负责,现在得到了空中打击部队的加强。外高加索地区的航空兵也发生了类似的变化,这同样被纳入了南部作战的战略方向。此时,南部方向的空军包括了歼击轰炸机团以及部分前线轰炸航空兵的最新利器----苏-17M3歼击轰炸机和苏-24前线轰炸机。没有人谈论建立预备队的问题----这不仅需要采用新的技术,而且需要合格的人员,而这些人员根本就没有地方容纳。所需的组织和人员编制活动将有可能打乱所有计划。加强空中打击部队的唯一可用手段就是将歼击机团转移到前线,并向歼击轰炸机和轰炸机部队过渡。对飞行员进行再培训要比建立一个组织、补给和部署问题重重的新部队容易得多。显然,这些决定主要是出于阿富汗战争的需求,在绝大多数态势迫切的空中支援战斗里,天上都没有敌机。